进气湿度对某船用柴油机NOX排放结果的影响研究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9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型船用柴油机试验台架上实现环境温湿度控制非常困难,在某大型船用柴油机排放试验过程中,发现进气相对湿度变化对排放参数NOX的比排放量影响非常大。为此选取四个不同湿度的排放试验循环结果做比较分析,表明NOX的湿度校正系数对结果进行了过度校正,导致校正后的NOX比排放量随进气相对湿度增大而增大。
  Abstrac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control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test bench of large marine diesel engine. During the emission test of a large marine diesel engine,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 of relative humidity of intake ai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pecific emission of the emission parameter NOX. The results of four different humidity emission test cycl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found that the humidity correction coefficient of NOX overcorrected the results, resulting in the modified NOX specific emiss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intake air.
  关键词:进气湿度;船用柴油机;NOX比排放量;NOX湿度校正系数
  Key words: intake air humidity;marine diesel engine;NOX specific emission;humidity correction coefficientof NOX
   中图分类号:U464.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6-0054-04
  0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排放指标在柴油机研发和升级过程中愈发重视。《GB 15097-2016 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的发布,标志着船用柴油机排放要求进入新的阶段。在对某大型船用柴油机进行排放升级试验过程中,发现在相近的环境温度和大气压力下,环境湿度不同,柴油机本身的性能参数影响不大,但最终的柴油机NOX比排放量却差异很大,极易对排放测试结果造成误判。
  针对此问题,本文从NOX理论计算公式和柴油机实际排放试验数据入手,剖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1  排放结果计算公式
  根据国标的测量和计算方法,NOX的最终比排放量计算主要与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湿基排气质量流量以及排放设备测量的NOX湿基浓度有关。
  1.1 试验环境条件
  进气的绝对温度Ta用K表示,干空气压PS用kPa表示,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试验环境大气因子fa:
  对于带或不带进气中冷的涡轮增压船机:
  (1)
  当大气因子满足0.93≤fa≤1.07时,认为试验是有效的。
  由上公式可看出,大气因子仅与进气绝对温度和干空气压力有关。
  1.2 NOX排放结果计算
  1.2.1 比排放量
  NOX气体最终的测量结果为比排放量,公式如下:
  每个工况点的比排放量(g/kWh)=(2)
  Gasmass其中为该工况点的质量流量,Pn为加权功率。
  1.2.2 质量流量
  单个工况点的质量流量公式如下:
  (3)
  对NOX来说,u为常数0.001587,conc為NOX校正浓度(设备表显浓度与湿度校正系数KH的乘积),GEXHW为湿基排气质量流量(湿基进气质量流量GAIRW和燃油消耗量GFUEL之和)。
  1.2.3 NOX湿度校正
  NOX排放与环境大气条件有关,NOX浓度应根据下式给出的系数KH进行环境温度和湿度校正,NOX湿度校正系数公式如下:
  (4)
  式中:
  (5)
  (6)
  (7)
  其中,GFUEL为燃油消耗量,GAIRD为干基进气质量流量,Ha为进气绝对湿度,Ra为进气相对湿度,pB为现场环境大气压力,pa为进气饱和蒸汽压,与进气绝对温度Ta有关,公式为:
  (8)
