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取出物病理成分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14382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血栓取出物的病理成分,并探讨其与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连续入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的70例接受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半定量分析血栓取出物的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成分。根据红细胞及纤维蛋白(含血小板)的含量将患者分为红细胞富集组(红细胞含量≥50%)和纤维蛋白富集组(红细胞含量<50%)。比较两组之间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差异。结果: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49例取得了血栓组织,血栓部位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红细胞富集组30例,纤维蛋白富集组1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病史、是否静脉溶栓、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取栓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显示两组间心源性栓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富集组的穿刺到复流的时间[(68.42±29.99)min vs.(87.07±37.29)min,P=0.04]、取栓次数(1.63次vs. 2.20次,P=0.04)低于红细胞富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富集组首次使用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技术的比例高于红细胞富集组(84.21%vs. 56.67%,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成分可能影响取栓策略,纤维蛋白富集血栓与首次使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有关,并且与穿刺到复流时间、操作次数减少相关。
其他文献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的总量居世界首位。生产加工农作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如米糠、麦麸、秸秆、豆渣、豆粕等。这些农副产物的营养成分丰富,研究价值极高,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由于我国农副产物的生产加工技术较为落后,导致农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低,农副产物的许多营养成分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现象,甚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从发酵菌种及效果、发酵方式、发酵农副产物的应用等方面对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为预防和干预结石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VIP数据库、CBM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搜集自建库至2020年12月的研究文献。采用R 4.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个研究,包括2 62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中国人群泌尿系结石复发率为0.06
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黏膜瘀血水肿,加之长期卧床或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可导致大便秘结。因便秘可影响心力衰竭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调畅大便,"通"究其源,求其所属。本文对近10年中医外治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便秘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便秘分为按摩推拿、耳穴贴压、穴位贴敷、针刺艾灸、中药灌肠等方法,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临床疗效确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1月在某院行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每例患者行动脉血气评估PaCO2时行PETCO2检测并记录,比较不同呼吸机治疗模式、不同氧合指数下重症肺炎患者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在未分区模式、SIMV以及SPONT不同呼吸机治疗模式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英语学习、促进他们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基于智慧学习空间能够有效地优化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基于此背景,文章对基于智慧学习空间的英语教学实践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沪教版"溶解现象"单元复习课为例,分享了依据"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将"溶液知识"单元复习以"蓝色妖姬——硫酸铜玫瑰花"为载体将真实情境、学习任务、过程性评价和化学核心素养目标整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重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提升对学科价值的认识。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要求教育行业的工作方法和模式进一步改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教育行业的改变首先要从教育管理人员开始,只有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得以改进才会促进教育行业的改变和进步。所以,教育管理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也要改进自身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确保教育管理者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
2021年10月10-13日,由中国核学会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会、中国电源学会特种电源专业委员会、重庆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暨第八届全国特种电源学术交流会在重庆召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彭先觉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邱爱慈院士、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邓建军院士出席此次大会,来自全国50多家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展企业以及及期刊媒体等单位共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