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块体周缘中强地震序列类型及其活动特征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xujin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 1970~ 2 0 0 2年发生的 2 7次 5级左右地震序列的震级结构 ,这些地震序列可分为孤立型、主震型、震群型三种。结果表明 ,该区 2 7次中强地震序列中 ,有 2 2 %为孤立型 ,14 8%为震群型 ,其余为主震型。在已选取的地震序列中 ,无前震以及有 1次前震的比例为 18 5 % ,有 2次或 2次以上的占81 5 %。同时在鄂尔多斯块体西南边缘地震以孤立型为主 ,在鄂尔多斯块体北东东向的主压应力轴线上发生的地震多为震群型。以上结果可作为鄂尔多斯块体地区
其他文献
应用云南通海地磁台K≥6的磁暴数据,对云南省内M≥5.0地震发震时间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K≥7的大磁暴对云南省M≥5.0地震触发作用显著,且不同强度的磁暴对地震的触发作用有差异,磁暴强度增加,触发作用也增大。这一分析结果对云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的预测有一定的意义。
从综合地球物理角度出发,结合本区重力和航磁资料再处理成果,依据射线追踪反演建立了三峡重庆库区的深部二维构造剖面,较好地反映了各层速度的横向变化.对剖面所揭示的基底构
使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1998~2003年间的地震记录,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震级,分析了各子台的测定震级。结果表明,各子台测定震级的偏差存在地域分布特征,震级随方位角显示趋势性变化。台址位于平原和山区交界处的台站,对于山区发生的地震测定震级偏大,对于平原地区发生的地震测定震级偏小。最后对震级偏差成因进行了探讨。
运用前兆综合信息量S、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以及近源异常凸现值NS的数学分析这三种方法,对云南地区1982~2004年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在云南地区MS≥6强震前断层形变群体异常显著,尤其是成组强震前,群体异常信息较为丰富。
使用昆明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研究了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澜沧江流域地区的震源参数和环境应力τ0值,重点讨论了小湾、漫湾和大朝山三个电站高坝水库地区的应力状态及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v)符合M1/20τ0的标度关系,较适合澜沧江流域地区中小地震活动规律;水利枢纽工程地区的环境剪应力τ0平均值为36MPa,明显低于澜沧江流域北东和南西地区,属于低应力地区;发生于
借助于GIS技术,完成了云南及其邻区175个强震的175幅(439条)等震线图的制作。把历次历史地震的等震线置于同一比例尺下,并在GIS平台上计算各等震线的长度和各烈度区的面积是一项创新。该项工作为等震线的研究、烈度衰减和等震线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在所绘制的数字等震线的基础上,对等震线的长、短轴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完成了数字等震线模型量板表,用于查阅不同震级、不同烈度等震线的长度。
让我们的目光穿越风雷激荡的70年,波澜壮阔的40年,定格在25年前的1994。让我们回眸那个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火红年代,回想那些令我们刻骨铭心、激情澎湃的历史瞬间;让我们记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MapGIS软件上的实现方法。并以三峡坝区某工程场地为例对程序进行了测试。GIS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易于掌
对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作了介绍.采用Huang-Hilbert Transformation方法分析了固体潮数据,即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将复杂信号分解成有限个本征模态函数之和,求取三维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gambogic acid,GNA)对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迁移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25μmol/L浓度组、50μ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