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低血压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oa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血压异常,大家会立即联想到高血压。高血压危害固然大,不过它的“兄弟”——低血压,也是个“狠角色”。

不可小觑的低血压


  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和低血压。人们对低血压往往知之不多、重视不够,甚至在许多人眼中,低血压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但事实上,低血压除了会引起头晕等不适外,还可能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肾功能衰竭、休克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低血压常与跌倒“如影随形”,易导致骨折;若跌倒时撞到头部,还可能导致颅内出血、颅脑外伤等后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病理性低血压没有统一标准


  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介于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介于60~89毫米汞柱。在静息状态下,非同日三次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者,或者通过24小时血压监测(ABPM),可确诊为高血压。值得注意的是,低血压不是高血压的反义词,即用收缩压小于9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小于60毫米汞柱来判断是否发生了低血压,这是错误的。
  低血压种类众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低血压通常指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以年轻女性为多,除血压偏低外,全身各个系统及脏器没有灌注不足、缺血等异常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无影响,一般无需治疗,定期随访即可。病理性低血压无具体标准,病因多种多样,且具有独特的血压变化方式。

●直立性低血压,“偏爱”老年高血压患者


  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常有这样一种体验:躺在床上听到门铃响后,匆匆起身开门,却忽然两眼一黑,跌倒在地。这就是发生了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OH)是指在平躺转变为站立后的3分钟内,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人群以老年人居多,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当从卧位变为站位时,收缩压降低超过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毫米汞柱,或者站立3分钟内血压降至90/60毫米汞柱以下,且伴有头晕、头重脚轻、疲劳等症状,就要怀疑直立性低血压的可能。例如,若平躺时患者的收缩压为140毫米汞柱,迅速站立后,收缩压变为120毫米汞柱,即使收缩压在正常范围内,也应视为存在直立性低血压。
  ┊应┊对┊策┊略┊
  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是体位变动。老年人在起床前,需在床上坐1~2分钟,再站立、活动。若直立性低血压频繁“光顾”,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体检。

●排尿性低血压,常见于老年男性


  排尿性低血压表现为夜间或清晨起床排尿时突然感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倒(排尿性晕厥),2~3分钟后可恢复正常。多因夜间充盈膀胱突然排空,腹腔压力骤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所致。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晕厥致死的患者中,约1/10为排尿性晕厥。
  排尿性低血压的诱因有饮酒、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体位改变等。老年男性多患有前列腺增生,夜间排尿次数增加,服用一些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如多沙唑嗪等),可能造成血压下降,故老年男性是排尿性低血压的好发人群。
  ┊应┊对┊策┊略┊
  发生过排尿性低血压的患者,夜间起床排尿时应注意先取坐位,再缓慢站立。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不憋尿,有尿意时尽快排尿;当膀胱过度充盈时,注意排尿不要过急、过快。老年男性患者应避免站立排尿,尽量采取坐位。如有需要,可在床旁放置简易坐便器,便于夜间排尿。

●餐后低血压,更常见


  餐后低血压(PPH)主要见于老年人,比直立性低血压更常见,会引起晕厥、跌倒,甚至发生卒中、心绞痛等。餐后低血压的定义为:餐后两小时内收缩压降低超过20毫米汞柱,或者是收缩压由餐前≥100毫米汞柱降至餐后<90毫米汞柱。此外,如果患者餐后发生心脑缺血症状,即使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也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可发生于健康老年人,但更常见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瘫痪、帕金森病、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与老年人神经调节功能减弱有关。
  ┊应┊对┊策┊略┊
  食物的质和量是影响内脏血流量的关键因素。例如:“大餐”后比“小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大;食用高碳水化合物后,胃排空速度快,血压降幅更显著;等等。因此,老年人应少食多餐,戒酒,餐前半小时内饮水250~500毫升可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餐后应休息30分钟左右,不宜立刻起身活动。一旦发生餐后低血压,应立即平躺。

●药源性低血压,不單由降压药引起


  药源性低血压或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使用某些药物导致收缩压降低超过20毫米汞柱或血压降至90/60毫米汞柱以下,同时出现头昏、眩晕、乏力、大汗淋漓、晕厥等不适。
  怀疑发生药源性低血压者,首先应排除是否为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缬沙坦、氯沙坦、贝那普利、倍他乐克等)引起的低血压。此外,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等)、镇静催眠药(地西泮、氯硝西泮、氯丙嗪、奋乃静等)、外周血管扩张药(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多沙唑嗪、特拉唑嗪)、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等,虽不用于治疗高血压,但可能会使部分患者血压降低。
  ┊应┊对┊策┊略┊
  药物治疗相关的低血压患者应在医生帮助下仔细查找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在确定导致低血压的药物或原因后,须严格遵医嘱停药、减药或换药。

特别提醒:


  季节交替对血压也有一定影响。夏季气温较高,机体为保持恒定体温,体表的毛细血管会舒张;加上天热出汗较多,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容量下降,血压可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调节能力减弱,血压季节性变化更明显。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应定期自测血压,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减少降压药剂量,以免血压过低。

●继发性低血压,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继发性低血压是由某些疾病或状况引起的,如大量呕吐、腹泻、出汗、失血,以及罹患帕金森病、心脏疾病、恶性肿瘤等。
  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帕金森病本身也会引起血压下降。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患帕金森病后,许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其原因可能与患者活动减少、肌肉收缩减弱有关。这类患者尤其须注意防治直立性低血压。
  心脏疾病导致的低血压更普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等均可使心脏射血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猝死。
  ┊应┊对┊策┊略┊
  病因明确的继发性低血压患者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民生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提高了重视,市政工程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市政工程的数量快速增加,种类也逐渐复杂多样,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也成为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此外,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不仅需要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更需要平衡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是整个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关系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能否按照既定的计划施工,实现工程目标。本文针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给各领域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与稳定发展,虽然在各领域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众多问题,尤其是在环保新形势下,环保问题引起相关部门与人员的重视。为促进现代化社会的稳定发展,针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环节中,全面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社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