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哲学阐释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8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基于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明根脉、共同的价值追求等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传统的自在民族到现代的自觉民族、从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走向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文明共同体,其内核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平包容的文明传统流传至今,推动着中国和平崛起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价值共同体,凝结着民族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建设好多民族融合的共同家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期待.
其他文献
关中是一个能唤起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的重要区域.群山之下由渭河冲积出八百里秦川,从史前文化到周秦汉唐时期创造出中国文化基因.在历史长河中,关中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发展时期.无疑,关中是黄河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崛起与衰落的一个缩影.关中曾是黄河文化根脉所在地、华夏文明发源地、中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国家都城文化汇聚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关中迎来了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第四次崛起的契机.要将产生于关中的优秀黄河文化基因进行解码,并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论断,表明我们走出一条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新道路.此论断的提出为世界发展模式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已然开启,我们更应在“两个结合”理论指导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
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密切相关.古代王朝时期边疆治理塑造了国家与文化的统一性认识,其中大一统思想、从俗从宜的治边政策、边疆经济开发、以儒学为核心的文教措施孕育了共同体意识存在的潜在基础.现代以来边疆治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与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超越,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将政治定位、制度保障、经济发展、文化根基作为边疆治理的理论根基,其现实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夯实边疆发展的物质基础、打牢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