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信息爆炸对人的综合素质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其信息素养是国民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最先提出的,他认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Bruce提出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七个关键特征:独立学习能力;完成信息过程能力;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能力;促进信息利用内在化价值;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社会责任三方面表述,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修养、品德等方面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现在基本的共识是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处理创新能力就是能够有效的、高效的获取信息,精确的、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熟练的、批判的评价信息,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从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和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素养是指把被动信息获取式教育观念转变为主动信息探究式教育观念的一种个人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整合教育方式,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
  (二)信息素养既是个体查找、检索、分析信息的信息认识能力,也是个体整合、利用、处理、创造信息的信息使用能力。
  (三)信息认识能力体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能力体现为信息能力。所以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两个方面。
  由此可知,大学生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
  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在信息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性技能,属于底层技能;信息能力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高层技能。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又会对信息使用与信息处理过程具有反馈作用。信息使用和信息处理依赖于信息源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在社会能够提供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个体在对信息的使用与处理过程中形成了信息素养。
  
  三、信息素养的外在表现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一)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二)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三)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四)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五)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进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六)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七)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八)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四、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开设文献检索课为主。自198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来,以高校图书馆为基地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在全国推广20多年,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文献检索与利用课阶段、文献检索课阶段和信息素养教育阶段。文献检索课为推动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者培训,如新生人馆教育、研究生入馆教育、电子资源使用讲座、毕业论文与文献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等,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用户教育体系。
  但总体而言,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还比较落后,教育内容比较单一,与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素养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职能部门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不够
  高等教育相关职能部门普遍存在认识不够,信息观念淡薄现象,主要表现在:
  1 人事部门对文献检索课教师定位不准,很少考虑给图书馆引进文献学、信息学、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将文献检索课教师归属教师编制。
  2 教务部门只重视管理各系部的教学工作,而对文献检索课程只列人选修课的范畴,使用的教材缺乏时代性,教学手段滞后,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组织保障体系不完善,没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体系。
  3 图书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作用,信息素养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表现为各自为阵,缺少交流融合,只能根据各自的能力在摸索尝试,缺少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体系的理论指导,信息文化氛围的营造还有待加强。
  
  (二)对文检课与计算机课的关系认识不够
  信息教育的两门主干课程,一门是文献检索课程,在大多数高校中仅为选修课,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加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另一门是计算机课,只讲计算机基本理论,与如何操作计算机检索资料仍有较大距离,课程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需要,而是盲目的去教计算机知识,与本专业教学目标脱节。据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70%以上不了解信息素质教育内容,近60%的学生没有进行过文献检索课教育。高校学生对高校馆藏文献利用率不足40%,学生不会使用报刊索引的占89.4%,不会通过有关索引查找古典文学资料的占84%,大学生信息能力普遍偏低。
  
  (三)大学生本身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不够
  1 信息意识不强。新生对信息的需求缺乏渴望可以理解,高年级学生往往也只盯在教科书上,无暇旁顾。学生普遍以阅览专业期刊作为关注学科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的主要方式,而对于从“人大复印资料”、“专业年鉴”、“专利文献”中了解和 关注学科现状、动态及发展趋势比例较低,而这些文献资料往往是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信息的最有价值部分。
  2 信息语言的局限性。学生信息语言的局限性分为两种:一种是检索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检索语言的方法,无法简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另一种是英语语言障碍,无法读懂网上的主流语言,英语的信息一般不看,最前沿的信息不能及时获取。
  
