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以来,艺术门类呈现出由分化走向综合的趋势,尤其是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很多新型综合艺术门类兴起,如电影电视、MTV等,创造出一场场视听盛宴,成为市场的宠儿。那么作为传统艺术,如何在迎合市场需要之余增强艺术性,提高全面审美品位呢?笔者认为艺术互渗性转向契合当代审美趋势,试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其审美价值。
  关键词:传统艺术;互渗性;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38-01
  任何一个卓越的艺术作品在深层意义上都具备一定的艺术互渗性,就拿诗佛王维来说,在艺术理论方面他主张“书画同源”论和“画是无声的诗”等艺术命题,这些美学见解在后世都有所传承,他的艺术理念也直接影响着在他的艺术实践,反映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苏东坡评王维的《蓝田烟雨图》:“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的诗我们会称为好诗,“画中有诗”的画我们会叫做名画。当代剧作家叶式生更是曾以当代式的语气谈到“诗如电影”,他认为王维的诗歌是画面、动作、音响的有机结合:“品王维之山水田园诗,确实画境、乐境复现,光、影、声、色、动、静、寂、响!五色相喧,八音迭奏。”古代的诗还可援诗入乐。可见自古以来,艺术互渗性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但是在当今快餐化多元化大众化的审美大背景之下,强化艺术的互渗性有其独特的时代审美意义:
  一、对审美创作而言
  (一)从理论本体出发。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朴素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所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艺术的相通相融性,“有容乃大”也就反映出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到达了这层境界的时候,艺术门类之间的界线就完全消失了。虽然按照目前艺术的发展规律来看,暂时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但是在特定的限制条件下,局部的空间内还是可以达到这样一种最高境界的。艺术的发展就是合、分、合的历史性规律。艺术的本真是引导精神与自然的统一,因此突破界线,突破艺术门类之间固有的观念是符合艺术的本真发展的。
  (二)从艺术本体出发。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当一种文学的题材已为人所熟悉,艺术家可以拿来用,而不必怕人不懂。”艺术家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真实世界,但当他选定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时总是有其局限性的,如绘画主要诉诸于视觉,音乐主要诉诸于听觉等,而艺术家对于某一艺术现象的审美体验确是“心治五官,六根互用”的,所以他必须基于一种主要的艺术外在形式,借助其他艺术形式,才能最大化地调动接受者的审美想象,传达完整深刻审美意象,使之获得意蕴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审美接受而言
  (一)与审美多元化。
  当代社会的审美是多元的,而创新的艺术形式更是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期望。有很多传统的艺术门类,由于在当代社会中固步自封缺少创新慢慢的就走向了衰落,如国粹京剧,几曾何时风靡全国红遍祖国大江南北。然而时至今日每况愈下,观众是越来越少,尤其在青少年一代,观看京剧热爱京剧的人越来越少。这其中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京剧缺少创新,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在当代各类艺术百花争吗的环境下,如何让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界有立足之地并发扬光大呢?或许,这里应当向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学习,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加深读者的视觉印象效果,让语言描写更加立体化,更加鲜明,如他的《蛙》极具视觉动力,使作品的画面具有气力的流动感,图画艺术效果为他的文学作品助力添彩。
  (二)与审美大众化。
  改革开放后,艺术品需要市场来检验,市场是艺术的批判者,市场决定了艺术的价值地位。但艺术品毕竟是一种精神性文化的特殊商品,特别是那些具有独特个性追求的艺术家,他所创作的艺术商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常常寄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追求。例如陈逸飞就是市场经济下顺势而行,将艺术品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巧妙融合的成功典范,他最终获得市场与理想的兼容性。
  一方面,他通过强化艺术互渗性满足了大众审美需求。当今社会的文化消费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快餐化,人们喜欢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地了解更多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以一种轻松、休闲的方式来消解一天下来工作的紧张和身心的疲乏,而陈逸飞的作品恰好满足了此种大众需求。比如“西方音乐人物系列”,写实主义手法,并未给人抽象晦涩之感,直接描摹乐器和演奏现场,让每个欣赏者都能很轻而易举地联想和感受到演奏时的场景,通过音乐的介入,马上获取这幅作品的主题和内在意蕴,比如说:宁静、端庄、专注等等,这种明显直露的艺术渗入,巧妙地降低了艺术欣赏的难度,契合大众审美水平,但并未降低其艺术性,反而为接受者提供了更多“空筐”,激发审美想象。
  另一方面,他通过强化艺术互渗性提高了大众审美品位。20 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国家强大了,民族强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作为走向国际的中国艺术家,他有一种弘扬中华文化艺术的使命感。在国内渐渐他发现,国内城市人民的生活千篇一律,穿着生活没有品味,毫无个性,审美素质低,这是当时的整體状况。中国虽然越来越富裕,但是如果不注意艺术文化的普及,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但就
  像是暴发户,有钱了但不注重文化内涵艺术修养,别人还是瞧不起你。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国家越来越富裕,但是他的文化等级低,一样没有尊严。这时他提出“大美术”理念,普及审美文化,要把“美”普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多元化发展。他的作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和了其他艺术效果,易被接受,又具有多元化色彩,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有利于普及审美文化,提高全面审美能力。
  (三)与艺术全球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深厚文化底蕴,在全球文化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价值,中国自身的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基本来源,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艺术要想占有优势还是要扎根在中国本土文化之中。只有当传统艺术作品有效地宣传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的传统艺术才能真正在国际交流中获得长久的认可与尊重,这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育德,陈文忠.论艺术的互渗性[J].江海学刊.1995(04)
  [2]陈宪年.论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融通[J].文艺理论研究.1995(04)
  [3]魏红珊.陈逸飞绘画:后殖民批评解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5)
  作者简介:王抒雁(1993-),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文学硕士,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艺学审美文化学。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黄青研究员带领的团队近年来在研究等离子体与生物及生物分子作用机理、低温等离子体生物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进展
科教资源是各地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创新型城市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深入探索长期存在的科技优势不能与经济融合的关键
汉字怎么传承,值得探讨.本文旨在探析汉字应用于工艺品中,在工艺品中展现其最原始的美感,通过汉字构字法感受汉字带来的意境之美,书法中独具特色的汉字故事,以此展现出来的汉
社会学家马克.J.史密斯在《文化——再造社会科学》一书中讲到文化的三种重要形式:一是作为理想典范的文化,二是作为文献记录的文化,三是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文化。这三种文化正是广场文化应该以其为中心开展工作的内容。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在其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这给肩负着公共文化传播职能的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思考。  如果说广场是一个城市
针对职业院校单招学生特点,将信息化技术融合到《环境监测专业训练》课程建设中,对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设计、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进行介绍并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传递信息首先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此,吸引目标受众的好奇心并引起关注是广告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广告内容再丰富、产品再独特,都是无
CSA(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催化信号放大)法是一种全新的、更为敏感的检测系统,由Bobrow等〔1〕报道应用于酶联免疫和蛋白电泳转移膜的检测。1992年Adams等〔2〕将CSA系统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放大... CSA (catalyzeds
我国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的提升.“国培计划”的施行能够使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不断地提升自身
目的:治疗合并有心、肺、脑、肝、肾等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方法:应用药物+睾丸切除治疗36例。结果:3年随访患者的排尿情况,前列腺大小,剩余尿等。认为此治疗主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