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刚索维斯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有时会令你十分费解。


  开始浏览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但是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些插画简直


  是绘画界中的“盗梦空间”!你不禁怀疑这些插画的内容是否是真实的存在。
其他文献
2016年6月26日,“《读者》光明行动”项目小组来到四川省成都市,为即将出院返乡的34名四川阿坝州贫困弱视患儿送来一份神秘礼物——“圆梦光明宝宝夏令营”。3天的时间里,通过参观海洋馆、科普馆,举办欢送会,寓教于乐,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治疗信息已在官方微博@读者-光明行动公布,欢迎监督查询)。  暑期来临,成都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迎来了26名来自甘肃陇南山区贫困家庭的弱视孩子,7岁的小菲就是其中之
期刊
温柔是心灵的优雅,正如风格是思想的优雅。如果一个人能够以宽恕之姿走出与自己的斗争,那么透出的光芒可能炫人眼目。穿越痛苦的唯一途径是经历它,吸收它,探索它,确切地理解它是什么,以及它意味着什么。  (星 晨摘)
期刊
我从小就喜欢吃橙子。  然而,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大多数时间里,连橙子都是奢侈品。但是每到年前,父亲就会从单位搬回一箱橙子来,告诉大家,这是今年的年终奖。  在那些冷冽清贫的新年里,一箱橙子往往比任何礼物都来得珍贵。  母亲会把它们拿出来,整齐排列在家里阴凉通风的角落,每天从里面挑两个出来,细细削了给我吃。  母亲削橙子是相当讲究的,因为她不愿意像一般人吃橙子那样,如切西瓜一样简单粗暴地将橙子大卸
期刊
前不久,国内来了一个考察团,领队之一是我多年的好哥们儿。有天陪他们和日本公司代表开会,我建议他们比会议时间提前三个小时到涉谷,打算先带大家去购物。结果呢,我哥们儿戴着墨镜、脚步虚飘飘、气若游丝地出现了——宿醉,严重宿醉。  看他这样子,虽然我感动于他挣扎着按时来和我碰头,但我觉得三个小时后他也无法好好开会,这对日本公司来说太失礼了。那哥们儿说,找个按摩的地方再睡会儿就好了,可是,日本好一点的按摩店
期刊
1  2010年3月一个寒冷的夜晚,100名营销专家齐聚赫尔辛基的海马餐厅,他们带着一个质朴的目标:将一个偏远的中等规模国家,打造成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专家们仔细罗列出这个国家的各种优势:杰出的教师、野生浆果和蘑菇、充满活力的文化……但这些还不足以成为引人注目的国家品牌。此前,芬兰以其安静而闻名。有人开玩笑地说,也许安静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一观点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几个月后,该代表团提交了一份“国
期刊
我有一个木头盒子。我想跟大家说说这个木头盒子的故事。  我的母亲有两个哥哥。1959年,新安江建水库把她的家乡古城淳安淹没了以后,大哥一家迁到江西、安徽边界的衢州,二哥一家迁到江西婺源。  哥哥和我在2007年到了江西婺源。  我们坐在屋前的长条板凳上说话,翘尾巴的鸡“咕咕咕咕”叫着到处走,一地的鸡粪和羽毛。一大堆人谈了好一阵子,把谁是谁搞清楚就已经很费了点时间。然后,表哥突然站起来走进里屋,出来
期刊
拥有你以前  我热爱自然,就像安静的修道士热爱基督。  现在我热爱自然,  就像安静的修道士热爱圣母玛利亚,  我的虔诚一如既往,  但显得更诚挚更亲密。  穿过田野来到河畔  和你走在一起时,我看到的河流更美丽;  坐在你身边看云,  我看得更清楚。  你不曾把自然从我这里带走,  你不曾改变自然对我的意义,  你使自然离我更近了。  因为你的存在,我看见它更美好,  但它是同一个自然,  因为
期刊
“社交软件不再使用,有事请电话或邮箱联系。”大二学生杨青铜在短信编辑框里一字一句打完这些字,默念一遍后,郑重地点下“确定”,群发。  几秒之后,有人回了他一条:“是不是又犯病了?”  “我其实好了。”杨青铜下意识地回了一句。他心想:“谁有病还不一定呢。”一天打开社交软件几十次,他受够了那种“强迫症+神经质”的感觉。  当大量用户涌入网络社交平台,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杨青铜想做一个逆行者。
期刊
“回国前要带礼物,去趟奥特莱斯吧。”  这是现在很多中国朋友到纽约后一定要有的旅游项目,就像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刚移居美国时,一定要被早来的朋友带去两个地方见识资本主义的面貌:一个是大西洋赌城,另一个便是这个叫奥特莱斯的地方。最开始,我以为奥特莱斯是一个地名,后来才知道它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朋友将之解说为“工厂直销店卖场”,东西跟曼哈顿岛上的相同品牌一样,价格却便宜不少。  去奥特莱斯买礼物当
期刊
多少次,我们在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会听到这样的论调:“寒门再难出贵子。”他们给我们举了很多例子,看起来似乎的确如此。  英国格拉纳达电视台从1964年开始,选取来自英国不同地区和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14个7岁的孩子,用纪录片手法拍摄他们的生活、言谈和想法。到2012年,一共拍了8集,当年的孩子们也到了55岁,纪录片基本上展示了他们一生的变化。  穷人家的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大部分没有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