  五、如何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
  
  (一)通过学科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 将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渗透到社会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教育中。信息意识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进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信息的效应。教师要结合现实,以学科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交流传递和利用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2 将大学生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渗透到伦理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教育中。教师应结合信息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如网络犯罪、对知识产权的侵犯等)以及信息化社会伦理规范的内涵及其构建等内容进行培养。
  3 将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大学生相应的技术应用和技能的掌握,并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中,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
  图书馆应该确立自己在校园网中文献资源中心、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素质教育中心的地位,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1 图书馆是信息教育的最佳阵地。图书馆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环境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优势决定了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只有图书馆具有将此项工作整合起来的条件和基础。高校图书馆具有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学术能力,且有一定的信息加工,信息服务经验;加之设备基础较好,有的已经完成了自动化和网络化改造,电子阅览室、网络阅览室等已具规模,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2 图书馆能针对师生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比如在校图书馆网站上发布文献检索网上通用指南,内容可包括互联网资源的利用指南、各类数据库检索方法、本馆正确使用指导、重要数据库介绍、著名网站的介绍及搜索引擎介绍等信息,供学生自由查询;还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BBS、留言薄、电子邮件等方式接受用户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由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解答。经常或定期举行讲座,分类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3 图书馆最终要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洪流中来。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图书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学生对计算机检索实践操作的安排,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相关专业知识课题并就该课题作出检索综合实习报告,并以E-mail方式提交。这样学生通过对课题的实践性检索便可熟悉检索技能,从而提高其信息素养能力,又可以通过实践检索为本专业积累一定的资料,减少专业人员搜索整理信息的压力。
  总而言之,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自我意识和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但最为重要、作用最大的还是学校的教育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而递增,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逐步深入。在课改环境下要历史教学中我们要重新塑造自我,转变观念,立足于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准,做教学工作的主人,不仅如此,我们更要将我们的学生塑造成为学习的主人。十年的教学中慢慢的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此浅谈一些做法。    一、摸索运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    讲练结合,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之一。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英语网络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英语网络教学资源的介绍,分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普及,网络资源的大量使用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加方便和快捷直观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上已成为教师的首选;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在
期刊
老子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学者对道论的争论焦点之一在于道家之道在哲学结构中,是否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老子》是先秦道家重要经典。西学东渐以来,尤其是从日本输入西方哲学以来,以“西哲”格义中国传统思想的潮流逐渐兴起,并形成一种至今仍在运用西方哲学概念比附中国哲学论题的学术倾向。尽管这种倾向已经纳入到“比较哲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体系之下,但其主要问题仍然是围绕着以西方哲学范畴为主
期刊
“喇叭花也是花。”这是一个孩子说的话。声虽小,却重重地砸在我心上。  阶段练习的成绩揭晓了。英语和数学的最低分,是同一个人——冷同学。看到她的分数,我的怒气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仿佛一下子要从胸口窜出来。我极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冷笑着对她说:“冷一,你,还是把座位搬出来吧!搬到2,5组。”2,5组是单组,是纪律和成绩差的学生坐的地方,是一个教室最中心的位置,老师对他们的辅导方便一点,上课时,也是老师
期刊
目前初中生英语的写作水平相当的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低起点、小步子、容量适中、快速反馈训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增加其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品质。  培养学生的英语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的四大目的之一。“写”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一、面对写作的问题    (一)
期刊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大纲》确立了音乐教育在我国基础中的地位,提出了“音乐教育是实施智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教育改革——迎刃而生的新课改,给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指明了方向。在音乐教育改革中,我认为首先要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由重“知识”向重“学生”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
期刊
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课程分为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三种。对于专业课,大多数的学生的态度都是一致的,就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尽量的学好,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公共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与专业课就不一样了。下面就大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状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大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现状    (一)兴趣浓厚,期望值高  对于刚刚从高中枯燥的学习中锵脱出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汲取新鲜、丰富的社会知识,
期刊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新课标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从化学学科的特点来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尤其重要,是提高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在化学实验中只有观察得好才能获得全面和正
期刊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的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世界历史理论实质上涉及到全球化问题,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现状作一述评,梳理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把握其整体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发展道路,从方法论上指导科学世界历史观在现时的确立,把握当今世界历史的复杂格局和演变趋势。  随着全球化问题的不断深放,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备受关注。但是,同样是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论述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