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滬澳合作 能否開啟澳門加速度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ong6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6月本澳發生的大事,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於6月3日至6日期間訪問上海,出席“滬澳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并密集考察;6月15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和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分別率領兩地政府代表團出席2021年粵澳合作聯席視像會議,再次就粵澳深度合作區話題開展深入交流并簽署多項協議,這兩次重要活動當屬最令人矚目的大事。
  小澳門攀上了大上海
   明眼人都清楚,上海是全國的經濟和金融中心,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城市之一,擁有中國的第一個自貿區、中國原油期貨市場、中國的滬市交易所。上海在國內的經濟和金融地位,遠超於其他城市。上海還有雙一流高校14 所,中央部屬高校10所,國內諸多的高科技研究院所及企業在上海設有基地,全國的優秀人才也大量紮堆上海。澳門選擇前往上海“尋親”,商討攜手合作當屬高起點、高水準,自然令人產生無限遐想和期待!
   一切都在計劃之中,6月3日,剛抵達上海的行政長官賀一誠便前往黃浦區外灘源、圓明新園路步行街“上海澳門周”路展現場,主持活動開幕儀式,拉開了為期五天的澳門上海推介序幕。
   當日傍晚,賀一誠與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會面,雙方就兩地進一步加強在經貿、旅遊等方面的合作交換意見。行政長官期望藉著學習上海的發展經驗,包括人才培養及高校的管理經驗等,思考如何利用橫琴的空間把旅遊、會議等產業帶動起來。
   從這裏可以看出些新動向,就是澳門高層首次表達希望借助上海的發展經驗,“思考如何利用橫琴的空間把旅遊、會議等產業帶動起來”。這透露出澳門與橫琴的深度合作區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規劃設想及推進工作,已列為澳門特首賀一誠主動思考的工作計劃和范圍,并已開始進入付諸實施的前期準備階段,給人注入了想像的空間。
   6月4日舉行的“滬澳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則標誌著滬澳兩地高層級合作機制和會議對話平臺正式建立並啟動,這必將成為滬澳正式開啟合作新篇章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表明兩地在加大力度拓展和深化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方面,已開始同頻共震,攜手合作駛入新車道的階段。
   合作的內容決定著雙方具體的發展方向,會議上,在特首賀一誠和上海市長龔正的見證下,滬澳兩地代表分別簽署了《加強滬澳在線新經濟重點領域、智慧城市領域及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服務合作交流合作框架協議》、《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開展滬澳文化、旅遊合作交流意向書》、《滬澳體育與合作協議書》、《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關於建立會展業合作的意向書》及《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與澳門大學學術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書》。
   由上述幾個協議文本標題可看出,線上新經濟、智慧城市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服務、文化旅遊、體育及會展業和學術交流合作,成為滬澳本次合作交流的重點內容和方向,雖然沒有看到這些協議的具體內容,但我們衷心希望這些協議中的內容未來能夠躍出紙面,有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在雙方政府的努力推動下,得到一步步切實的落實,讓澳門市民真正感受到與大上海合作的效率、成就及可見性,從而攪動一池靜水,激發起澳門向高水準經濟區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拓眼界找差距強合作
   稍加留意,我們可發現本次行政長官賀一誠的上海之行行程滿滿,參觀考察的選點都極富針對性、代表性。
   上海市徐匯區作為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示範區、上海“一網統管”先行區,從群眾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出發,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高效處置一件事”,除完善日常“一窗通辦”,溫情服務模式外,還率先在全國建起家門口的政務服務24小時自助服務大廳,通過超級終端實現為市民、企業等智能導辦、人證核驗、材料智審、自助交件等全天候服務。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準。“一網統管”已經深入到救助、就業、助殘、醫保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賀一誠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一行,首先考察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耐心聽取當地負責人介紹這一高水準、高效率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服務系統的運行情況,為澳門行政服務改革、創新及效率的提升汲取經驗。
