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把”字句学习偏误分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o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语法中的“把”字句对于日本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于是出现了回避使用、错误使用、泛化使用“把”字句等语言偏误现象。本文将针对“把”字句的句法结构特征以及日本学生使用偏误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日本学生的“把”字句学习偏误,教师应在教授同时加强在语境环境下的对比练习,从一开始给学生输入大量正确的“把”字句信息,并且分阶段、分难度地进行“把”字句的教学。
  一、引言
  在句法结构上,“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又称为“处置句”。它是指在谓语动词前使用介词“把”引进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并加以处置的主动句,基本结构为:主语+“把”+宾语+谓语动词。吕文华(1994)从语义类型分析了“把”字句,做了归类:1、“把”字句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了某种结果。2、表示动作与某确定的事物发生联系,或以某种方式发生联系。3、把某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事物,或通过动作使事物发生变化。4、表示不如意的“把”字句。5、有致使意义的“把”字句。“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在日语语法中并不存在对应的语法,但却有相似的意义表达。周小兵(2004)认为“语言的差异点造成学习困难并导致偏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对于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日本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二、文献综述
  关于“把”字句的偏误类型,成燕燕(2006)、程乐乐(2006)、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的偏误分类涵盖了:遗漏、误用、误代、误加、成分遗漏、语序偏误、补语误用、不当用而用、当用而不用、回避、“把”的介词宾语与动词补语搭配偏误、“把”与非“把”字句转化偏误、泛化使用偏误等。以上的偏误类型重合意义,本文主张将偏误分为三个方面:回避偏误、泛化偏误和内部偏误。
  程乐乐(2006)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设置不同题型,包括选择题、改错题、判断改错题来考察初级汉语日本留学生的“把”字句使用偏误情况,并得出结论:句式“主语+把+名词+动词+在/到/给/成”对日本学生来说较容易掌握,出现的偏误最少,而句式“主语+把+名词+动词+补语(结果/趋向补语)则最难掌握,出现的偏误最多”。崔淑燕(2012)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得到汉语高级水平日本学生使用“把”字句的语料来源并进行偏误分析,得出结论:句式“主语+把+宾语+状语+动词”“主语+把+宾语+动词(一/了)+动词”和“主语+把+宾语+给+动+(状态/程度)补语”三种句式没有出现偏误,其他句式均出现偏误。两者得出的结论出现不一致,主要原因在于1、调查的学生汉语水平不一致:初级汉语水平、高级汉语水平;2调查方式不同:问卷调查方式、基于作文语料库;3调查的范围不同:前者调查范围比较小、后者比较大。
  本研究认为日本学生“把”字句的习得偏误调查,应从整体上、各个阶段采用统一调查方法进行全面调查。“把”字句的偏误研究要针对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汉语水平的日本留学生进行大规模的样本调查,并进行不同阶段的偏误对比研究,发现不同阶段日本学生对“把”字句掌握的难易程度,并据此对“把”字句的难度进行分级。
  三、“把”字句偏误类型及分析
  关于“把”字句的学习偏误一般可分为三类:回避、泛化和内部偏误。回避偏误是应使用“把”字句而没有使用;泛化偏误是不应使用“把”字句却使用了;内部偏误则是在应使用“把”字句的地方,使用了但是出现了错误。
  一、回避偏误(左为误例,右为对应的正确日语表达)
  例 ①老师放书在椅子上。——先生は椅子の上に本を置きました。
  ②我们停自行车在车棚里。——私たちは停車場に自転車を止めました。
  以上对应正确的句子为:
  ①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
  ②我们把自行车停在车棚里。
  以上偏误都是将对应的日语直译成汉语表达的结果。日语中“を”只是表示宾语的一个符号,没有特别的意义,可以称为宾格助词。从日语的句法结构中,我们可以知道日语并没有汉语中“把”字句对应的翻译,因此日本学生产生了偏误。
  二、泛化偏误
  例 ①你把一本书拿过来。
  ②老师把一支笔给了我。
  以上对应正确的句子为:
  ①你拿过来一本书。
  ②老师给了我一支笔。
  以上偏误句子看上去都可以说得通,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语,基本不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以上偏误和正确的句子显然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主要是学生在语用上发生了错误。偏误例1、2,“把”的宾语都是“我”未知的东西,如一本书,“我”并不知道书的名字;一支笔,“我”提前是不知道是一支笔,老师给了我之后才知道是笔。现代汉语中,“把”的宾语一般都是已知的。
  三、内部偏误
  内部偏误根据句法结构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偏误:
  1)句子缺少成分。
  例 ①我们把汉字复习。
  ②我把空调关。
  ③老师把黑板擦。
  以上三例偏误,错误类型一样,都是属于“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没有补语、宾语或者“了”、“着”这一类错误。根据汉语“把”字句语法结构,以上对应正确的句子可为:
  ①我们把汉字复习好了。
  ②我把空调关掉了。
  ③老师把黑板擦完了。
  2)词义词性错误
  例 ①老师把我们笑了。
  ②哥哥把弟弟睡了。
  以上两例偏误都是谓语动词“笑”“睡”发生了错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例1、2中由于词义的错误而造成了句子语义上的错误。因此正确的应该为:
  ①老师把我们逗笑了。
  ②哥哥把弟弟哄睡了。
