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个教”,实现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价值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语文课堂究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到位”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借助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具体课例一方面说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课程任务以及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价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优化以及对教与学的关注与调控来努力实现和达成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价值。
  关键词 语文课改 课例说明 教学目标
  历经了十余年的课改,虽然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改的理念已日益接受、理解、领会、落实,但小学语文课堂究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到位”的问题却并没有因为课改的深人推进而解决,相反随着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突破反而显得更加的迫切与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研员,在几年的听课、评课、教学研讨中也常被这些难题所困扰。下面就结合一些课例谈谈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到位”的思考与探索。
  一、为什么教——厘清目标,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自有它独当其任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将为什么要教语文、教语文的重要性阐述得一清二楚。教语文,为的就是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究竟又涵盖哪些方面,尤其在小学阶段应该致力于哪些语文素养的培养呢?
  “借助拼音识字的能力、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的能力、阅读的能力、文从字顺的表述意思表达情感的能力、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简而言之,即“听、说、读、写”的能力。相信,只有在厘清与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才能贯彻并保持明确的方向与目标,才能在各学段、各年级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将课程的目标细化落实于每一节语文课。
  二、教什么——解读文本,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价值
  明白课程的宗旨与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拿到一篇课文,该教什么呢?常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教学不是纯粹的、自由的阅读,它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它有着明确的教学任务,必须讲求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习得使之成为学生终身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到底要教什么,要重捶猛敲地教哪些内容,哪些又可以轻描淡写地教呢?到底该如何根据语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合理解读文本,确立教学的核心任务与价值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必须充分、深入地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独有的文体特点,梳理语言形式中最具借鉴与迁移价值的内容,梳理谋篇布局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寻找作品文化中人文意义的精神等。同时,必须将梳理出的最有助于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最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有机整合并发挥其最大功效,在课堂上借课本里的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阅读和写作。
  教学中不少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要明白教什么,通常的做法就是“用语文的目光解读文本,全面扫描‘语文’方面教学内容的总体蕴涵与可能,再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教材的编排体系,确定它此时此处应该着力教出的语文知识点。”
  三、怎么教——优化策略,实现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价值
  阅读方法因阅读材料而不同。每一篇课文的内容不同、语言形式不同、结构不同、文体也不同,所处的年级、单元更是不同,就意味着它们所担负的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价值是不同的。因而,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策略也理应是不同的。否则千篇一律,模式化、流程化,不分学段、不分年级、不分课型而教,不能真正有效实现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任务。
  四、如何教到位——关注教与学,保障语文教学核心目标的达成
  如果说明白“为什么教”是解决语文教学的上位问题,那明白“教什么”就是解决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而明白“怎么教”则是解决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至于怎样让教落实到位,同样也是语文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之处。谈到如何教到位,笔者认为:
  1.教师教的落实。(1)倘若“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已有了足够的认识与把握,那么落实的效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前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是否有足够充分的预设与准备。因此引导教师用心备课、精心设计、尽可能地优化教学环节、讲究教学方法与艺术是教学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2)设计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课堂观察量表,将观察的角度细化,借助科学的数据来及时观察、诊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现象,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3)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语文素养、师德情操、课堂驾驭能力的丰厚与锤炼同样也是教学到位的重要因素。
  2.学生学的落实。“教过不等于学会。”这个道理相信所有的老师都有同感,明明在我们眼里应该一讲就很容易接受的知识,学生掌握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因此,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语文学习中的困难,也是保障教学到位的重要渠道之一。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同时,借助适量的、科学的反馈矫正练习也能帮助我们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向与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到位”这几个问题常常让人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去探索,也常常会引发我的种种假想:倘若以每天一节的语文课来计算,那么一个语文教师在他的教学生涯中要面对的将是多少节的语文课啊!倘若我们的语文课有一半是低效、无效的,那么又会有多少孩子将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与热情啊!倘若……想到这么多的倘若,我们不寒而栗!为了避免更多的倘若,我们呼吁:唯有教师明明白白教语文,学生方能真真切切学好语文!
其他文献
摘要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和台湾南一书局出版的《国民小学国语》(五上)乙版,分别体现了文本的文学取向和儿童取向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两岸对教育的理解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差别,从而展现出不同的生活环境、现实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 教科书比较 文学取向 儿童取向  一、文学取向比较  1.选文作者的比较。纵观两个片反本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