   上海虹橋商務區是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三屆舉辦地,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多年前就開始圍繞虹橋機場、虹橋火車站等開始“大交通”樞紐功能的全面整合和提升工程,將虹橋樞紐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區,通過吸取人流、物流帶動資金流進入,整個商務區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近年來,虹橋商務區引入“大會展”、“大商務”概念,全力打造輻射全上海、長三角及全世界的國際商貿服務中心,成為中國商務經濟發展的典範區域。
   上海之行的賀一誠不忘帶領特區代表團前往虹橋商務區企業服務中心和虹橋海外貿易中心,耳濡目染、眼見為實地了解和見證虹橋的變遷,為澳門的未來增強啟發和能量。
   當然,上海的文化產業項目、智能科技公司也是澳門政府代表團選擇考察的側重項目,以求為澳門的高科技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找尋啟示之路。
   6月5日,賀一誠還率團來到久負盛名的復旦大學,與該校校長許寧生會面座談,雙方就加強澳門人才培養及推進兩地高校合作進行交流。行政長官表示,澳門未來會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朝大健康、金融、科技和文化四大產業方向邁進,希望復旦大學繼續一如既往,為澳門培養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期間代表團成員還就金融、文化、旅遊、經濟、傳媒發展等方面事宜與復旦大學校長及各學院院長開展交流分享。
  推進粵澳深度合作不停步
   6月15日,返回澳門一周多時間的賀一誠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分別率領兩地政府代表團,因勢而為,應時而宜,分別在澳門和廣州以視像形式舉行了一場閃電高效的“2021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
   雙方在總結了過去一年卓有成效的合作之後,確定粵澳將繼續攜手落實好國家的戰略部署,務實合作,共同提升兩地民生福祉。
   從本次會議“以橫琴為主陣地深化粵澳合作,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主題的定調可以看出。粵澳合作已方向清晰,目的明確,正如行政長官賀一誠在合作聯席會議致辭上所說,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謀劃實現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過去粵澳兩地良好合作的基礎上,粵澳將進一步圍繞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推動橫琴建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工作等重要議題進行磋商,根據兩地發展的實際需要,共同研究制訂下一階段粵澳合作的重點。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致辭回應到,粵澳兩地將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務實推進各領域緊密合作,共同做好合作開發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澳門青年創業穀、澳門新街坊等平臺建設成效顯著。他希望通過本次會議,粵澳雙方進一步充分交流,務實對接,全面準確落實中央的部署要求,共同推動粵澳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為保障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隨後的會議上,粵澳雙方就深入合作的工作進展及下一步行動方案進行了明確闡述和“對表”。並確立了接下來粵澳將重點加強的四個方面合作。
   一是聚焦橫琴等重大合作區,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加快重點項目建設;二是持續深化科技研發、高端製造、中醫藥、現代金融、文旅會展商貿等領域產業合作,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三是進一步提升粵澳互聯互通水準,為澳門居民在粵生活就業提供更多便利;四是持續推進社會民生合作,慎終如始抓好疫情聯防聯控,大力支持澳門青年到廣東就業創業,不斷深化教育、食品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持續促進兩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會上,行政長官賀一誠、廣東省長馬興瑞共同見證了《粵澳食品安全工作交流與合作協議》、《粵澳標準品質和檢測認證工作合作協議》、《關於在粵澳資企業經濟核算的合作協議》、《粵澳旅遊合作協議》、《“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專案合作框架協議》、《粵澳中醫藥交流合作框架協議》等合作協議簽署。
   粵澳標準品質和檢測認證、在粵澳資企業經濟核算、粵澳旅游合作、粵澳中醫藥交流合作等都是本澳目前與粵合作關注的熱點問題和項目,相信經過雙方通過深入的溝通交流和推動,相關協議內容能夠在求大同存小異的基礎上,抓緊推動和落實。
   半個月時間內,滬澳合作、粵澳合作會議先後舉行,雙方高層及代表團規模龐大,行程及內容豐富而具體,體現出雙方務實合作的信心及決心。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並改變著世界發展的格局,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正借助建黨百年的歷史機遇期,深刻總結歷史經驗,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智慧和勇氣,確定下一個百年的奮鬥目標。
   時不我待,時代潮流滾滾向前,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必須清醒認識自身角色,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發揮“一國兩制”政策優勢,在大灣區發展中揚長避短尋求務實合作,用靈活創新思維開創澳門多元發展新局面,通過與上海、廣東等先進發達地區的積極合作,努力開啟澳門發展的“加速度”,以早日推動澳門經濟的恢復及可持續發展,確保澳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明天更美好!