  3)句子成分的语序错误   例 ①我明天把作业一定交给你。
  ②山本都把昨天的事说了。
  例1中的“一定”是语气副词,是在用肯定的语气说“把作业交给你”,所以应当放在“把”的前面;例2中的“都”是指“昨天的事”全部说了,因此放在“说”前面。
  四、日本学生“把”字句使用偏误以及使用条件总结
  1、日本学生“把”字句使用偏误总结
  日本学生出现“把”字句习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日语中没有对应的“把”字句的表达。其次,学生对汉语语法体系以及汉语词义没有全面掌握,例如状语、补语的位置放置错误、用词使用错误。最后是学生语用上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使用“把”字句;不清楚“把”字句与非“把”字句表达含义、情感色彩上的区别等。
  2、“把”字句使用条件总结
  1)语义条件
  “把”字句一般是动作行为者对“把”字句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施加一定的动作,使得该事物出现某种情况或结果。例如:
  ①把衣服晾出去!
  ②猫把鱼吃了。
  ③大家把饭吃光了。
  2)语法条件
  句子的主语是动作行为发出者,整个句子表示通过某种动作行为使事物到达某个处所,而且该事物和所达到的处所都出现时,一般要把表示事物的名词放在“把”后作宾语,例如:
  ①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②他把鸟装进笼子里。
  其次,句子的主语是行为动作发出者,谓语动词包含有“成”、“为”、“做”、“作”作结果补语的动词短语,如果有两个宾语,一般要用“把”字句。例如:
  ①国家把我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②我把他当做我的学习榜样。
  再次,谓语动词有宾语,而且还有表示宾语的情态补语,也要用“把”字句。例如:
  ①你把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
  ②大家不要把关系搞得太复杂。
  最后,谓语动词带双宾语,直接宾语比较复杂或者比较长时,一般用“把”字句。例如:
  ①她把那张小时候照的有些发黄的照片寄给了我。
  ②你千万别把我们昨天在一起吃饭的事情告诉爸爸。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以及学生学习“把”字句的建议
  1、教学时,教师对常用“把”字句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掌握到基本的几种“把”字句型,进行反复操练。“把”字句的句式很多,全部掌握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从常用、基本的入手,后面伴随着学习的深入,根据实例进行教学。
  2、教师应从整体上来教学“把”字句,让学生建立对“把”字句的完整概念。语法规则与使用规则是教师教学“把”字句的两个重点,也是构建学生整体概念的重点。教师不仅要讲“把”字句的句式,还要告诉学生使用的条件、使用的环境。举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来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用“把”字句。比如强调命令、受害、责任者、动作者时等情况下。
  3、“把”字句的教学应该贯穿教学的各个阶段:初级、中级、高级。平时,教师要注意从“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课下,老师也应注意和学生交流时使用“把”字句的情况,有意识地给学生多传达关于“把”字句的正确信息,对学生使用“把”字句的语言保持敏感度,及时纠正错误。伴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老师要有意识地提高“把”字句学习难度,增加句子长度和复杂性。
  4、教材编写应循序渐进,依照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阶段,安排“把”字句的教材内容。课文之间对于“把”字句的学习与复习应具有连贯性和重复性,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最好可以对“把”字句的难度进行分级。吕文华(1994)结合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把”字句各个句式的难度等级进行了划分,虽然仍有争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崔淑燕、许晓华,《高级阶段日语背景学习者“把”字句使用偏误探析》,[J],2012,语言应用与研究
  [2]吕文华,《“把”字句的语义类型》,[J],1994,汉语学习
  [3]程乐乐,《日本留学生“把”字句习得情况考察与探析》,[J],2006,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4]成燕燕,《哈萨克族汉语汉语“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J],2006,语言与翻译
  [5]周小兵,《学习难度的测定和考察》,[J],2004,世界汉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西方社会思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渗入我国,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一定消极影响。在这些社会思潮中,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因其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之间微妙的关系,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较大冲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对如何消除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
期刊
