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yue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点拨教学法是蔡澄清先生创立和倡导的一种中学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中应用点拨法,根据不同课型和内容,抓住时机,讲究方法。
  关键词:点拨法 语文教学 实际应用
  
  语文点拨教学法是由蔡澄清先生创导的,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灵活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是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点拨法主张“当点则点,当拨则拨”,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时机点到要害处,拨到关键处。
  
  一、导入性点拨
  
  导入性点拨是开始引入新课并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点拨,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奏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一定的点拨方式和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上《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小说着力表现了鲁达扶弱济困、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的鲜明性格,教师上课前,可以放一段电视剧《水浒》中的《好汉歌》:“……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不仅直接导入了课文,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调、气壮山河的歌词,令学生听后精神振奋,血脉喷张,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拍而歌之。在这种强烈的氛围下,学生自会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课文了解鲁达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并惩治恶霸镇关西。这种创设情境式的导入,发挥了点拨功能。
  
  二、整体性点拨
  
  整体性点拨就是教师在进入新知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教材,了解梗概,掌握整体知识的核心内容的粗线条的认知结构。如小说,需大致清楚情节。人物的粗略轮廓,议论文需知道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大概过程,说明文则需认识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一般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它不仅给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整体阅读的水平和能力。在整体性点拨中,解题法对某些课文来说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上《病梅馆记》,可就标题直接点拨,教师提出问题:“‘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一种文体,从文章标题看,记了什么内容?”学生答:“病梅馆。”回答虽不错,但嫌笼统,还不能充分实现老师整体点拨的意图。于是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从词语结构分析,这三个字包含两个偏正性的词语,分解并指出来。明确一个是“病梅”,一个是“病梅馆”。接下去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文中与“病梅”和“病梅馆”相照应的段落。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文章第一段记了“病梅”,第二、三两段记了“病梅馆”。老师再问:作者建立“病梅馆”目的何在?与“病梅”有什么关系?明确建立病梅馆是为了疗治病梅。这时老师可让学生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这两部分的内容,即“病梅”和“疗梅”。这样进行整体性点拨,不仅使学生很快从整体上把握住了文章内容,而且锻炼了他们自得自求的能力。
  
  三、重难点点拨
  
  点拨教学最忌在处理教材时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巨细无遗。当我们在对教材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就要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力量攻坚排难。所谓重点,就是教材中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即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起着支配的作用。所谓难点,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障碍和心理、思维障碍。这时教师就要采用画龙点睛的办法,点重点,拨疑难,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拨疑为悟,并以此带动一般。这样既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如朱光潜先生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文章在分析辛弃疾《鹤鸽大》这首写景诗时,提出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观点,即写出“人的活动”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这既是文章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果教师运用关联法,即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点拨,联系一下茅盾《风景谈》中关于“沙漠驼铃”的画面描写,那连点成线的驼队,那丁当和谐的驼铃,那一杆猩红的大旗,使单调平板的大自然顿然生色,完全改观,就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有助于
  学生对写景诗“诀窍”的理解,从而收到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点拨效果。
  
  四、终结性点拨
  
  上完课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使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一方面让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水平上认识掌握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串珠成线,前后连贯,形成系统。如巴金的散文《灯》,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作家用灯光象征了光明和希望。总结课文时,教师可利用辐射法(通过辐射对所学同类知识归总合并形成体系的终结性点拨法)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思考回答:①什么是象征手法?②在《灯》一文中,作家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③我们以往还学过哪些采用了象征手法的课文?第一个问题要求准确诠释概念,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运用,第三个问题则是对已学的象征性课文的辐射归并。这三个有序递进的问题,使学生对象征手法及有关文章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五、迁移性点拨
  
  迁移性点拨即通过课堂知识的辐射和延伸,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教给学生学会这个“例子”仅仅是个基础,教学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要“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本领,并进一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上完莫泊桑的《项链》后,教师可作迁移性发问:“项链失而复得之后玛蒂尔德会怎么样呢?”让学生去作深入推想并讨论。有的说玛蒂德尔乐极生悲,发疯了;有的说玛蒂尔德用项链所卖的钱重新过起了奢华的贵夫人生活;有的说玛蒂尔德想到自己的十年辛酸为的就是这串项链,幡然醒悟便把项链抛入塞纳河中,依旧过她的清贫生活;还有的说玛蒂尔德把项链拿回家后重新在镜子前穿戴起来,想重温那一晚舞会的幸福,但当她看到镜中的自己风韵不再,便颓然摘下了项链……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写一篇《项链失而复得之后》的续写练笔。运用这种续写迁移效果很好,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文章分析了如何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建设 节约型校园 制约因素 对策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
摘 要:本文是一篇研究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热情的论文,首先指出了大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如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热情 综合素质 科研创新    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中国先哲对教育使命的理想。其“大学”虽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明德”、“至善”也不是对现代大学生的唯一要求,但在某种意义上也表现了现代大学的使命与理念。 
目的:分析1例类似孟氏骨折案例,结合传统孟氏骨折特点探讨同一受伤机制下导致了同侧肢体的Colles骨折合并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是否可以称为新型孟氏骨折.方法:观察了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知识经济成分的提高,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愿望也越来越高,报考研究
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大学课堂上的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还存在着忽视实践教学的不足。本文就笔者多年从事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谈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硬件设施的投入,又因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校固定资产配置在不断改善,先进的教学仪器走进了学生课堂,让老师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校购置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我院实际情况来探讨我院药学专业药理教学,搞好我院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教学,为培养21世纪优秀药学人才打下基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内部要不断变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虽然很多企业管理层已经逐渐认
摘 要:本文作者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的弊端,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情感 有生气 有发展 有创新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题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
摘 要:科技的迅猛发展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语文教改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现代化的建设者。本文作者就此作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实效 最优化 理性思考 审美能力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的、立体的,大报小报、各种杂志、光盘影碟、网上冲浪,……科技的迅猛发展对语文课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