其他文献
行政長官:團結帶領社會各界  推動“一國兩制”穩步向前發展   7月2日,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澳門社會各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將全面準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推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為使命,積極推動特區各項建設事業發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新的歷史征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行政長官強調,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對新時代全面推進“一國兩制”
期刊
近日珠澳合作傳出好消息,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與珠海正圓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在香洲區居家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定,開啟了珠澳養老服務合作新篇章。雙方將在居家養老服務、活動場地、公益活動、健康知識講座、心理慰藉、志願者服務及承接政府專案等方面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並將灣仔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作為合作示範點,共同提升在珠養老的澳門長者的生活質素。   澳門的養老資源一直較為緊缺,由於珠澳是好
期刊
今屆“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以“因創造而美好”為主題,匯集全球妙思創意,提升世遺名城的美譽度,重塑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精神。設主場展、度假村及酒店特展、創意城巿館、公共藝術展、本地作品徵集展及平行展等板塊,以“雙年展”模式,舉辦共計30項、在25個地點展出的藝術展覽,延續“全城美術館,處處藝術園”的展現模式,呈獻一場城市流動盛宴。   “藝文薈澳”首設“創意城市館”,凝聚多個聯合國教科
期刊
洋人有句怪話,用來揶揄那些凡事只揀好聽的說的人,“掀開地毯看看,他都把什麼東西掃了進去”。本《幻覺》系列,就是一個“掀地毯工程”——掀開歷史進步主義的地毯,看看它在用自己美麗的主義裝點歷史殿堂時,都把什麼髒東西掃了進去——都偷偷地作了哪些理論假定。   上幾篇,我們已經從地毯下掏出了一些髒東西,戳破了一些假定——世界大同假定,主體不變假定,人心不變假定,身體不變假定,欲壑可填假定,好東西吃不夠假定
期刊
前 言   繼香港和澳門特區政府先後宣佈關閉暫停香港和澳門駐台灣辦事處之後,台灣當局的大陸事務委員會也於6月28日證實,台灣駐澳門辦事處代理處長陳佳鴻在澳門工作簽證期限屆滿,因為拒簽“一中承諾書”,澳門特區政府不予續簽工作簽證,已經返台。   台灣“行政院大陸委會”主任委員邱太三表示,目前台灣駐澳門辦事處,基本上還有5位職員,只不過其中第一位代理處長陳佳鴻簽證效期至6月27日,澳門政府在口頭上已告
期刊
6月28日,本澳新型冠狀病毒應變協調中心向媒體表示,“因應廣東省疫情趨緩和,粵澳兩地相關部門已就延長檢測報告的通關時效等問題作出討論,雙方初步共識是至少接種一劑新冠疫苗的通關人士,可以適當延長檢測報告的時效,但具體時間有待技術層面磋商。”   猛一看,這是本澳因應周邊疫情形勢變化做出的積極反應和應對措施,是對6月初突然收緊的過關核檢措施給本澳旅遊帶來的重創及往來粵澳的本澳居民和外雇造成的不便,進行
期刊
澳門經濟多元發展需要引進人才,因此澳門需要放寬居留權嗎?如果放寬有何利弊?請具體談談。  力圖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笑雲大律師:我認為不是放寬的問題,而是要清晰有關標準。對於行政當局或司法機關在近年來對法律的解讀如認為不符合社會發展所需時,立法者便需要使有關的標準更具體化,使行政當局或司法機關在執行法律時,可因應社會現實的發展進行解釋。有意申請到澳門的人才在理解有關前提要件後可自行考慮是否來澳發展。 
期刊
公元2021年的7月1日,世界最大政黨中國共產黨喜迎成立100周年紀念日,它必將成為中華民族鐫刻歷史、永載史冊的難忘日子。   100年是一段歷史,更是一個令人渴望的數字。對人的一生意味著長命百歲、幸福長壽、家丁興旺、延綿不絕,而對中國共產黨來說,則預示著“千秋偉業,百年正值風華正茂!”   7月1日上午8時,中國共產黨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
期刊
澳門現行技術移民制度、人才戰略與灣區融合發展,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如果有,主要是什麼矛盾?   力圖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笑雲大律師:我們現在的人才、投資、居留的法律,要求人要留在澳門,這點和澳門的發展定位有些矛盾之處,例如投資者可能有需要去葡語國家或融入大灣區九市投資或工作,我有客戶來澳門成立公司後,去非洲從事建築行業,是以澳門公司的身份去非洲投資的,那麼他怎麼可能常在澳門呢?他因為工程關係留在
期刊
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澳門需要引進什麼樣的人才來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力圖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笑雲大律師:現在特區政府對澳門多元化發展有個明確的方向,如發展金融、高科技等,如果澳門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就需要根據有關方向引進我們所缺乏的人才作為補充。當然我們也可以培養自己的人才,例如可以派到金融業發達的地方去學習。當我們吸引一批人才進來,把這個產業發展起來,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當然應會有澳門本地人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