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海省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海林(1970-),男,青海贵德人,青海民族学院体育系副教授。
  【摘要】人类跨入21世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新世纪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普遍在积极尝试创建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我省高校在这一领域的改革却相对滞缓,基本仍在沿用重复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课程体系。本文对我省普通高校现行下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我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及早进行全方位改革尝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程;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体育评价与标准。
   O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E in QingHa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Hailin
   (PE department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21st century, new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to P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rying a new course system which aims a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itution, improving the PE ability and forming a lifelong PE idea actively, bu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QingHai province fall behind in this field and basically are still using the old course system which focus on the repetition movement technology teaching. Through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the PE system existing currently in Qingha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omnibearing reform try of the PE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Qinghai province earlier.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 curriculu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 PE evaluation and standards
  
  学校素质教育特别提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后,给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体育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给高校体育界真正实现观念上的彻底转变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真正扭转重复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课程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注入了一剂强劲的催化剂,但与内地、沿海发达地区高校相比,我省高校在完善体育课程建设方面却相对滞后,这与模式的发展要求极不协调。本文将用发展的眼光对我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条分缕析,从而对体育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时数分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方法、学习评价等几大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1 我省高校体育课程现状缕析
  
  1.1体育课程设置。目前我省各大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基本相同,即:在一年级开设田径基础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或直接从一年级就开设为选项课,对病残学生允许免修;而在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目前仅仅成为理论上的可能。要想在高年级真正开设选修课,限于我省高校现有的体育师资、场地器材和体育教育机制,也只是处在酝酿的初级阶段。如此,形成的局面是一、二年级学生能保证正常的体育学习,也能遵循较严格的早操制度,但三四年级学生不仅无体育课可上,而且连基本的晨练活动--早操都在随后的两年中终止,直至毕业。这种局面长期形成的后果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等综合指数在一、二年级明显较快增长,三年级基本维持现状,四年级已开始逐渐下降,毕业生最后一年的体育达标状况便是有力的证明。为此,可以认为,现行下我省普通高校仅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而三、四年级体育选修课无力开展的现状已不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建立真正体现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和体育指导能力的提高、体育习惯的养成的新的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
  1.2体育课程教学时数的分配。国家教委1992年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文规定,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为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理论部分学时不得少于总学时的12%。目前,我省各高校也完全遵循这一规定。但目前高校体育课共有两年144学时,而教材中运动项目一般再0项左右,在这样有限的学时里,在近200个技术动作的包围下,教学几乎变成了走过场,学生学习似蜻蜓点水,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学会,也难以形成对某一项目的特殊兴趣,两年内靠体育课上的这点有限运动时间,根本无法实现体育教学新目标。着眼未来 ,要想真正使学生提高体育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就必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那就是“授之以渔 ”,即通过理论课学习使学生更加懂得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对其一生的重要性,从而掌握更多的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以求在未来更好的服务于家庭和社会。
  1.3体育课程的教学。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是最能体现教育、教学的先进思想的阵地。然而事实上目前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是最为保守和安于现状的。通过笔者对我省各级学校的体育课教学状况的调研发现,目前小学、中学、大学各级学校中,大学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是最简单、最机械也是最原始的,通常采用的是男女分班授课的“一管到底”加“一刀切”,而在中学体育课堂中非常 流行的分组轮换、先分后合或先合后分等组织形式在我省高校几乎不被采用。在教学方法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却似乎还没有被高校体育课堂所接受,许多高校体育教师仅仅满足于“讲解与示范”、“完整与分解法”等传统方法,而最古老最受学生欢迎也是最具生命力的“游戏与竞赛法”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被采用,更不要说什么“多媒体教学法”的引进了。
   1.4体育教材建设。目前,我省普通高校中体育课程的教材建设可能是整个课程建设中最不被重视的薄弱环节:①当前各种版本的体育教材非常之多,但也鱼目混杂。②由于《指导纲要》中只对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中的身体素质部分作了教学时数的规定,至于安排什么教学内容却只字未提。加上各院校对教材使用无硬性规定、无统一选用,教师自选教材随意、盲目,且对教材缺乏钻研,比如:所选教材是否有利于双主体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新目标,缺乏足够深度的慎思。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多年来几乎没有更新过自己选用的体育教程,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在沿用1979年扬州会议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大纲》等旧教材。③大多数教材10多年来没有突出变化,基本上并无真正突破专业体育教育教材体系的框架,教材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重复,重点不突出,教材更新缺乏开放意识、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5体育教程考核和评价。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省各高校在体育课中要求学生完成的饿各项测试有:人体形态机能的测量、体育锻炼标准3项素质的测试和体育课的考勤与考试(包括理论考核),考试成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因此体育课程最后成绩的评定可谓是千头万绪:有实践有理论,有技评有达标,加上还有课堂表现、出勤率、早操等各方面的评定。但是,实际上对学生的体育课学习的评价中,每个教师的操作远非如此精细、客观,体育理论课及其考核有名无实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评价标准不统一不明确,即使在同一所院校中,各个体育教师对同一运动项目的评价甚至是不同的;评价中客观依据少,主观性强。我省各大院校现行的这种单一化、片面追求技能的量化指标的体育课学习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是:①体育教学目标无法通过这些定量指标来体现,相反会因考试强化了对这些定量指标的贯彻,而忽视了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任务的贯彻;②这种定量化的指标定出的是千人一律的标准,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2 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构想
  
