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叶龄模式栽培技术,夺取水稻高产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三洞乡推广水稻“叶龄模式”的示范结果、辅助实验及推广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加快水稻叶龄模式的推广,提高水稻生产水平。
  关键词: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水稻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24-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指在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以叶龄为指标,器官相关生长规律为生物学依据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新体系,是当前我国重点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之一。为2010年我乡进行了水稻“叶龄模式”栽培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示范内容
  我乡分别在板告、定城、板龙、岜炮、古城、善哄、群力、水根等八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村设置8个苗情哨、每个苗情哨承担10亩的指导示范面积。共计80亩。据8个苗情点验收9.6亩示范田,平均单产为623.6公斤,7.85亩的对照田,平均单产为558.8公斤,示范田比对照田增64.7公斤,增产11.6%。
  运用基本苗公式计算每亩移栽的适宜基本苗数,是确保有效分蘖临界期够苗的关键措施之一。基本苗情点公式计算出主茎基本苗为每亩36000株,按照6×7规格移栽,每亩密度为1.4万穴,每穴应栽2.5粒谷秧苗,并指导示范户栽足基本苗。
  2 辅助试验
  2.1 适宜播期与移栽的试验
  2.1.1 不同播期同叶龄移栽的试验 处理为4月13日、4月20日、4月27日三期播,每期隔7天,移栽是实际叶龄分别为6.98叶、6.69叶和7.05叶;秧龄分别为43天、38天、36天;各处理的单产分别为694.1公斤、692.98公斤、653.53公斤。结果以4月27日播种的下降明显。
  2.1.2 同期播种不同叶龄移栽试验 设置5叶、6叶、7叶、8叶移栽试验四个处理,播期为4月19日,移栽时秧龄分别为34天、37天、42天、65天。试验结果,单产分别为614.3公斤、685.7公斤、688.3公斤、666.3公斤。6-7叶龄移栽产量高于5叶、8叶移栽两处理。
  综合以上两个试验结果,在中等海拔地区水稻适宜播期一般为4月10-20日。最佳移栽叶龄为6-7叶。在移栽措施上实行适时播种,及时移栽,做到“叶到不等时”。
  2.2 不同栽插密度的对比试验
  设置5×8寸、6×7寸、5×6寸、4×7寸四个密度处理。4月26日同期播种,6月11日移栽。移栽叶龄为8.5叶,秧龄为39天。试验结果,超级稻——准两优527号在同等栽培条件下,不同栽插密度处理,其主茎总叶片数是一致的。四个处理的穴有效穗依次分别为11.4、11.2、10.9、9.5株;依次单产分别为620公斤、600公斤、580公斤、580公斤。据此项试验结果,准两优527号在中等肥力田,栽插密度5×7寸、5×8寸为宜。
  3 据试验示范结果,水稻叶龄模式栽培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3.1 确定几个主要生育叶龄指标
  进行叶龄模式栽培,必须先建立生育叶龄模式,确定出几个主要生育叶龄指标。因此,根据试验结果,以推广超级稻中的准两优527号为主,其主茎总叶数在低海拔16.5叶,中海拔16.9叶,高海拔17.3叶,伸长节间数均为5个,应用《叶龄模式》理论,分不同海拔建立了以准两优527号为主体的生育模式用于批导大面积生产。
  3.2 培育叶孽基本同伸壮苗
  整个示范面积都采用温室无土两段育秧,并利用不同寄栽密度协调不同前作类型田,把秧苗有机地控制在适龄范围内移栽,为大面积叶龄模式高产栽培示范打下基础。
  3.3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保证在有效分蘖临界期前达到目标穗数。在示范应用中,根据大面积生产中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确定以16-18万穗/亩为目标穗数,并依据移栽时秧苗素质及分蘖情况,结合土壤肥力,耕作水平及气候特点,应用基本苗经验公式求出适宜的基本苗数。
  3.4 严格按叶龄进行肥水的促控管理
  整个示范点上基本上是在亩施1000公斤以上有机肥和25公斤以上的钙镁磷肥作底肥的基础上,严格按叶龄合理进行肥水促控管理。秧田期:(1)管水,小苗寄栽后,前三天保持沟中有水、水不上厢,小苗扎根正蔸后,实行浅水灌溉到移栽。(2)施肥,小苗长至3叶期,亩施3.5-4公斤尿素作断奶肥,5叶期亩施4-4.5公斤尿素作分蘖肥,送嫁肥看苗情酌情施用。大田期:(1)管水,移栽期寸水活棵,有效分蘖临界时叶龄期(即12叶)以前,实行浅水勤灌,间断落干,提高水温和土温,促进分蘖的发生、进入无效分蘖期(即12.5-13.5叶)后,适时适度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抑制群体继续扩大,促进碳素代谢,增强根系活力。进入长穗期(14.1叶)后,复深水灌溉至于成熟。(2)施肥,有效分蘖临界时龄期前两个叶龄(10叶以前)分两次施完应施分蘖肥,第一次8-8.5叶(栽后5-7天)亩施尿素7.5公斤,占追施总肥量的50%;第二次9.5-10.1叶(栽后15-20天)亩施尿素5.4公斤,占追施总量的30%,穗肥于14-15叶龄期亩施尿素2.5-3公斤,占追肥总量的16-20%,壮粒肥看苗势酌情施用。
  4 结论
  应用叶龄模式栽培技术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区指导。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叶龄模式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和强大的生命力。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将促进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水稻栽培技术跨上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达州蔬菜及地域特点,文章对达州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各个环节及追溯码编码方案进行了设计,同时就达州如何进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四川达州;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31-2      0 前言  近年来,达州地区人民对农产品质量需求的提高和蔬菜贸易的快速发展,
期刊
摘要:文章理论分析了垄作和平作的区别以及各自特点,并对今后的耕作栽培模式进行了展望。随着东北水资源的逐步紧缺,垄作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新情况,平作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吉林梨树县;春玉米;耕作栽培模式;垄作;平作  中图分类号:S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92-2    东北地区传统耕作方法对土壤多次耕翻和耙耱,最后起垄,使农田土壤裸露,导致水土
期刊
摘要:克拉玛依市区和戈壁荒漠的鼠类既有明显的区别,戈壁荒漠为主要的油田作业区,鼠密度较高,应在做好市区灭鼠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戈壁荒漠鼠类的监测,并对野外工作人员做好鼠疫防治的宣传工作。  关键词:克拉玛依;鼠监测;鼠密度   中图分类号:S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95-1    0 前言  克拉玛依是一座在戈壁滩上建立起来的石油城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
期刊
摘要:通过对孟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总结了合作社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发展;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20-1    盂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民家家户户分散经营,规模小,进入市场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城乡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农村的发展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很多农林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但特色不同,因此如何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农业发展人才成为了众多农林院校共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课程设置;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农村土地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各项土地整治资金,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益实践,也是支农惠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对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如何加强新时期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P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16-
期刊
摘要:“十一五”期间,集安市农业农村工作在集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期刊
摘要:农业科技档案集中反映农业科技的研究水平,引导农业科研的发展方向。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文章对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10-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不只体现在如何解决十几亿人
期刊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方兴未艾。然而,合作社治理机制一直存在缺陷,尤其是产权界定不清晰和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对农民的带动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农村合作社产权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合作社;产权问题;利益分配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27-1  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
期刊
摘要: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1949年后中国政府在“三农”问题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解放初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再到1958年的人民公社,以及1978年后的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成功只限于农民的温饱解决了,农民却始终没有富裕。文章从分析和反思家庭承包制和农村合作经济入手,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应该走村镇化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道路,并用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