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语境下人内传播对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丰富,然而,这种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副作用”是现代人的脆弱情结。尤其是大学生这个相对懵懂的群体,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困惑、就业上的迷茫都让当代高校学生无所适从。很多学生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更有甚者甚至出现了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现象。本文将通过“人内传播”的角度来解释开启积极的人内传播机制的学生与开启消极的人内传播机制的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调节方面的区别和影响,并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自我调节方法。
  关键词:人内传播,人际传播,高校学生,人际关系
  一、积极的人内传播机制对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高校学生阅历尚浅,初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有的人会很难融入,郁郁寡欢;而有的人却可以迅速适应,游刃有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后者善于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乐观对待,即开启了积极的人内传播机制——人内传播也称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了一定的外部信息,并按照自我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而善于开启积极人内传播机制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自我认知,正如著名学者米德所认为:“人的‘主我’指的是真实的那个自己,‘客我’指的是满足社会期待的自我,作为感受者的‘主我’和作为社会者的‘客我’,二者之间不断地互动形成新的自我。”而善于开启积极人内传播机制的同学往往自我中的“主我”与“客我”重合部分较大,大部分都拥有相对自信的自我。之所以产生积极的人内传播机制其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因因素。人的气质类型不同,有的人生性乐观豁达,而有的人却天生比较敏感忧郁。个体性格的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虽然后天的成长环境會使个体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但刻在人骨子里的性格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显现出来[1]。
  (二)家庭因素。家庭对于孩子性格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中,多数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2]。反之,若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里,势必会对孩子产生深远持久的消极影响。
  (三)社会因素。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往往也会对人产生一定的限制。每当我们想起中国人,会想到勤劳勇敢;想起德国人,会想到认真严谨;想起美国人,会想到奔放自由,这说明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微观的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活在相对友爱温暖环境下的人也会有更加平和的心理机制,会更加客观地看待自我。
  二、消极的人内传播机制对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高校相对于社会,是一个氛围更加温馨和谐的存在,是不少人心目中的“伊甸园”。然而,即便置身于这样的“理想国”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令人费解的人际关系矛盾,更有甚者,甚至酿成人间悲剧。在此类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事件的主角往往都是高自尊高敏感人群,多带有忧郁的气质,往往自我评价不高或自我评价甚高,性格多内向寡言,多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比较喜欢与自我进行互动,但这种自我互动却很少给他们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在诸多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失败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拥有人际关系困扰的个体大多数都是只会专心读书的孤单少年,与同学们的沟通互动不多。尽管此类学生很想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但长期的自我封闭所形成的个性使得他们很难融入大学生活的氛围中,和同学间的相处常常显得很微妙,因此容易产生糟糕的人际关系。为什么部分同学会造成如此被动的局面?可以说,现实中的一切,与这类同学本人的自我认知是完全对立的,真实的“主我”与理想中的能够被他人所接纳的“客我”之间产生严重地撕裂,使他们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越来越深,渐渐采取越来越消极的人内传播机制。
  诚然,大学生活与初高中生活截然不同,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生活习惯;师长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在与师长交流时难免会产生紧张、尊重和欣赏等复杂的情绪。同时,高校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也会面临着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压力。例如:环境的转变、学业的成就期待、对家人的思念以及新时代下的就业压力等各种各样的挑战。在诸多压力之下,不善于开启积极人内传播机制的个体,会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因此,那些习惯性开启悲观的人内传播机制的高校学生,应该做的并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尝试着转变个体消极的自我传播模式。
  三、高校学生开启积极人内传播机制的途径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有18.5%的大学生存在抑郁倾向,4.2%有抑郁高风险倾向;存在焦虑倾向的大学生占比达到8.4%[3]。因此,如何能够让高校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并通过积极的人内传播机制重塑一个健康的自我,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而构建积极的人内传播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和睦的家庭氛围。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尤为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孩子性格的主要基调。家庭和睦的孩子多数拥有一个较为自洽的自我,很少会自我矛盾乃至自我攻击。因此,家长首先要做到豁达乐观,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其次,父母之间也要相敬如宾,互相尊重。最后,要经常去鼓励孩子,切记不要过分苛责孩子。
  (二)友善上进的社会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侧面地告诉了我们,人是社会性产物,没有人可以完全不受环境的影响。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都是积极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乐观的人;反之,友人皆为悲观主义者,这个人也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对自己有不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做出不理智的判断。
  (三)学校的有效干预。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怎么处理自己的压力,甚至有极端者会采取伤害自己乃至伤害他人的行为,此时,学校的干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同时,各个高校的心理诊所也不应该流于表面,要真切地为产生困惑的同学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亦或学校的管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被动性,是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无论是与自己进行积极的互动,还是与他人建立良性的互动,最重要的还是学生本人做出相应的改变。保持良好的心态,时常去包容和鼓励自己,并通过良好的意念做出积极的行动改变。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很广泛的议题,各种由人际关系所引发的惨案层出不穷,进入新时期,高校学生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这也是对其自我调节能力的重大考验。而开启积极的人内传播机制,善于接纳自我也将成为高校学生一种稀缺的美好品质,做好适当的人内传播,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为更深层次的传播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全体高校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辽.影响性格的基因因素[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278-279.
  [2] 蒋霞.浅析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特点的影响[J].知识文库,2018(23):224.
  [3] 搜狐.警惕!不少大学生被这个问题缠住,可能影响正常生活[EB/OL].https://www.sohu.com/ a/468719386_121294,2021-05-26.
  (作者简介:张守伟,长春工业大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系主任,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新媒体;张晏蔚,长春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传播)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强化中药的调剂管理措施对中药方中不良事件和差错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进行中药治疗的120名患者的资料给予分析,根据门诊的先
目的 探讨中青年痛风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代谢指标变化趋势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中青年痛风患者150例,其中高尿酸血症(HUA)患者11
冯兰同志从小接受红色基因的洗礼,受良好家风家教的影响,她的父母都是老革命、老党员,她以父母为榜样,积极求上进,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矢志不渝,坚持“爱党、爱国、爱岗”.
期刊
目的 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06例)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
目的 研究垫状卷柏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浸提+超声的方法提取制备垫状卷柏提取物(SP)后,再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依次萃取,分
目的 探究尿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对尿路感染(UTI)患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9例UTI患儿(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集尿液标本实施细菌培养,并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ASCI)临床价值.方法 60例ASCI患者分为对照组(n=30)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30)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
目的 研究处方点评在抗菌药物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门急诊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药物处方8000份,其中2019年1月~12月的药物处方
目的 探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102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清晨采集10ml空腹尿液标本,先后进行尿干
摘要: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乡村振兴旨在增强农村内生增长动力的价值目标存在一定的耦合性。社会工作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价值和角色优势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重点以理论和实践为取向分析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功能限度,提高地方政府与社会工作互动中的政策执行效力、构建社会工作参与下的复合型乡村治理体系、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社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