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宋轩在奥运村见到了老朋友NBA明星“小飞侠”科比和“小皇帝”詹姆斯。他为科比带来了一套老北京城门的模型,也给随科比来京的家人送了礼物。“科比的母亲开心的不得了,狠狠地给我回赠了一个‘黑人式的拥抱’。”宋轩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科比来过三回中国。之前,我分别送过他一个手工捏制的科比头像和一套茶具,都不太贵,但是很中国。”
作为一名Sneaker爱好者,宋轩在圈子里以收藏Air Force1和签名球鞋而著称。但是对于宋轩来说,相对于数量,他更专注于品质和喜好。相对于升值,他更在乎乐趣。跟科比和詹姆斯的友谊,就是签名球鞋而衍生出来的“副产品”。
“可以说,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跟球鞋有关。”这位生于1980年代,喜欢Hip-hop,爱打篮球的《首都机场广告》编辑,在2000年至今的8年时间里,用两百多双耐克波鞋为自己的青春过往贴上了五颜六色的标签。

从Question1到Air Force
2000年之前,球鞋只是宋轩在篮球场上的配角,只与舒适、合脚有关,最多用作搭配服装。
2000年底,宋轩的舅舅从美国给他带回来了一双Question1球鞋。这是属于宋轩自己的第N双耐克篮球鞋,却成为他收藏的第一双鞋。“纯属因为喜欢,舍不得穿。”若干年后,宋轩谈到自己的第一双藏品时,仍旧止不住地两眼放光。
随后,NBA明星卡特一行来北京签售,宋轩参加了该活动。他当时只属于“初级”,没能如愿拿到卡特的签名鞋,但是关于球鞋的收藏欲望蓦地被激发,恣意汪洋,让他欲罢不能。
作为收藏,一双球鞋动辄成千上万元,对于刚上高中的宋轩,无疑是个“天价”。动用“积蓄”,说服父母,宋轩想尽办法将球鞋收藏进行到底。“那个时候正好是我的叛逆期,他们不答应,我还指不定会想出什么办法……”坐在南锣鼓巷午后的阳光里,宋轩半开玩笑地说着。(其实,追问了半天他也没有说出什么“不良”想法,这只是喜欢相声的他擅长的冷幽默罢了)不管怎么说,当年这个沉默着叛逆的孩子,终于为自己的青春找到了一个支点。
“收藏球鞋一直都是小众活动,收藏者被称为‘Sneaker(球鞋)爱好者’,圈子里每个人收藏的重点都不一样。有人喜欢收集潮流鞋,有人喜欢篮球鞋,以乔丹系列为多。”宋轩选择了耐克的Air Force系列,还是因为喜欢。
从此,各种Air Force陆续被宋轩带回家,他也因此多了旁人难以体会的欢喜。
“2005年发售的LG3限量版,中国限量1000双。我收藏了四双。这四双鞋分别来自祖国各地。”宋轩依稀记得,当时在北京朝阳区幸福三村的一个店里举行的发售活动。活动现场,发售价1680元的鞋已经被抬高到2500元左右。“穷学生”宋轩想多收几双,却没有这个财力。“我马上联系五湖四海的朋友,帮我凑鞋。”就在宋轩忙不迭地打电话的时候,价格又在迅速飙升。最终,大连、沈阳、深圳和河南的四个“鞋友”为他收到了四双LG3,每双价格3000元。宋轩忍痛卖掉了四双藏品才把钱凑齐,等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把四双鞋接回家。这四双鞋不是宋轩的收藏中最贵的,却是“最曲折的”。这段经历因为把他“折腾得够呛”而被他津津乐道,他也乐于被这样“折腾”着。
宋轩的屋子里,有一顶专门摆鞋的柜子,顶端一双蓝白相间的乔治7被他虔诚地“供”着,那是宋轩的最爱。“觉得那双鞋设计出了我对篮球全部的理解。”这双鞋是宋轩2004年左右买的,当时两千多元,因为有乔丹的签名而迅速飙升至五万元。闻讯而来的购买者络绎不绝,都被宋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收藏球鞋”不是“挎篮子买菜”
然而,收藏球鞋的过程中也有让宋轩“非常不爽”的时候。
宋轩和很多Sneaker爱好者对2005年前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的耐克专卖店抱怨连连。“各种带有鉴定证书的签名球鞋唾手可得;许多经典球鞋频繁复刻……只要有钱,收藏球鞋似乎变得跟挎篮子买菜一样容易。”宋轩不喜欢这样的状态。
宋轩理解的收藏,应该是“谁不能够太容易得到,但是偶然间你有机会接触到它”,这是带着些许探宝的神秘和幻想。他有五六双签名球鞋,都是他在活动现场亲自找球星要到的,“有照片为证的”。
从注重实用到关注品质文化,是消费者转变为收藏者的拐点。宋轩说:“球鞋也是一种文化。譬如,从1985年第一双Air Force1面世以来,目前已经有6000多种颜色、款式,每一款都代表不同的含义。美国9·11发生之后,耐克曾经设计过一款纪念版,纯灰色的鞋,白色耐克标志,鞋后帮上印着一只和平鸽。”
“在北京,目前有三万人左右收藏各种球鞋,只有北京鼓楼附近的DEAL潮流鞋店等不超过五家潮流鞋店能够得到Sneaker爱好者的广泛认可。”目前,球鞋收藏在中国还属于奢侈品收藏行列,要求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理性一直占据着宋轩的收藏上风。“毫无疑问,收藏可以视作一项投资。球鞋拥有‘艺术品’这一称谓的同时就意味着价值评估标准的变化。但我追求的是内心的感受。”