  1.2.4 干基进气质量流量
  干基进气质量流量GAIRD与进气绝对湿度Ha有关,公式为:
  (9)
  其中湿基进气质量流量GAIRW可读取现场进气流量计或用碳平衡法计算。   2  排放试验
  柴油机磨合调试完成后,按GB 15097-2016要求进行四次不同湿度环境的E3循环排放试验(四次循环试验代号分别为Ⅰ、Ⅱ、Ⅲ、Ⅳ),环境温度在28-31℃间,计算时取平均值30℃(303K);大气压力为100.1-100.4kPa,计算时取平均值100.3kPa;各循环中四个工况点的平均进气相对湿度分别为82.1%、59.7%、43.6%、34.3%,试验在某次大雨过后三天内完成,以确保柴油机和排放设备状态尽可能接近。
  2.1 不同湿度下的NOX比排放量
  不同湿度环境下测出的NOX比排放量见图1。
  由图1可知,NOX的最终比排放量随着进气相对湿度下降而减小。
  2.2 不同湿度下的柴油机参数
  四个循环中不同工况点柴油机的爆压、排温和油耗率对比分别见图2、图3、图4。
  由图2-图4可知,不同湿度下柴油机爆压差异在3bar以内,各缸平均排温在5℃以内,油耗率在3g/kWh以内,柴油机的各项参数基本相同。
  2.3 NOX湿基浓度和湿基进气量
  排放设备读取的NOX湿基浓度和湿基进气量对比分别见图5、图6。
  由图5、图6可知,进气湿度大,空气中水分增加,气体密度小,因而进气量偏小,NOX浓度大。
  3  排放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公式和排放试验结果,取加权因数较大的75%负荷工况进行单点分析。
  进气的绝对温度Ta为303K,干空气压Ps为100.3kPa。
  3.1 试验环境校核
  按公式(1)计算大气因子=1.016,满足0.93-1.07范围,因此试验环境条件满足要求。
  3.2 排放参数计算
  根据公式(2)-公式(9),计算75%工况点各参数见表1。
  由表1可知,进气湿度差异导致NOX湿度校正系数KH有较大差异,最高湿度Ⅰ循环比最低湿度Ⅳ循环大了31.7%,而根据图5,NOX表显浓度在最高湿度下仅比最低湿度低了4.5%,最终的NOX质量流量Gasmass计算后高了36.7%,导致最终的单工况点比排放量高了1.91g/kWh。
  3.3 NOX湿度校正前后的影响
  为验证NOX湿度校正系数KH在计算中的作用,取四个循环75%工况点的KH为1,即忽略进气湿度对结果的影响,NOX表显浓度和校正浓度相等,计算质量流量,得到的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当湿度参数不参与计算时,四个循环得到的单点比排放量几乎相等。湿度校正前后NOX的质量流量Gasmass的变化曲线见图7。
  由于四个循环柴油机参数差异不大,排放结果理应变化不大,湿度高造成进气量减少,同时NOX表显浓度上升,两者的乘积变化如图7质量流量校正前曲线,变化很小。进行湿度校正后,质量流量结果有了很大差异,按公式(4),75%工况点下进气相对湿度Ra和NOX湿度校正系数KH关系见图8。
  由图8可知,NOX湿度校正系数和进气相对湿度为正相关关系,这就导致图7中校正后的质量流量和进气相对湿度有了正相关的关系,湿度越大,湿度校正系数越大,导致最终的比排放量增大,湿度校正系数对最终的结果造成了过度校正。
  3.4 后续试验的湿度校正
  由3.1和3.2的试验结果分析,对该型号柴油机,进气相对湿度对燃烧的影响很小,因而在湿度校正前得出的比排放量几乎和湿度没有关系,因此,在后续的排放对比试验中,如环境温度和大气压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使用未校正的比排放量对比更具有意义。
  在排放试验,尽可能在该地区平均相对湿度下进行,如无法避免在过湿或过干的天气进行排放试验时,对排放结果应进行计算处理,以免造成误判。
  4  結论
  按上述试验结果和分析,对该型号柴油机有如下结论:①进气湿度对柴油机性能影响不大,但对最终的NOX比排放量影响非常大;②进气湿度对NOX比排放量影响大的主要原因是,在计算过程中使用了一个和进气湿度正相关的湿度校正系数对最终比排放量结果进行了校正,而在湿度系数校正前,进气相对湿度大小对NOX比排放量几乎没有影响;③建议在日常柴油机排放摸底试验中暂不进行湿度校正或按日常平均湿度进行校正,排放认证试验时尽量避免在湿度过高的试验环境下进行。
  参考文献:
  [1]钱叶剑.气体燃料对内燃机燃烧过程及排放影响的机理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4).
  [2]王铁,冯星,郭鹏,冯丹华,曹杰,王娜.甲醇和EGR降低柴油机NOX和碳烟排放的试验研究[C].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1:252-261.
  [3]倪培永,王忠,毛功平,魏胜利.湿度对柴油机NOX和碳烟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分析[C].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5:196-199.
  [4]倪培永,王向丽.大气湿度对柴油机缸内工质热物性参数的影响[J]. 舰船科学技术,2015(12).
