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博览知天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缺失现状,研究如何利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课前三分钟演讲以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媒介进行阅读的内容为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一段时间后,学生阅读范围扩大,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丰富了阅历,提高了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 课前演讲 课外阅读 阅读范围 阅读方法 阅读兴趣
  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初中生阅读是这样规定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囿于各种因素,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仍然堪忧。“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则课程标准定的这个最低标准很难达到。
  对初一上学期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现状调查,调查学校是黑河市第三中学和黑河市第四中学,调查人数是158人,班级程度参差不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读书籍多数来自于家庭出资购买,读书时间也多数在节假日或晚上睡觉前,在学校没有时间读书。每月读书数量在1—2本的居多,读书内容多以教师推荐的名著为主,自然科学、历史偶有涉及,书籍种类单一。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的较少,课外阅读的障碍首先来自于家庭,一些家长忙于生计,本身无阅读习惯,也无让学生多读书的意识。二是功课太多,没有较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三是学校图书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在校以学习为主。四是学校没有安排课外阅读课时,即使学校安排,但语文教师往往不按学校规定进行,阅读课常被挤占。
  原因很多,即使学生喜欢阅读,但限于种种因素不能进行较充分自由的阅读,老师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持赞成态度的只占半数。综合以上调查,因为学生不能利用图书馆进行广泛阅读,学生阅读受家庭经济和家长态度影响较大,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多数不能进行网络和电子书籍阅读,加之学校所留课业比较多,时间被作业和课外补课挤占,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知识面很窄。学生对写作感觉一般,热情不足,对写作持一般态度的人占多数。
  关于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选择读物,因为自己选择的更感兴趣,不仅能积累知识,给写作带来灵感,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生活情趣,陶冶情操,端正生活态度,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极个别人认为老师推荐的更有针对性,或是老师推荐与自主选择结合更好。
  二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在班级实行了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大量读书的目的,我在每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的三分钟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
  星期一:最有感觉的人物形象。
  这样安排的依据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阅读对初中生有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这个内容安排可以督促学生阅读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等,感受这些人物形象的魅力,从而在人格上起到积极影响。如有的学生开始读《红楼梦》,对史湘云很有感觉,写下以下读书笔记:“《红楼梦》中对史湘云的描写是浓墨重彩,她心直口快,勇敢爽朗,不拘小节,而且才思敏捷,情怀超脱,如男人一般,喝醉了在石头上一睡,真是一个豪放,读来如见其人。”
  虽然有的学生措词不太准确,但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孙悟空很果敢、聪明,而且敢作敢当,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物。对自己认定的人会真心对待,可谓一个光明磊落的正派人物。”
  对于人物形象的概括,有的学生会借鉴别人的说法,有的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感受,凡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感受的学生往往得到肯定,因为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应该有个性,个人体验是不可代替的。
  星期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有的学生选择这句话:“一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学生往往会结合班级生活谈喜欢的理由:“我喜欢这句名言,如我们小组,一起努力争得班级本次课堂参与第一名,各个小组都实力加强并团结起来,我班就是最强大优秀的班级,项项都能争第一。”
  有的学生说:“我在上学期政治书上看到了莎士比亚的一条名言,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人的情绪是多变的,与个人态度紧密相连,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适当的悲伤可以表达他深切的感情,而过度伤心却没有必要,一个有智慧的人要學会自控,不能让自己成为欠缺智慧的人。”
  “‘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句话很催人奋进,而且充满了对青春梦想的执著,所以我很喜欢这句话。”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如果我们没有恒心,总是半途而废,那么任何事都做不成。生活中没有恒心做不成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话,或是因为哲理,或是因为优美,不但能积累素材,更能提高鉴赏能力。
  星期三:读书方法推荐。
  读书方法以名人读书方法介绍为主要内容,有学生介绍鲁迅读书方法,先看题目,想想自己能怎么学然后细读,看到独特之外,用笔勾画,并在写作中运用,读书分精略两部分,精是有用而精解的部分,略是粗淡而无用的部分。
  又有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跳读法,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多久也不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此外,还有华罗庚的“厚薄法”,毛泽东“三复四漏”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式等。   不止一个学生介绍做记号的读书方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在看书时遇到的好句或好词都用符号标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读书有目的性。在读书时,一些问题可以用标点符号标出来,在不明白的地方标注,便于向书本和别人请教。”
  学生还可自创方法,也许前人已经总结出来,但自悟出来也很了不起。看到书名,首先猜想书的内容,如果猜中了,这本书就不必浪费时间看了。如果没有猜中,就读下去,这样更有兴趣。好看的内容要细细阅读,不好看的内容一带而过,读书要像写作文一样,详略得当。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积累雄厚才能创新。以此让学生掌握不同方法,殊途同归,达到课外阅读得法的目的。
  星期四:推荐一部好书并说明理由。
  内容以名著为主,兼顾其他种类。有一个学生推荐《水浒传》,“小说情节很有吸引力,令人欲罢不能,总想一下子读完。如在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回中,写董超和薛霸把林冲绑到树上举棍要打,在这千钧一发时刻;鲁智深突然从天而降,救了林冲,场面颇为紧张”。
  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在不断扩大。有人推荐了利用心理学知识破案的书籍《FBI教你破解肢体语言》,中联邦局审讯嫌疑人时通过嫌疑人的眼睛和手势破解了案情。学生写道:“生活中的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表现出我们最真实的一面,心理学与读心术也是一门很好的课程,也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当然了,遇到反侦察的时候也要善于应变哦!”
