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生产性的爱”的当代教育意义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m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弗洛姆的情愛观的核心在于对“生产性的爱”的强调。只有这种爱才能摆脱人的孤独现状。这种爱有主动性和分享性两个基本特征,这种爱包含了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四个基本要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他所倡导的“生产性的爱”的情爱观对维持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情爱观;生产性的爱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268-02
  
  E.弗洛姆是德裔美籍精神分析学家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爱的艺术》、《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健全的社会》等著作中对人类的情爱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尽管时移境迁,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他对“生产性的爱”的强调,对于我们如何维持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弗洛姆情爱观的基本内容
  弗洛姆对情爱的理解以人的存在现状为出发点。人降临在这个不确定的、变化的和开放的世界中,当他“意识到自己是存在的生物”时,也就意味着,“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分离的实体、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意识到自己生不由己,死亦不由己。他意识到他将先于他所爱的人死去,或者他所爱的人死在他的前面;他意识到自己只身一人,孤苦伶仃,在自然和社会的压力面前无依无靠,这一切使得这种分离的存在对他来说成为一个不堪忍受的牢狱。”人类最深切的需要,就是要克服这种意识所带来的痛苦,摆脱这种分离。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与国家中,人都面临“怎样克服分离,怎样实现结合,怎样超越个人的自身生活,才能找回和谐”这一问题。人类的孤独感无法彻底消灭,它是人类生存的必然随身物。正是不断滋生的孤独感成了恐惧的根源,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这意味着正常人都有孤独感。人们摆脱孤独的途径或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人可以通过崇拜动物或星体、祭人或军事掠夺、奢侈享受、清教徒式的节制、狂热的工作、艺术活动和创造性劳动,通过对上帝和他人的爱”但在弗洛姆看来,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真正的和全而的回答只能是爱,这种爱应该是一种“生产性的爱”。具备了这种“生产性的爱”的能力的人,完全可以达到既自由又不孤独;既具有批判的眼光又怀疑一切;既独立又不与世界相脱离。“生产性的爱”是我们应对孤独与自由矛盾的正确方式。
  生产性的爱是一种主动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它是分担,而不是迷恋。在最一般的意义上,爱的主动性特征可以这样表述: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是主动的付出,我们对于爱的理解最大的误区也在于对这里的误解。人们习惯地把爱等同于“可爱”,或者如何“被爱”。男人和女人想方设法采用不同的途径达到“被爱”的目的:男人将无比的精力、热忱投入个人事业当中,以提高自身的财富、社会地位、声望等;而女人可以通过美化修饰样貌、衣着等增强本身的“可爱”之处。如此的举动都无非是为了更多地获得他人的青睐,梦想获得更多期待的爱。然而,在弗洛姆看来,如此将爱与自身相分离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爱的产生源于逃避孤独的需要,而以逃避孤独的折磨为最终归宿的爱是盲目的爱,虚假的爱,它不是为了引起和创造些什么,却仅仅是为了缓解孤独的体验。这类以麻木自身孤独感为爱的终极目标的人丢弃了自己的完整性和自由,由于缺乏自由与独立而感到痛苦,结果在渴望被给予中反而感觉更加孤独。爱的主动性体现在爱的创造、激发,而不是征服或者屈服。人所以爱,是为了自由地行使自己爱的权利,不是机械般地为了摆脱孤独。创造与激发的结果能让人完善自身,并为他人的完善创造条件,让自我以及由生产性的爱联系起来的他人的生命越来越健全、成熟,产出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生产性的爱的另一特征是分享性。分享性包含独立性和融合性两层含义。人们通常会误认为爱应当就是与他人融为一体,主动地付出,不要求回报,这便是真正的爱。如果按此界定生产性的爱,那么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受虐狂的爱就貌似符合这一要求。他们忠心耿耿,愿意主动牺牲,可是他们的爱决不能称为生产性的爱,关键就在于这种爱缺乏独立性和融合性的特征。融合代表着自己脱离了由于自恋和自我中心而构成的孤独和分离的牢房,代表着与他人的深刻的感情和力量的共享,它不是指自身消融在另外一个人中,也不是指占有另外一个人,而是指自发地肯定他人,在维护自我的基础上,使自己与他人融为一体。将与他人融合等同于放弃本身的责任或者满足统治的欲念,这是对爱的最大曲解,“我”绝非要在融合中消灭“自我”。融合不仅让人不惧怕孤独,而且允许保持自我的完整性、独立性,还给人以自由的力量。
  生产性的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而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情绪。爱的主动性表现为给予,而不是接受。人们经常认为“给予”就是让出什么,就是被剥夺、牺牲,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误解。给予不是以交换为条件,更不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美德。在弗洛姆看来,给予是人的内在创造力的表现。恰恰是通过给予,才体验出人的力量,人的富裕,人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给予比获取带来更多的快乐,这不是因为给予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予表现了人类的生命力。给予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物质层面上的东西,而是同他人分享自己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即把身上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因此,这种给予是一种在自发的意识中所发挥出来一股力量,而非强制的要求。弗洛姆认为爱的目的是使其对象获得幸福、发展和自由,因而,给予比获取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比被爱更重要。