收藏即过程,无需拷问结果。宋轩在南锣鼓巷朴素的夕阳里悠悠地道出他的心得。
作为一名Sneaker爱好者,宋轩在圈子里以收藏Air Force1和签名球鞋而著称。但是对于宋轩来说,相对于数量,他更专注于品质和喜好。相对于升值,他更在乎乐趣。跟科比和詹姆斯的友谊,就是签名球鞋而衍生出来的“副产品”。
“可以说,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跟球鞋有关。”这位生于1980年代,喜欢Hip-hop,爱打篮球的《首都机场广告》编辑,在2000年至今的8年时间里,用两百多双耐克波鞋为自己的青春过往贴上了五颜六色的标签。

从Question1到Air Force
2000年之前,球鞋只是宋轩在篮球场上的配角,只与舒适、合脚有关,最多用作搭配服装。
2000年底,宋轩的舅舅从美国给他带回来了一双Question1球鞋。这是属于宋轩自己的第N双耐克篮球鞋,却成为他收藏的第一双鞋。“纯属因为喜欢,舍不得穿。”若干年后,宋轩谈到自己的第一双藏品时,仍旧止不住地两眼放光。
随后,NBA明星卡特一行来北京签售,宋轩参加了该活动。他当时只属于“初级”,没能如愿拿到卡特的签名鞋,但是关于球鞋的收藏欲望蓦地被激发,恣意汪洋,让他欲罢不能。
作为收藏,一双球鞋动辄成千上万元,对于刚上高中的宋轩,无疑是个“天价”。动用“积蓄”,说服父母,宋轩想尽办法将球鞋收藏进行到底。“那个时候正好是我的叛逆期,他们不答应,我还指不定会想出什么办法……”坐在南锣鼓巷午后的阳光里,宋轩半开玩笑地说着。(其实,追问了半天他也没有说出什么“不良”想法,这只是喜欢相声的他擅长的冷幽默罢了)不管怎么说,当年这个沉默着叛逆的孩子,终于为自己的青春找到了一个支点。
“收藏球鞋一直都是小众活动,收藏者被称为‘Sneaker(球鞋)爱好者’,圈子里每个人收藏的重点都不一样。有人喜欢收集潮流鞋,有人喜欢篮球鞋,以乔丹系列为多。”宋轩选择了耐克的Air Force系列,还是因为喜欢。
从此,各种Air Force陆续被宋轩带回家,他也因此多了旁人难以体会的欢喜。
“2005年发售的LG3限量版,中国限量1000双。我收藏了四双。这四双鞋分别来自祖国各地。”宋轩依稀记得,当时在北京朝阳区幸福三村的一个店里举行的发售活动。活动现场,发售价1680元的鞋已经被抬高到2500元左右。“穷学生”宋轩想多收几双,却没有这个财力。“我马上联系五湖四海的朋友,帮我凑鞋。”就在宋轩忙不迭地打电话的时候,价格又在迅速飙升。最终,大连、沈阳、深圳和河南的四个“鞋友”为他收到了四双LG3,每双价格3000元。宋轩忍痛卖掉了四双藏品才把钱凑齐,等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把四双鞋接回家。这四双鞋不是宋轩的收藏中最贵的,却是“最曲折的”。这段经历因为把他“折腾得够呛”而被他津津乐道,他也乐于被这样“折腾”着。
宋轩的屋子里,有一顶专门摆鞋的柜子,顶端一双蓝白相间的乔治7被他虔诚地“供”着,那是宋轩的最爱。“觉得那双鞋设计出了我对篮球全部的理解。”这双鞋是宋轩2004年左右买的,当时两千多元,因为有乔丹的签名而迅速飙升至五万元。闻讯而来的购买者络绎不绝,都被宋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收藏球鞋”不是“挎篮子买菜”
然而,收藏球鞋的过程中也有让宋轩“非常不爽”的时候。
宋轩和很多Sneaker爱好者对2005年前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的耐克专卖店抱怨连连。“各种带有鉴定证书的签名球鞋唾手可得;许多经典球鞋频繁复刻……只要有钱,收藏球鞋似乎变得跟挎篮子买菜一样容易。”宋轩不喜欢这样的状态。
宋轩理解的收藏,应该是“谁不能够太容易得到,但是偶然间你有机会接触到它”,这是带着些许探宝的神秘和幻想。他有五六双签名球鞋,都是他在活动现场亲自找球星要到的,“有照片为证的”。
从注重实用到关注品质文化,是消费者转变为收藏者的拐点。宋轩说:“球鞋也是一种文化。譬如,从1985年第一双Air Force1面世以来,目前已经有6000多种颜色、款式,每一款都代表不同的含义。美国9·11发生之后,耐克曾经设计过一款纪念版,纯灰色的鞋,白色耐克标志,鞋后帮上印着一只和平鸽。”
“在北京,目前有三万人左右收藏各种球鞋,只有北京鼓楼附近的DEAL潮流鞋店等不超过五家潮流鞋店能够得到Sneaker爱好者的广泛认可。”目前,球鞋收藏在中国还属于奢侈品收藏行列,要求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理性一直占据着宋轩的收藏上风。“毫无疑问,收藏可以视作一项投资。球鞋拥有‘艺术品’这一称谓的同时就意味着价值评估标准的变化。但我追求的是内心的感受。”
收藏即过程,无需拷问结果。宋轩在南锣鼓巷朴素的夕阳里悠悠地道出他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