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舌形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73710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舌形分布规律,探讨舌形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对CAG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6-12月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239例CAG患者一般资料、舌象资料及胃镜、病理报告等信息,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舌形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CAG中医舌形分布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齿痕舌、点刺舌、裂纹舌、嫩舌、胖大舌、瘦舌.相关性分析显示,点刺舌与腺体萎缩、胆汁反流呈正相关(OR=1.728,P=0.045;OR=3.130,P=0.026),齿痕舌与胃黏膜色泽呈正相关(OR=2.354,P=0.008),裂纹舌与黏膜充血、溃疡呈正相关(OR=2.446,P=0.002;OR=3.140,P=0.027),嫩舌与胃黏膜息肉呈正相关(OR=2.767,P=0.030),胖大舌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呈正相关(OR=3.429,P=0.028),胖大舌与黏膜色泽呈负相关(OR=0.243,P=0.012).结论 CAG患者舌形多为齿痕舌,与胃黏膜病理变化存在相关性,可为CAG的预后及胃癌的诊断提供客观化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白花丹素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白花丹素作用于乳腺癌MCF-7和BT549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LC3B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LC3B、AMPK和p-AMPK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白花丹素可抑制乳腺癌MCF-7和BT549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克隆形成,其I
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作为介导炎症反应的枢纽,与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系统密切相关.临床上,中医辨治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明显.本文通过分析NF-κB信号通路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系统梳理近年中药干预NF-κB信号通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明确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优势,拓展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用范围,为临床用药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