  生产性的爱除了有给予这一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赖、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或物成长的主动关注。缺乏这种主动的关注,就不是爱。”关心在母爱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如果有一个母亲拒绝给孩子喂食、洗澡和关心他身体的舒适,那么无论这位母亲如何强调她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人相信她。”责任是关心的另一方面,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是对另一个人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这种责任在母爱中主要表现在母亲对孩子生理要求的关心,对成人而言则主要是指关心对方的精神需求。尊重是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和个性,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尊重对方既不是惧怕对方,也决无剥削之意。缺乏尊重,责任就会蜕变为控制和奴役别人。认识是尊重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都会是盲目的,而如果不是从关心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对方,这种认识也是无益的。认识是指要设身处地理解他人、认识他人和自身。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需要实践的艺术。在他看来,爱不能仅仅是从理论上得到了解,也不能仅仅通过从他人的经历中来学习,而要靠自己亲自去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祈求、渴望爱,然而却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置于爱之上,人们把所有的精力都耗费在学会如何成功、名誊、金钱、权势实现这些目标。他说:“导致认为关于爱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看法错误在于人们常常把‘坠入’爱网时的最初体验和存在于爱之中的持久状态混淆起来。”这种艺术需要自律,要有一定的训练,仅凭一时冲动,是永远不能获取爱的成功。当然这里的自律不是一门特殊艺术所要求遵守的纪律,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自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把自律看作外部强加的东西,而应该成为意志坚定、自我享受的体现,应该感到是一种愉悦,并要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并实践一生。其次要专一,专一是掌握这门艺术的必要条件。朝三暮四和见异思迁的人不能获得爱的真谛。再次,要有耐心。众所周知,学会做一件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耐心是专心的基础条件。
  二、弗洛姆“生產性的爱”的当代教育意义
  人们常认为,爱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弗洛姆则认为,真正的爱并非如此简单,爱应该是“生产性的”,而非自然而然的。他从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出发,认为只有“生产性的爱”才能真正摆脱孤独状态,既能与他人和谐共处,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弗洛姆对“生产性的爱”的论述是与他的批判的社会理论联系在一起。他看到了当代西方社会呈现出爱的匮乏、爱的异化,察觉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与爱的原则是水火不相容的”,爱的匮乏正是资本主义日益沉沦的表现和根源。他的这一情爱观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涉及的任务非常繁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加强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宝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风尚。弗洛姆所倡导的“生产性的爱”的情爱观对于促进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是在如何对维持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弗洛姆的情爱观认为,爱情、婚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非常亲密的两性关系,但又不能如弗洛伊德那样,将其简单地等同于“性欲”。只有双方共同为这种亲密关系作贡献,亦即对这种关系具有“生产性的”贡献,进而双方才能从这种关系中获得精神和物质的收获。在两性交往或婚姻生活中,真正的伴侣之间的关系不仅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相互“依恋”,同时也应该保持个体的独立性,这两者之间应该处于积极的动态平衡关系之中。而只有“生产性的爱”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这种爱才能使两性在爱情或婚姻中达到精神的融合并保持个人的独立存在,在彼此亲密的前提下又不能失去自我的空间。在“一切向钱看”的功利思想或“个性张扬”自我中心主义的驱动下,不道德的一夜情、商业性的性行为、权色交易等不道德的现象有蔓延之势,使不少人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问题上感到困惑迷惘,尤其是婚姻爱情问题上感到困惑和迷失。婚姻本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形式,爱情或家庭婚姻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仅使人感到困惑焦虑,而且容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弗洛姆“生产性的爱”的情爱观则要求我们,在爱情、婚姻关系问题上,必须把意志与感情、责任与欲望有机地结合起来,坚决摒弃完全不顾道德和社会责任、片而追求感官刺激和物欲满足的错误观念。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这种爱的基本要素是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四者有机融合,缺一不可。