摘要:大学本科教学过程和管理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日常工作的首要抓手,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关系大学管理核心任务的完成,即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使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美结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就上海海洋大学本科教学过程和管理的研究,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等教学管理过程的管理的做法总结,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本科教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社会燃烧理论来探讨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因在线课程MOOC的成熟而引发的危机。为了避免这一潜在的危机的发生,未来传统的线下高等教育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充分利用在线教育的优势,并做出一系列的相应的改革措施来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化危机为转机。  关键词:在线课程;危机;社会燃烧理论  高校危机是指忽然爆发在高校内或高校人员之中的事件,事前毫无征兆,且这次突发性事件可能严重威胁到
期刊
摘要: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都对校企合作寄予了厚望。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独具特色,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通过分析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概况和特点,得出一些启示,希望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其校企合作程度非常深。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
期刊
摘要: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结合高职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首先阐述了经管类实训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如何在实训设计、实训实施以及实训结束评价各个不同教学阶段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基本素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团队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
期刊
摘要:南宋著名理学思想家朱熹,在理学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涵盖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小学阶段的教育、大学阶段的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思想等,这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教育目的;道德教育;启示  一、朱熹生平简介  朱熹(1130一1200年),字元晦,后改为仲晦,号晦庵,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一生主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毕生讲学不断,也是南宋著名的大
期刊
建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近年来,受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双重影响,基础差的学生在职校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学生学习困难的现象日趋明显。烹饪专业在商业职业技术院校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一般情况下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对学习更是没有兴趣,学习能力很差。针对这部分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探索的问
期刊
摘要:分析行业英语需求状况并对其进行英语教学的完善,最终保证英语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以便增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实力,增加就业率。下文对行业英语需求情况和教学启示加以分析,这对高职英语教育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实用的作用。  关键词:行业英语;英语教学  前言:  高职英语教育中不可否认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的教学内容和行业要求之间存在着矛盾,使得学生自身所掌握的英语能力有所限制。对于这个情况,高职英语
期刊
摘要:PBL教学法最先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里提出了PBL教学模式[1],该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资源多、情景真实、主体突出、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等优点,符合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本文通过对《列车乘务作业》课程特点分析,提出如何将PBL教学法交叉运用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提升学
期刊
摘要: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中,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两级分化严重,而造成这些成绩差异除了因为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中的家庭经济地位对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分析家庭经济地位对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现实影响,从而探索出可以改善英语学习的对策和措施,给予家庭合理化的建议,使家庭给予英语学习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  家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