  2.1.结合省情,大胆创新。青海地处大西北,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全面实施,我省高校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内地、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较,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在地域、经济、文化等大气候的影响下,我省高校体育教育基本仍在沿用五、六十年代的旧体育教程体系,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中教育现代化的信息相对闭塞,新型体育项目机器师资的引进匮乏,运动场馆建设落后,体育观念陈旧,缺乏创新。
  人类已跨入21世纪,高校体育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突破僵局,深化改革。为此,我省高校体育教育要努力打破现行的旧的课程体系,立足地方,结合青海省情和青海高校体育教育现有条件,大胆创新,一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积极构建新型、科学、具地方特色的新教程体系。比如:①在教材建设中,针对目前体育教材版本繁多、良莠不齐,高校体育教师选用盲目、随意的不利现状下,自编符合青海省情、彰显西北地区民族特色的适合青海高校试用的地方体育教程;②打破中体育课内、轻体育课外的落后格局,以体育课教学为基础,丰富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促进体育课内外一体化;③注重高校体育改革与闲暇体育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开展远足、登山等体育活动,让外来学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能了解青海的风土人情;④注重高校体育改革与地方品牌体育赛事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开展自行车郊游、游泳理论课等科目,从而 推动环湖赛、黄河国际挑战赛等我省品牌大赛的蓬勃发展。
  
  2.2.顺应新形势,更新旧教材。
  2.2.1体育既要有近期效益,又要着眼未来、预见终身,体育理论课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省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明显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家大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力度势在必行。①顺应新形势加大理论课教学时数,提高到体育课时30%--40%(理论依据见参考文献大[3]),也就相当于提高到整个体育课程教学时数的15%--20%;②彻底改变体育理论课“只设不开”或体育教师“照本宣读”的被动局面,督促教师努力提高体育理论水平,更新旧教材,扩充新知识,改变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理论课教学给学生“授之以渔”,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光靠实践课无法实现体育教学新目标的硬伤。
  2.2.2高校体育教育要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使每个学生掌握各时期锻炼身体的内容和方法,故实行必修制。必修内容的选择,要顺应个体的兴趣、爱好;要适宜个体终身体育锻炼,以便于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都能独立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并服务于社会。由于地域、经济、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省各大院校体育课内容基本上还是以田径、健美操三大球为主,其中的许多内容与中学体育教材内容重复,并没有反映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没有紧跟学校体育发展的潮流。传统的运动技能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非常熟悉,而新兴的运动项目又不能在教学中体现,以致学生对体育课既爱又恨,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体育课程上运动项目开设非常有限、单一的现状下,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引进一些新型、时尚运动项目或具有地方特色的运动项目或学生非常喜爱但一直没有开设的项目是非常可行的,比如时下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的街舞、国标等现代体育舞蹈和武术、摔跤、枪花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项目。
  2.2.3选修课是在完成普通体育课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选择某一运动项目进行专门训练,不断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和能力。为了在学校更好的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寻求终身体育、成功体育、娱乐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结合点,并把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以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追求目标,已成为体育选修课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继续开展好必修课的基础上,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的工作范围、岗位、职责,并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在我省各大院校近早开设体育选修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3打破旧模式,引进新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一些老的教学方法已自成一体,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又自治州在不断涌现。展望体育课程改革的未来,按兴趣、爱好分组的俱乐部制组织形式、教师挂牌定点或流动分类指导、分层次的授课方法不失为今后的发展主流,我省各大院校应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一考核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块尖冰,大胆尝试“俱乐部型”、分层次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便灵活、深受学生喜爱的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实行主体教学的新方法,如学导式教学法、处方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从而加强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突出教学的民主化与个性化,使我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求变”、“求创新”中真正达到质的改变和提高。
  