  自然科学类《行星大探秘》,阳光少年励志名著《自然教育》,推理类小说《福尔摩斯探索全集》……杂志《意林》的介绍:“这本杂志用生动的小故事给人们讲了许多大道理,是我们的好伙伴,是童趣的大本营。许多人羡慕成功,徒叹自己如何才能到达理想的顶峰,这本书告诉我们一步一步,化整为零,踏实走下去才能看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所以,我喜欢《意林》并推荐给大家,一则故事,改变一生。”
  只要坚持,学生的阅读范围就会越来越广。
  星期五:最有触动的一个故事。
  随着时间流逝,有些故事在我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去。但一旦再被拾起,则那份感动仍留存天地。
  学生对一些见闻开始留意。“四川省巴东县女护士王飞越身患绝症全身溃烂无法捐赠遗体,只能捐赠眼角膜,她不顾亲人极力反对,停止用药,以保证眼角膜的捐赠。王飞越用她的眼角膜让其他病人重见光明,看到世界的美好,她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爱一直在延续,她的爱笼罩着人们的心灵,照亮人间。”
  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感人瞬间如果再放在作文里老师就会觉得材料不够新,老套,但一些故事永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个双膝跪地以四肢支撐用生命救了孩子的母亲所演绎的故事荡气回肠,孩子毫发未损。铭记这个母亲的人不只是这个亲生孩子,还有那么多被悲壮的爱触动心灵的人们。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感天撼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这样一句话:“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讲故事不但要感动自己和别人,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还要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完成课外自主阅读,博览知天下,课前三分钟演讲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徐龙辉.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激趣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1(3).
其他文献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美术课程改革是整个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课改的成功。从美术教学现状来看,城镇学校管理、教师配备和资金投入相对比较合理,美术课基本不能实施正规教学。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与城市的差距
摘 要: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认真面对的问题。作者以探索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为切入点,结合牛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材 英语口语 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  一、引
摘 要: 《清平乐·村居》不仅是北宋词坛大家辛弃疾的代表作,而且是田园词的典范之作,入选数个教材版本。从审美角度深研词作,入境悟情,是引导学生学习、热爱古典诗词,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关键词: 《清平乐·村居》 教材鉴赏 田园词 审美意象  《清平乐·村居》是北宋词坛大家辛弃疾的一首小词,该词格调清新,语言质朴,构思巧妙,活泼灵动,通过一系列典型的镜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地为读者展开了一
摘 要: 辅导员工作是研究人的工作。文章从隐性德育课程的视角说明辅导员“身教”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分析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因素即当前辅导员影响力缺失现状,并提出提高辅导员影响力的途径。  关键词: 民办高校辅导员 隐性德育课程 影响力 师德师风  引言  师者,人之楷模;德者,师之灵魂。古今中外教育家关于师德师风的论述颇丰,如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得
华兹华斯(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领袖人物,其代表作《水仙》广为传颂,英文原作如下: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Beside th
摘 要: 交际是一种多符号体系参与的言语行为。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对说出的词语信息予以充分注意,而常常忽略含有大量间接、隐蔽信息的表情、姿势、动作的功能。实际上,体态语是一种语义非常丰富的交际手段,是人脑活动最真实的显现,最能如实表露人的内心本意。正确解读体态语是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社会语言的视角审视体态语的种类、特点及功能。  关键词: 体态语 社会语言学 社会功能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