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硬皮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12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选择13例各种类型的硬皮病(8例肢端硬皮病、4例泛发性硬皮病、1例硬皮病皮肌炎),用水杨酸偶氮磺胺眦啶(Salazopyrin)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系住院治疗。开始剂量每天2~4克,分4~6次口服。

其他文献
氨苯砜(DDS)治疗疱疹样皮炎有效,而对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疗效则不肯定。
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可引起皮肤凋亡性角朊细胞即晒斑细胞(SC)的形成。虽然人们早已知晓SC形成是紫外线诱导角朊细胞损害的一个特征,但对其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新近研究通过中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能减少UVB诱导的角朊细胞凋亡,从而证实TNFα参与SC的形成。己酮可可碱(PTX)是甲基黄嘌呤衍生物,能抑制TNFα的产生。是否PTX能预防SC的形成,对此作者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
期刊
砷中毒的症状有多种表现。慢性砷中毒,特别是无机砷化合物的中毒,其特征多数表现为皮肤症状,而且常发生恶性变化。慢性砷中毒的原因有:(1)因为职业关系接触砷而发生者。(2)由于治疗上需要应用砷剂而发生者。(3)因为水井含砷浓度过高,或误将砷混入水井及食物中,饮用后而发生者。三种原因虽然不同,但其所引起的症状却大致一样。不过由于饮食中毒所致者,则多表现为急性症状。作者对28名过去曾从事砷作业的人进行调查
灰黄霉素难溶于水,治疗浅部霉菌感染有效。犬、鼠及人口服灰黄霉素的普通制剂或微粒制剂后,胃肠道吸收不完全且不规则,其原因即系此药极难溶于水之故。同一个体,服用灰黄霉素后,血浓度可以有波动,可能与饮食因素有关,不同个体间也有差异。Duncan等发现当灰黄霉素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剂制成混悬液,给病人服用时,则灰黄霉素的吸收有所增加,而用含浓度为0.04%的某些表面活性剂的灰黄霉素片剂,则吸收无明显改变。本文
期刊
早期梅毒损害于血管周围有显著的淋巴、浆细胞的浸润,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可拟似各种皮肤病,如银屑病、扁平苔癣、苔癣样药疹等丘疹鳞屑性疾病。如果在组织浸润中能证实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的存在,则将对早期梅毒损害的组织学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个从二期梅毒患者的皮肤损害取活体标本检测特异性抗体的方法。
恶性黑素瘤在初次外科手术表面上的成功之后,有3种再发途径:原发损害周围的局部再发,局部淋巴结的侵犯及远距离的转移,主要是内脏或皮下。这三种可能性通常分别称为第Ⅱa、第Ⅱ及第Ⅲ期。首次治疗原发损害的目的是要预防这几种形式的再发。在西欧几乎总是用外科手术,而一些东欧中心报告:放射疗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期刊
由于结核样型麻风的神经损害缺乏特异性,近几年来许多实验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麻风杆菌,但尚未在神经标本中应用。为此作者报告应用PCR方法检测神经损害中的麻风杆菌。神经活检标本分别取自7例瘤型和3例少菌型麻风患者。有2例瘤型患者在本研究前接受过MDT。
通常是采用石炭酸复红染色来检查分枝杆菌。鉴于事先经过长时问的过碘酸氧化能增强分枝杆菌(包括麻风杆菌)对石炭酸复红的亲和力,作者遂采用改良的异染方法(见后)使组织切片内的分枝杆菌比用萋尼氏染色法着色更强且数目更多。通过此种染色,瘤型麻风皮肤组织切片不仅在浸润内而且在表皮、真皮(包括神经、血管和立毛肌)甚至皮下脂肪内也可以查到杆菌。
期刊
异位性皮炎(AD)是以皮损处T细胞、单个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在过敏性炎症部位,细胞间粘附分子1(ILAM-1)和E选择素在血管内皮有强表达,同时前者在朊细胞也有表达。
期刊
作者用具有免疫缺陷的先天性无胸腺小鼠(又称裸鼠)作麻风杆菌接种,期望产生病变并得到比正常小鼠更明显的麻风杆菌繁殖。先天无胸腺小鼠由于全身虚弱,大多数在生后2周内死亡,25周终于全部死亡,通常死子3~14周龄时。但若将其放在无菌或无特殊病原体的条件下饲养,能延长其寿命。因此,为了防止先天性无胸腺小鼠发生消耗性疾病及感染其他微生物,作者置小鼠于乙稀基塑料隔离间的无特殊病原体条件下饲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