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防范金融欺诈的调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4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沈阳市几大高校在校大学生直接发放纸质问卷,以及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大学生防范金融欺诈及陷入后的应对方式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对金融诈骗现象的认知情况、真实反应能力及可能采取的处理方式,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受金融诈骗现象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了对策和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文所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可为大学及社会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和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金融欺诈 大学生 防范措施 调研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252-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同时,也凸显出一些尖锐矛盾。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5.0%。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越来越频繁,除此之外的电话手机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金融诈骗事件发生率的升高。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1]。近年来,每逢开学之际,诈骗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等诈骗方式,骗取了大学生的学费,而这些受骗的的学生中有些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也没有及时像社会寻求帮助,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其中2016年9月开学之际有两名准大学生因為受骗最后因抑郁过度,心梗而亡,因此调查分析大学生对金融欺诈的认知及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也有抬头。在这些丑恶现象中,欺诈现象也披上了时代的外衣变得异常活跃,随着中国高校大众化,大学生群体以占据很大比重,而针对不谙世事且有钱的大学生行骗成为最容易得手的“致富”途径,于是大学生逐渐成为诈骗分子的作案对象,由于大学生富有同情心,社会阅历少,识别能力差,加上中国家庭把全部希望和积蓄投在学生身上,学生支配经验不足上可支配权利的握有,这都给了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金融防范意识,以及陷入后大学生所采取的措施和应对心理乃是重中之重。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利用纸质版问卷和互联网问卷的同时进行,针对大学生群体,调查对象以沈阳化工大学为主以及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辅。以自行设计的《关于大学生防范金融欺诈及自我救助的研究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问卷共设计21个封闭式问题,包括8个单选,13个多选。采取团体施测形式,文理科生兼顾,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共发放纸质版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0份,回收率达81%,符合统计学标准,同时利用互联网电子问卷也有270份填写量。
  二、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对金融欺诈的总体认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关于金融欺诈手段,大学生了解网络诈骗(虚假中奖、网络兼职、贷款利诱、网络招婚、虚假招工等)的占91.85%、电信诈骗(恶意电话、虚假连接、假冒好友、交友平台等)占81.48%、票务诈骗(演唱会门票、火车票、机票、旅游景点门票、挂号票等)占34.44%、应聘诈骗(传销、空壳公司等)占49.26%、情感诈骗(假冒父母、子女、亲戚朋友、好心人等)占56.3%等,以上金融诈骗手段被大部分同学知道,其他诈骗手段仅被部分同学知道。见图1。
  (二)大学生遇到金融诈骗的现状
  调查显示:59.63%的大学生遇到过金融诈骗。有超过20%的同学一年内遇到过1~3次,遇到3次以上的人数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据调查显示在遇到金融诈骗的同学中有414名大学生掉入“陷阱”受骗并出现经济损失,占51.11%,48.89%大学生遇到网络诈骗而没有受骗受到经济损失。这样的调查结果足以让我们震惊,大学生受骗比例之高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问题的严重程度急需引起整个社会的充分重视。
  (三)大学生对金融诈骗的态度及防范意识。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是否知道欺诈分子已将大学生作为主要欺诈对象方面,63.7%的大学生对此有过了解,有一定的认识;13.7%的大学生对此特意关注过,知道问题很严峻;12.96%的大学生见过相关报告,但感觉离自己还很遥远;9.63%的大学生对此完全不知道,没什么感觉,也没有过了解。
  由图2可知,大多数大学生了解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是各类APP注册、网购、快递单、各类车票订购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化的普及,我们个人信息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图3可知,大多数同学是通过家人父母不时的嘱咐中或者身边亲朋好友的案例中得到警惕,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中也能对金融诈骗有所了解,平时大学生在电视网络、快捷新闻上应接受安全教育了解金融诈骗此类事件,通过模拟考验较为罕见。
  (四)大学生身处金融欺诈后的心理及影响。据此调查显示,59.63%的大学生觉得没面子,担心自己在周围人心中的形象受到影响;47.41%的大学生觉得求助也没用,谁也帮不了自己;41.48%的大学生报警帮助也不大,现在警察破案效率太低;62.96%的大学生不想给家里人带去麻烦,甘愿自己承受;34.81%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尊心受到践踏。在陷入金融诈骗后大部分大学生感到经济方面的压力(67.78%);精神方面造成很大压力,自信心受挫,且长久不能恢复(75.19%);挫败感很强,心理受到影响变狭隘,性格悲观难以亲近(61.48%)。   (五)大学生关于陷入后的处理方式选择。关于大学生一旦受骗上当之后如何处理,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还是接近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会选择沉默以对,就此掩过,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告诉自己的朋友闺蜜、向父母汇报、及时的找学校辅导员、班主任等寻求帮助,并且及时的报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还是有10%的大学生想过采取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地方。
  三、调查结果分析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诈骗手段迎面而来,方法简单,容易得逞,成本低,、传播迅速、范围广,渗透性强,形式复杂,不定性强,社会危害性极大,被欺骗着多以青少年居[2]。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金融诈骗在大学生生活中频繁出现,但大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够。数据显示,59.63%的大学生遇到过金融诈骗若干次,其中超过一般的同学出现经济损失。金融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的时候因为损失的程度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许多的大学生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对此不够重视,但正是这一心态让不法分子更加猖獗。在日常的生活中,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诈骗手段,还是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电信诈骗、情感诈骗较为了解,但是对涉社会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对票务诈骗,应聘诈骗了解的还不够。由于互联网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购物方式[1],像网络购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诈骗手段多大数百种,还有类似微信的普及,微信红包等诈骗手段都频繁出现,如果大学生对这些诈骗手段不了解,只会让我们防不胜防。同时,由于大学生初入大学这个小社会,社会经验不足,对待各种事物都充满新鲜感,这些都增加了金融诈骗的几率。