  [5]刘少华,申立中,毕玉华,雷基林.BED多组分燃料对高原地区柴油机PM和NOX排放的影响[C].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4:527-532.
  [6]祝能,陈悦,吕林.燃烧系统参数对柴油机碳烟排放性能的影响[C].中国内燃机学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湖北省内燃机学会,2013:81-85.
  [7]于刚,赵昌普,尚芳,白曼,杨俊伟.高进气压力耦合EGR对米勒循环柴油机燃烧和NOX排放的影响[C].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4:860-868.
  [8]裴毅强,苏万华,林铁坚.一种基于稀扩散燃烧概念的BUMP燃烧室及其对柴油机碳烟和NOX排放的实验研究[C].中国内燃机学会,2002:26-33.
其他文献
为了明确北大港地区古生界原油的来源,通过对该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原油物性、族组分、生物标记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北
摘要:本文介绍了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模拟3D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方法。首先运用CATIA软件对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涡管和压气机的实际3D模型以及模拟用的流体域模型进行建模,并运用ANSYS MESH模块对涡管以及压气机进行网格划分,网格结构主要为四面体结构。在压气机叶片部分,采用ANSYS BLADEGEN模块,在输入设计参数后,其模块自动生成叶片部分的流体域模型。再将该叶片模型导入到ANSYS Tu
摘要:随着我国对大功率用高原用柴油机组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大功率柴油机的设计从没有间断,而对大功率柴油机试验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必须到野外条件进行试验。本文从影响大功率试验的技术保障和人员保障两方面进行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arge-power plateau diesel gen-sets in China.The desig
摘要:详细介绍了WC30型支架搬运车的主要性能参数及产品特点,并与同类设备对比分析,说明其技术优点。  关键词:支架搬运车;防爆柴油机;技术优点   中图分类号:U653.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6-0005-02  0 引言  当前,我国煤矿采掘机械化比例日益上升,煤炭综采设备化率日益升高
摘要:针对HXD1B型机车驱动单元中的齿轮毂强度不足,可靠性不佳的问题进行研究,从结构设计、热处理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齿轮毂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齿轮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并很好的改善了应力集中现象。经过装车验证,满足机车驱动单元的使用要求。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str
摘要:介绍了一种由溢流阀对播种风机流量进行调节的液压马达调速系统,以气力播种机正常工作状态各项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液压马达调速系统,说明了其调速原理并计算出马达流量参数,根据系统各液压部件参数选择对应产品。最后,通过对马达调速系统中溢流阀开度的调解,进行了马达转速、液压压力及液压流量的测量,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参数匹配的合理性及马达调速性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试验系统结构紧凑,使用可靠,可保证马达带
摘要:强度耐久性能作为整车重要的属性性能,耐久属性的开发需要精确的客户使用工况载荷输入,传统的耐久载荷输入需要借助物理样车通过传感器进行测试。本文介绍一种实用性强,时效性强,精度高,经济可靠的疲劳载荷预测方法。基于虚拟试验场仿真技术,将真实路面转化成具有真实路面特征的虚拟路面,在Adams/Car软件虚拟环境下,建立整车虚拟样机,在虚拟环境下模拟仿真实车在试验场虚拟路面上以不同的速度进行运动,从而
城市园林设计是否新颖,呈现的结果是否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是衡量城市园林设计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城市园林设计者能够将现代艺术与园林设计相结合,根据园林周边环境和
摘要:某型低速柴油机的分配块蓄压单元法兰泵压工装在设计时,需要对螺栓进行疲劳分析。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利用ANSA/BAQUS/FEMFAT等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该设计工装的螺栓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其应力状态及安全性。并根据应力计算结果推导出螺栓的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结果。最终选用合适的评判标准得出了不同螺栓的最小疲劳寿命。  Abstract: When designing a low-speed d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当前我国市场越来越多机械制造工艺的金属材料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实当中,为此市场上对于机械制造工艺的金属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当中消费者对于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的使用,相关机械制造工艺的负责人员就必须不断加强金属材料快速成型的技术,要在保障机械制造工艺当中金属材料的质量的情况下,逐步提高生產效率,迎合市场对金属材料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