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山西地区临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流行趋势、并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探讨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重新确认,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和E-test条进行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和利奈唑胺等16种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MRSA对抗生素常呈现多重耐药,本试验显示MRSA对万
【机 构】
:
030000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030000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青岛大学,山西省临床检验中心,山西省临床检验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山西地区临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流行趋势、并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探讨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重新确认,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和E-test条进行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和利奈唑胺等16种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MRSA对抗生素常呈现多重耐药,本试验显示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未检出耐药菌株,复方新诺明、磷霉素、氯霉素、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25.27%、28.84%、33.71%和59.86%.结论 临床医生应当对本地区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及时了解,同时抗生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优化选择,使耐药菌株的产生进一步减少,且需要长期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使临床抗生素使用更合理,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和爆发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和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和新生儿娩出情况,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例有剖宫产指征孕妇,随机分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前、麻醉显效后、胎儿娩出后5 min的血压,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注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l评分情况,术后头痛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普通内科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2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黏膜完全正常36例(85.7%),出现并发症6例(14.3%),其中4例黏膜可见轻度水肿、充血,1例肠腔轻度狭窄,1例合轻微肠系膜炎.结论 早期应用结肠镜检查以及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肠炎患者的正确诊断率
目的 探讨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预防静脉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400例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0例,A组为BIS监测调控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BIS监测,A组根据BIS值调控麻醉深度,确保麻醉期间BIS值保持在40~60之间;B组不观察BIS值,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体动反应以及经验等指导用药调控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发病年龄16~ 74岁.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小肠梗阻是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13例患者中,以消化道出血(黑便、血便)为主要表现5例,腹痛为主要表现4例,术中发现2例并发肠套叠,腹部包块、肠梗阻为主要表现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论 小肠间质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主要诊断依据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80例误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面进行总结、统计.结果 80例误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收住耳鼻喉科20例,普外科19例,消化内科8例,呼吸科5例,脑外3例,胸外3例,泌尿外2例,骨科1例,因肿块到门诊外科就诊4例,首次发病到血液科就诊的仅15例,占19%.结论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及分型标准),根据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三组,并选取健康查体者3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测定UAER、IL-6、Hcy、空腹血糖、空
目的 评价依那普利叶酸片在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中降压、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依那普利片10 mg/0.4 mg/d,治疗组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d,观察两组降压、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连续双盲治疗8周,于给药前及治疗第2、4、6、8周末进行随访,测量坐位血压、心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在给药前、治疗第4周及第8周末测
目的 探讨螺旋CT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65例因各种外伤,X线普通片未发现异常,CT检查发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选择合理治疗方案与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防范医疗纠纷有密切关系.结论 螺旋CT对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