  四、对策建议
  (一)学生个人方面。首先大学生应该重视起金融诈骗这件事,不能再抱着与自己无关的态度,同时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多接触一些安全教育的知识,了解金融诈骗的手段,掌握防范金融诈骗的措施;在对自己希望尽在融入社会的同时不要盲目的寻找兼职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贪图一些小利就在不经意间泄露了个人的信息,给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在个人信息方面也要引起重视,其实个人信息也是一种无形的财产,相信在不就得将来会受法律的保护。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学会在受过金融诈骗的同学身上吸取教育以引为戒。最后我们即使我们在陷入金融诈骗后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应对它,及时的像老师、同学、父母等寻求帮助,切记因为受不了打而采取一些永远无法挽回的举动。
  (二)学校方面。作为大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直接来源地,学校要积极地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要重视起金融诈骗事件,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特此提出以此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同时应该在校园的广播电台,校园教育官网等一些大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加大对安全教育的宣傳,对金融诈骗的防范。最后学校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如果得知有同学陷入金融诈骗后,应及时的给予帮助,给受害大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社会方面。社会要加大对诈骗分子的违法行动的打击,加强执法力度,让不法分子感受到法律的权威,而不在猖獗。同时社会各界应尽可能地净化社会环境,不光为大学生,也为身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绿色的社会环境,这样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像金融诈骗中的网络诈骗本就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应该由技术来应对,社会、国家应该注重提升网络技术,完善网络监管,预防网络诈骗[3]。
  参考文献:
  [1]黄闰,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与防范意识调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17.063.
  [2]郭春涛,网络诈骗的概率主要表现及犯罪构成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04:61-63.
  [3]王丽云,网络诈骗:类型与特点[J].农业网络信息,2008,11:89-92.
  作者简介:
  吴俊杰(1996-),男,安徽宁国人,本科,专业:工程管理;
  苟恒(1996-),男,四川达州人,本科,专业:工程管理;
  王晓雪(1996-),女,辽宁营口人,本科,专业:工程管理;
  耿晓兰(1974-),女,吉林人,硕士,副教授,专业:财务会计。
其他文献
【摘 要】特种车辆野外修理课程教学主要目标是快速维修,教学内容的教与学都要在实际的环境下进行,因此要研究在选定的实际野外环境下进行操作训练,及时组织特种车辆野外快速抢修,提高特种车辆再生率,是完成预定任务的重要保障。本文总结了四种特种车辆野外快速抢修的常用方法,供维修人员在野外快速维修时参考。  【关键词】特种车辆;故障;野外作业;抢修方法  【中图分类号】E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自主学习基本概念及其教学策略作了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自
【摘 要】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相对来说更为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有一定的帮助。随文识字能够将阅读、识字融于一体,在具体的语境中帮助学生记住生字的形,理解生字的义,从而真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以及二类字,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与学习,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推波助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写字;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发展速度日趋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公路建设与桥梁工程项目逐年增多,关于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
海南岛蓬莱地区幔源包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付建明(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33003)关键词幔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海南岛本区幔源包体的寄主岩石有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和
【中图分类号】G633.41;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288-01  主题语境:人类与生存——帮助发展中国家脱贫  语篇类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型  本案例时长:第一课时(45分钟)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篇关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找到摆脱贫困最佳方法的研讨性文章。文章先是引入一个事实(埃塞俄比亚的旱灾),导入爱尔兰音乐家Bob Gel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289-01  随着时代的进步,智能时代扑面而来,网络的诱惑处处在。人人都在用智能手机,人人都在聊微信,聊QQ,都在朋友圈发表着自己的生活动态。慢慢地,家长发现自己跟孩子当面交流少了,老师也发现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即使把孩子叫出来交流,有时候无话可说。家长,老师很多时候想通过微信朋友圈,或者QQ空间的动
观察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
喷嘴具有结构精密、技术要求高、制造工艺_杂等特点,其典垫特征包括微孔微槽、微维等。喷嘴关键零件(如副喷旋流芯、柱塞等)的尺寸结构一致性,尺寸配合精度等特性都对民用发动机燃
【摘 要】隊列队形练习有着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鲜明特点,在职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队列队形练习,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现职业学校教育目的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使学生在思想上、作风上、行为上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后工作的快节奏、高效率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队列队形练习 体育 课堂教学 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