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是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历史逻辑与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时代逻辑相反相成并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件。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下,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大国以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为形式的新式民族自救运动,和以共产党领导的和平崛起为形式的新型民族自强运动。这是人类唯一一个数千年传承不坠的古老文明重新回到世界文明中心甚至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伟大进程。
其他文献
决定当前国际气候政治博弈的是大国间的利益选择及由此衍生的气候政治博弈中的应然取向。欧盟在气候问题上拥有资金与技术上的优势,也希望在气候这个新领域打破过去近百年沦为美国附属国的困局,以重拾国际关系的话语权;美国在国际气候问题上既要掣肘欧盟气候外交领导者地位的形成,又坚持奉行单边主义,努力使气候政治博弈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中国在参与全球气候变化中表现积极,一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自主减排。欧、美、中三国(国家集团)在未来气候政治博弈中有竞争,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各方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时都
在塔利班政权垮台以来,阿富汗政府努力通过政治和解来恢复国内秩序,但由于谈判双方和谈意愿不足、缺乏互信以及立场差距太大,阿富汗和平谈判进展缓慢。由于作战双方都难以通过武力获得最终胜利,通过谈判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可能性存在,有关各方需要表现出更多的诚意和作出切实的努力。
分析比较了城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待遇,认为1949-1985年,即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镇社会保障水平是相对较平均的低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社会保障具有社会保险覆盖面广,社会保险项目和待遇基本一致,社会保险经费最终由国家财政保障,城镇集体企业社会保险待遇相对较差等特点。
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族文化传统,农民合作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不能忽略中国农村的宗族传统和文化的影响。宗族组织、宗派文化既是农民合作的“合力”又是“分力”,需要外力引导使农民从情感合作走向理性合作。宗族力量趋向合作的原动力植根于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乡村社会结构中,宗族内部的权威与信任关系在宗族成员的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农村不同宗族之间却存在着资源占有分歧、血缘亲情疏远、彼此之间猜忌等倾向,致使宗族之间的合作难以开展。因此,要培养农民合作意识必然要重建信任、权威与规则,通过一种外力的有效介入,实现宗族之间的合作和理性
任何社会的政治基础都在于农村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不同时期的主导环境影响着农村发展战略和治理路径的选择。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的发展经历了稳定发展与“政”治、开放发展与自治、有序发展与善治的演化过程。农村有序发展的“共治和善治”,需要基于多元主体的利益性,突出网络化治理;基于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突出民主化治理;基于社会生活追求的品质性,突出精细化治理。
从当前的政策文本和实践活动来看,农村社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的双向构建,彻底打破长期延续的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本文着重探究了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中公共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城乡一体化构建过程、机制及其绩效,分别指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其理想形态。
印共(毛)继承了查鲁·马宗达的组织遗产,吸收了安得拉共产党的理论和长期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坚持并发展了纳萨尔巴里式的农民武装斗争。这个过程始于自发的特仑甘纳农民起义,走过自觉的纳萨尔巴里农民斗争,经历“黑暗篇章”时期的阵痛,于新世纪初独立建党,先后完成组织和思想的双重整合。该党的演进历经挫折却从未断裂,其缘起虽受国内外共运气候的影响,但仍植根于印度社会经济现实。如今的印共(毛)已形成的严密而完备的思想体系和组织系统,为新时期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准备了思想基础和组织条件,其存在与发展壮大给印度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所提示的认同维度是一种解决权力困境的新思路。认同独特的构成性作用可以通过利益的重构而引导国家行为的偏好变化。集体认同程度越高,权力变迁引发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进一步提高中国自身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国际认同水平,无疑是一项关涉和平崛起成功与否的具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亚太更是重灾地区之一。由于各种灾害越来越大的破坏性及其跨国性,构建亚太地区救灾合作机制,共同协作应对灾害,成为亚太各国的共同需求。中国作为亚太大国,积极参与和构建亚太地区救灾合作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的良好关系,也有利于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其策略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与“一化三改”。
为进一步提升本刊学术质量,保证论文刊发公正性,本刊编辑部与国际学术惯例接轨,从2013年第1期开始完全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谨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1.本刊只受理作者寄交的符合本启事要求的文字稿,凡不符合本启事要求者,视为无效投稿。2.寄交的打印稿、电子稿等,打印格式请参照本刊格式。3.稿件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等个人资讯,行文亦须避免可能直接透漏作者身份的词语。有关作者姓名、生年、职称、职务、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资讯,请另纸提供。稿件请直接寄至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