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山汞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对汞与甲基汞的吸收与累积

来源 :生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930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受矿渣影响的万山汞矿废弃地为研究区域,调查植物种类分布特征,分析了植物和根际土壤总汞与甲基汞的含量,并探讨不同植物对无机汞(IHg, THg与MeHg差值)和甲基汞(MeHg)的富集能力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汞矿区废弃地土壤总汞含量变化范围为3.1~479 mg·kg-1,汞污染十分严重;不同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组成差异较大,以菊科居多,占所有植物的6.4%。植物根部IHg变化范围为0.59~3.3 mg·kg-1,地上部为0.27~12 mg·kg-1,其中根部和地上部IHg含量最高的植物是三脉紫菀,分别为33和12 mg·kg-1。植物地上部与根部MeHg含量分别为0.56~5.6和0.24~22μg·kg-1,其中苣荬菜无论根或地上部,都显示了最高甲基汞含量,分别为22和5.6μg·kg-1。从富集系数(BFs)而言,所有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对IHg呈现较低的富集能力,BFs均小于1;地上部和根部对MeHg富集能力较高的植物分别是三脉紫菀和苣荬菜。从转移系数(TFs)而言,对IHg和MeHg转移系数最高的分别是三脉紫菀和大叶醉鱼草。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业务模式成熟的中型IT服务型企业的需求分析和流程再造,采用基于C/S、B/S体系结构相结合的模式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大数据量信息的高效、快捷、灵活处理,阐述了如
在当前我国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化进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课
<正>2018年5月16日至17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患体验管理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医患体验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教楼陆道培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