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英语课堂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但许多的小组合作都是低效的。通过听课观察,找出导致低效的五个原因,并从五方面去深入地探究初中英语课堂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低效 有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英语课堂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许多老师均以是否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质量的评价标准。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大都是形式上的合作,有效性较低。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本人通过听课观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并进行剖析,发现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低效的,导致低效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话题设计,脱离学情。2.时间不充裕,参与不均衡。3.思考不深入,能力不提升。4.任务欠示范,合作难度大。5.合作欠监控与指导,流于形式化。
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操作小组合作活动?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呢?通过对比与实践,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一、话题设计,因地制宜、符合学情
话题的选择要根据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学生熟悉的话题,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选有时代感的话题。记得有一次送教下乡,孙老师 7A Unit6 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教学是以观看“樱木花道与流川枫”的篮球比赛为切入点,以 basketball 为主线,使学生能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进行比较、判断事物的差异。她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Make a survey的话题是:Basketball players always go place to place to have the matches.Which transportation is better? 并要求report:I think going by...is better. Because it’s....He/she thinks going by...is better than going by....最终导致小组合作时气氛沉闷。
显然,这一话题不符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山区的交通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坐飞机、乘地铁和轮船的经历,选择这一话题:比较两种交通方式的优劣,学生没有太多的想法,并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如果话题改为:If you want to make a pen-pal with a basketball player, who do you want to choose? Liu Chuangfeng or Yinmu ,why?或者通过学生熟悉的任务自然融入新的教学任务,也同样能达到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形容词比较级进行比较的目的。所以,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有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真正的意义。
二、指令清晰,开发学生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合作学习前,要做好示范,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老师在布置任务后,小组合作活动前,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组内各成员先独立思考,深入地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产物,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在组内用英语交流各自的想法,再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例如,卢教师在上7A U3 Why do you like koalas?复习课时,设计了以下讨论环节:
1) What can we do for animals? What can''t we do for animals?
2) Do you think it’s good or bad to keep(养)animals in the zoo? Why?
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规定活动的时间为8分钟,还指出此项任务要评出“最先完成任务奖” 和“最精彩回答奖”。
学生们经过个人思考、集体合成,一番精心的准备后,许多同学发言十分精彩。
S1: I don’t think it''s good to keep animals in the zoo. If we keep them there, they will feel lonely and unhappy.
S2: Oh, no! I think we should keep them in the zoo. Because we can take good care of them.
S3: ....
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挖掘生成资源,使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让小组活动的学习变得有意义。
三、分工明确,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布置任务后,要立即让小组长当场分配任务给小组成员, 指定具体的分工,如有负责召集组员、维持秩序的组长,有负责把握时间、控制音量的督导员,有负责记录发言、把握讨论方向的记录员,有负责代表小组发言的报告员等。使每个同学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充当好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小组成员相互配合,顺利地完成合作任务,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适当竞争、激励评价,培养合作能力
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于竞争。有竞争就要有评价,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以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比如,用这样的小组评分表进行过程评价,每项10分,由教师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进行评分,每月总结评比,以促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五、加强监控与指导,合作行之有效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中长时间地集中精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和调控。同时,在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俯下身子去倾听与指导学生。当他们不知如何规范的操作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交流,以自己的独立见解参与合作学习。当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完成合作任务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策略与技巧,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总之,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对话题的熟悉是成功进行小组活动的前提,但教师的小组活动设计是关键,学生小组活动是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去做的,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做”密切相关。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小组活动的形成过程和评价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用英语合作、交流,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小组合作活动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林立,王之红.2005,《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庞国斌,吴冬凌.2003,《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低效 有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英语课堂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许多老师均以是否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质量的评价标准。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大都是形式上的合作,有效性较低。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本人通过听课观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并进行剖析,发现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低效的,导致低效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话题设计,脱离学情。2.时间不充裕,参与不均衡。3.思考不深入,能力不提升。4.任务欠示范,合作难度大。5.合作欠监控与指导,流于形式化。
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操作小组合作活动?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呢?通过对比与实践,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一、话题设计,因地制宜、符合学情
话题的选择要根据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学生熟悉的话题,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选有时代感的话题。记得有一次送教下乡,孙老师 7A Unit6 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教学是以观看“樱木花道与流川枫”的篮球比赛为切入点,以 basketball 为主线,使学生能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进行比较、判断事物的差异。她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Make a survey的话题是:Basketball players always go place to place to have the matches.Which transportation is better? 并要求report:I think going by...is better. Because it’s....He/she thinks going by...is better than going by....最终导致小组合作时气氛沉闷。
显然,这一话题不符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山区的交通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坐飞机、乘地铁和轮船的经历,选择这一话题:比较两种交通方式的优劣,学生没有太多的想法,并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如果话题改为:If you want to make a pen-pal with a basketball player, who do you want to choose? Liu Chuangfeng or Yinmu ,why?或者通过学生熟悉的任务自然融入新的教学任务,也同样能达到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形容词比较级进行比较的目的。所以,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有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真正的意义。
二、指令清晰,开发学生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合作学习前,要做好示范,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老师在布置任务后,小组合作活动前,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组内各成员先独立思考,深入地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产物,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在组内用英语交流各自的想法,再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例如,卢教师在上7A U3 Why do you like koalas?复习课时,设计了以下讨论环节:
1) What can we do for animals? What can''t we do for animals?
2) Do you think it’s good or bad to keep(养)animals in the zoo? Why?
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规定活动的时间为8分钟,还指出此项任务要评出“最先完成任务奖” 和“最精彩回答奖”。
学生们经过个人思考、集体合成,一番精心的准备后,许多同学发言十分精彩。
S1: I don’t think it''s good to keep animals in the zoo. If we keep them there, they will feel lonely and unhappy.
S2: Oh, no! I think we should keep them in the zoo. Because we can take good care of them.
S3: ....
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挖掘生成资源,使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让小组活动的学习变得有意义。
三、分工明确,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布置任务后,要立即让小组长当场分配任务给小组成员, 指定具体的分工,如有负责召集组员、维持秩序的组长,有负责把握时间、控制音量的督导员,有负责记录发言、把握讨论方向的记录员,有负责代表小组发言的报告员等。使每个同学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充当好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小组成员相互配合,顺利地完成合作任务,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适当竞争、激励评价,培养合作能力
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于竞争。有竞争就要有评价,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以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比如,用这样的小组评分表进行过程评价,每项10分,由教师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进行评分,每月总结评比,以促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五、加强监控与指导,合作行之有效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中长时间地集中精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和调控。同时,在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俯下身子去倾听与指导学生。当他们不知如何规范的操作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交流,以自己的独立见解参与合作学习。当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完成合作任务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策略与技巧,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总之,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对话题的熟悉是成功进行小组活动的前提,但教师的小组活动设计是关键,学生小组活动是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去做的,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做”密切相关。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小组活动的形成过程和评价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用英语合作、交流,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小组合作活动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林立,王之红.2005,《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庞国斌,吴冬凌.2003,《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