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爱的天赋的,爱这种能力是无师自通而不用学习的。我们不会怀疑自己爱的能力,父母更是不怀疑自己对孩子的爱。从弗洛姆的观点来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爱,父母在平时表达对孩子的爱时,常常走入了误区,甚至造成孩子身心的不健康发展。有些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更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现状。其实,父母过分的溺爱往往会使孩子变得自大、任性、为所欲为,溺爱不利于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状态,对孩子的社会化是极为不利的。它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是有目共睹的。弗洛姆“生产性的爱”的观念表明,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注意把握爱的尺度,这才是“爱的艺术的体现”。现代人生存压力大,父母们平时忙于自己的事务,他们往往认为给孩子丰富的物质就是爱的最佳的表达方式,根本谈不上对自己的孩子们的认识、尊重、关心、责任。父母要想去认识孩子,真正付出自己的爱,就应抽时间经常与孩子交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父母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在认识、尊重、关心孩子的同时,应该注意爱是“生产性的”双向互动,父母在爱自己的孩子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懂得爱的反馈。
  作者单位:陈晓鹤 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
  夏宏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陈晓鹤(1968— ),女,广东汕头人,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研究工作;夏宏(1969— ),男,江西湖口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弗洛姆.爱的艺术[M].张依依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2]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张依依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25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直形手套式腕部约束带在全麻术后发生谵妄患者的约束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外科、妇产科进行全麻术后发生谵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将自制的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PMDA/ODA)(简称P0)体系和PMDA/ODA/2-(4-氨基苯基)-5-氨基苯并咪唑(BIA)(简称POB)体系聚酰亚胺(P1)纤维与P84纤维进行耐环境影响性对比,人工模拟酸
结合南通市未来发展格局及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专业发展现状,探讨了该校土建类专业建设与发展,具体阐述了总体规模扩张、专业培养方向调整、合理定位、课程改革等方面
在给出了空天飞行器(Aerospace Vehicle,ASV)的概念及任务构想之后,依据轨道动力学,结合ASV的特点,研究了ASV与目标在同一圆轨道上以及在共面不共轨圆轨道上的交会策略。其中,
摘要:本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意识到,找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核心指标对于研究住房需求层次的定量划分以及需求结构的定量模拟分析至关重要。于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一些方法对房地产市场大量指标进行筛选,找出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关键指标。本文利用相关分析给出了利用模糊数学中相似选择的方法来选取系统指标,并给出了模型。利用模型得到了武汉市房地产系统的核元素,将这些核元素编制为扩散指数对武汉市房地产1993-2007年期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流媒体技术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流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可以促进网络视频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也积极推动了现代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是从流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实施流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实施流媒体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流媒体技术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正>隐性就业是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已通过各种途径拥有了一份能带来较为稳定劳动收入的岗位,并且仍与原国有企业继续保持劳动关系,享受由劳动关系所带来的各种待遇的职工
<正>党的十五大郑重宣布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加以确定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这一基本制
朱鎔基总理肯定了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对海南建设给予了全方位的指导;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十二项落实措施;海南将建成富甲天下的宝岛。
省第三次党代会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发挥首创精神,为实现海南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献计献策。本刊特辟《献计献策》专栏,欢迎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