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两点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和制约着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所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抓手。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返璞归真,就是回归文言文教学的本真。
  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
  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它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能力上,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在情感和体验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就高中文言文教学来说,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是否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愿望,是否满足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求,学生是否有收获,收获有多大。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设计的出发点。
  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高低之分,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有多少之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高低之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只考虑文本的要求,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情况时也不能遵照统一的标准,应当考虑到年级的不同、班级层次的不同和学生个体的不同。
  譬如高一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学生的文言文程度就有较大的差别。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接触到的是新教材、新知识。与初中相比高中文言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深厚,有的甚至较为晦涩难懂,各种文体都有。初中不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考查,高中则涉及到了词句等多方面的语法知识。虽然《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但这个“浅显”比初中的“浅显”要深得多。许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在接触了高中文言文后,发现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大,用时多,效果不够理想,因而对文言文产生了畏难心理。尤其是一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初高中的衔接过程中,就掉队了。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许多学生逐渐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起来就相对轻松了许多。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体现出初高中的衔接。把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一文言文教学应始终把积累整理掌握文言文常用词句作为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内容。
  二、文言文教学目标要体现文言文的文本价值
  文言文的文本价值包括其核心价值和应用价值。
  1.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必须抓住文本最核心的价值
  课文具有整体性、丰富性和隐秘性的特点,文言文的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局部性、明确性、单一性的特点,教师应按照文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条块,然后再设计成教学目标。因此,在一篇文言文存在很多教学点的情况下,教学目标必须抓住文本最核心的价值,使学生学到文本最具价值的知识。判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呢?笔者认为以高中文言文教材和学情作为衡量文本核心价值的出发点。当然,须必明确文本的核心价值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个。
  首先,从教材单元整体性的角度考虑,确定文本的核心价值。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多种版本均是按照单元或专题编排课文。任何一篇文言文从不同的角度看有多种价值,但是教材的编者往往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编排意图,他们看中了文本的什么价值,想通过文章向学生传达什么,这是教师必须考虑到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单元的整体性,将单元的整体要求作为触手,伸向各个文本,并将其体现于教学目标中。单元的整体要求有时体现在文体上,有时表现在情感内容上,有时呈现于表达技法上。将单元的整体要求列为文本的核心价值之一,列为教学目标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做能够在教学中贯彻教材的要求,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
  其次,文言文本的核心价值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虽然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创造的,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已达到的水平,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合理确定一篇文言文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并体现于教学目标中。以《赤壁赋》为例。这篇文章对学生来说,疏通文意,掌握常用文言词句并不困难,但是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人生思考是非常困难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及其形成原因,而不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所以,此文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使学生“了解”苏轼的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而不是“深入理解”。
  2.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出文本的应用价值
  《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注重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从表述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梳理文言基础知识,注重阅读实践中的举一反三,注重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知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都向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一个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文言知识阅读浅易文言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文言文时,必须将教材中的选文作为“例子”看待,必须注重发挥“例子”的样本价值和应用价值。学生在学了这个“例子”之后,能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和价值。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文章叙议结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对高中生来说,此文可以作为学习写作的样本,它的应用价值很高。因此,此文的教学目标应当包含理解学习文章由事说理、循理布事的写法,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法,提高写作能力。从文言知识的角度看,此文同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文中,“其”一词出现了十几次,基本囊括了“其”的全部意义和用法。教师把“梳理、总结‘其’的用法和意义”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引导学生积累常见文言虚词,并学会迁移运用,岂不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表现,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且因
4月17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协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及会员单位,以及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
【关键词】 面部色斑;中医药疗法   因肾气不足,肝气郁结,或寒凝血瘀等而致面部皮肤出现或黄或黑的褐色斑疹,以女性多见,病程缓慢日久,无明显自觉症状,此症为妇女容颜之忧,甚是烦恼,其法难寻。运用中医药辩证施治可收到良好治疗效果,又显中医美容术之精妙。现介绍如下:  1.1 肾虚型:面色灰黯、斑疹灰黑,腰膝酸软无力,月经不调。阴虚者,兼见烦闷,舌质红脉细,宜滋补肾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阳虚者,兼
护理服务质量问卷调查是检验护理服务质量的一种管理形式,也是医患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该方式,院方可及时了解患方的各项需求,对护理质量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掌握存在问题,针对存
访问工程师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访工单位难以落实、企业参与度不高、访问过程难以跟踪、访问效果无法评价等诸多问题导致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制度--学校、个人、企业三者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通县农村人畜安全用水得到了很大发展,2011年国家投资建设了二乡三镇43村人畜饮水工程,此项工程是目前青海省最大的人
在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因写作素材欠缺而使文思难以拓展的现象普遍存在.素材的选用问题巳成为严重制约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必须从素材感知、素材
目的:分析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探索卫生保健科学管理办法。方法:2010年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昆山市托幼机构卫生安全隐患调查表》对全市托幼机构进行专项调查。结果:调查112所托
【摘要】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病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脑梗死发病1周内属于急性期,其中超早期(起病6小时内)治疗关键为保护缺血周边半暗带的脑组织,需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主张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支持,以降低致残率及卒中后心理问题的出现。本文就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康复问题进行综述,以提高普通群众对本病的了解及
目的:通过总结我院在5.12地震帐篷紧急救治站及中德红十字会帐篷医院感染控制、消毒隔离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及方法,为震后帐篷医院这块病源体集中的地方防止院内感染、灾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