  2.4构建新方案,采取多样化。改革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案,更为注重的不是评价的结果,而是评价的功能。试图通过学习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重新制定课程学习评价方案时应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法,另外学习评价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2.4.1构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案,在选择评价内容与方法时要考虑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评价应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但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我们在确定评价内容时,对体现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内容作重点考虑。让学生掌握一至两个运动项目,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是学生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因此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
  2.4.2本着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有利于终生体育观念的树立等基本思想,推行符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考核方法,①平时课外体育锻炼的出勤情况则反映了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程度,故制定并运用“大学生体育手册”,既便于学生自学自查,又利于教师考勤考核;②体育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开卷、讨论、总结的方式进行,侧重知识的灵活应用;③实践课中运动技能考核采用分层次按初、中、高不同的技能水平分档考核,以期考评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相一致,真正做到个体差异下的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进展与思考.体育与科学.2001
  [2]孙天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构建.体育与科学.2001
  [3]曲宗湖.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学校体育科学.1996
   收稿日期:2007-04-28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针对语文课的特点,提出要把“语文活动课”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以活动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可以有以下的形式: 1.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2.组织专题课堂讨论会,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学生多向思维。 3.组织诗词鉴赏会,让学生在诵读和欣赏中完成对诗词的学习。  【关键词】 语文教学活动课自主学习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
期刊
【摘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人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才。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只有在关注差异的前提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才算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从而为了祖国的未来!   【关键词】 教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多层次发展  [Abstract] society's development needs the large quantities of
期刊
【摘要】 总结《电子电路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与技能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 电子实验;技能操作训练;动手能力    技工学校电子专业实验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电路中一些基本电量的测量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以及由实验的方法去验证有关的定律、现象,而且要求学生能对一些较复杂的放大电路进行静态调整、测量和动态测量。但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却存在一定的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念到教材,从目标到程序,从教学到管理,均与传统教学,与现行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认识这个变化,如何适应这个变化,又如何驾驭这个变化,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改革课堂进行创新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浅谈一下。     1 正确认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
期刊
【摘要】 民主意识应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其与教学的专制式,家长式、长者式的作风相悖,要求施教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艺术化的教学能力,高尚的人格,恢弘的襟怀,开放式的教学思维,教师还可以将民主的意识和做法引入对教与学的评价之中,引进学生自评制和互评制。  【关键词】 民主意识;平等;尊重;引导;评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民主意识应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虽然语文教学经过长期的探讨
期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由课程作保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客观的把握学生层次,合理地按学生层次分班,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因材施教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个普遍规律,也是职业学校实
期刊
《汽修专业》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基础》中,有一节“摩擦轮传动”的教学,主要内容有四点: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摩擦轮传动的传动比及计算,摩擦轮传动的特点,摩擦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场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注重的是“循循善诱”,孔圣人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但在什么地方去启发,怎样去启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
期刊
课堂教学的环节固然很多,但在这诸多环节中,导课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生动、精湛的导课,会获得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在不忽视其它环节的同时,根据教学需要,抓住与所学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关键内容,精心设计新颖独特的导课,敲响课堂第一锤,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会使学生乐于学习,在快乐中掌握巩固知识,甚至会给学生留下终身的影响。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几种导课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期刊
【摘要】成功的教学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素质,还需要有适应时代需求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这一点从新课程标准中就有所体现,新课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我在重庆乡土地理“第六节水陆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这节教学内容中,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乡土
期刊
【摘要】数学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有效环节和重要途径。准确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拓展思维、举一反三、培养基本技能的目标;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  【关键词】数学 练习 作用 提高  数学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