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中介开始洗牌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话车险逐渐升温,保监会又连推3个规定规范车险中介市场,车险中介生存空间被挤压。
  
  近日,记者在与保险中介公司人员聊天时感受到,很多公司都叫苦不迭。有的口口声声说越来越不赚钱,有的无奈地表示没有生意做,有的甚至关门了事。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34591家,比上季度末减少2043家。随着电话车险新渠道的推广,传统保险中介经营困局日益凸显,一些中小保险中介机构纷纷陷入“倒闭门”。车险中介怎么了?
  
  车险中介无利可图
  
  “现在的车险业务员们不再像以往那样,车险到期前一两个月就打电话给客户推销产品,这是因为如今的车险没有利润了。以前商业车险手续费最高可以达到40%+4%,作为保险中介,可将这部分多的利润让给消费者,而如今却不行了。”一位车险中介代理商表示。
  按照4000元的全保费计算,综合手续费为13%左右,一家成熟保险中介公司的运营成本是全保费的10%左右,加上税收等,最终的利润仅剩1%-2%。“这点盈利空间让整个行业变得很脆弱,资金稍有闪失,公司就无法运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悉,上海在2002年时保费的手续费最高曾达到80%,一时间保险中介行业迅速扩充。到了2003年,手续费下调至8%,几个月后手续费上限恢复到15%,直到最终上涨至2008年前8个月的40%。
  记者了解到,此前一些车险业务的手续费都是业务员或者中介机构自己“贴”,手续费恶性竞争导致一些保险公司出现亏损。
  有业内人士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把车险价格看作100%,其中保险公司运营成本占15%,车主维修赔付成本占65%,剩下20%在扣除中介代理成本后,才是保险公司利润。如果按照保监会最高15%中介渠道手续费执行,保险公司还有5%的利润。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恶性手续费竞争把代理渠道费率提高到30%左右,这样保险公司不但无法盈利,还会出现亏损。因此,保险公司开始寻找出路,摆脱与中介的瓜葛。这样车险中介的生存空间就更狭窄了。
  
  电话车险抢占风头
  
  与保险中介的“败退”相比,电话车险则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以最早经营电话车险的平安产险为例,2005年平安首次尝试电话直销时只有2.5亿元的营业额,而2008年这一数值猛增到16.4亿元。不到两年的时间,平安就开发了30多亿元的车险市场。平安电话车险负责人解释说:“保监会规定商业车险费率最多可以打到7折,但是电话车险这一渠道可以在7折的基础上再优惠15%。”
  以前,大多数保险公司单独依靠传统渠道,并利用中介代理销售其保单业务。然而,随着车险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单独营销渠道模式已经满足不了车险市场的发展。伴随着电话车险的日益兴起,以平安为首的产险巨头,开始走向以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电话车险)双管齐下的车险营销模式。这种双重营销模式所吸引的不同受众群体,让原本以中低端车主为目标受众群体的传统渠道车险代理公司的生存空间再次被压缩,被推向了“出局”的边缘。
  同时,由于电话车险省去了中间的代理环节,直接将产品销售给车主,因此价格优惠。在这种营销模式下,保监会规定的在限折令7折基础上再优惠15%的条款,使得中介佣金折扣大幅让利给车主的优惠形式,也在无形间消失了。电话车险生存环境,已经留不下代理中介的位置。
  一位刚刚离职的保险业内人士无奈地对记者表示:“电话车险使保险公司直接面对消费者,也将优惠折扣直接给了车主,我们在车险价格上已经丝毫不占优势了。另外,从去年起,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车险市场的措施,尤其在车险手续费率上监管加严,过去的高手续费现在已经不可能出现了,以往我们用中介佣金折扣大幅让利给车主的优惠形式也就不复存在了。”
  作为车险行业的新生板块,电话车险投保方便、价格便宜、公开透明,成为电话车险业务爆发增长的关键,也是众多车险巨头纷纷投向此领域的原因所在。随着新保险法实施在即,如何以广大车主们的利益为重 ,从保费和条款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将成为电话车险企业能否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
  
  准入门槛被提高
  
  保监会对保险中介市场再出重拳。近期,保监会对《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和《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形成3个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本次征求意见稿表明了相关部门整顿中介市场的决心和力度。
  在保监会下发的3个文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保险中介的准入门槛,保险代理机构的注册资本从5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也分别从500万元、5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200万元。
  据了解,最初保险中介的注册资本金是3000万元,后来一路下滑到500万元,再到50万元,门槛低下,一度掀起了保险中介开业狂潮。数据显示,自2000年保监会放开对专业中介机构的审批之后,专业中介机构的数量从2002年的1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2000家以上。
  眼下,保险中介行业又陷入了退市潮。2008年,全国共有175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退出保险市场。其中包括保险代理机构151家、保险经纪机构14家、保险公估机构10家。“中小保险中介机构盈利能力低下是导致保险中介相继退出的直接原因,但是从背后看,其过低的准入门槛引起行业不规范及服务严重同质化等诸多问题,这是保险中介退出市场的根本因素,保险中介市场重新整合成为大势所趋。”业内人士表示。
  
  分类监管加速洗牌
  
  提高准入门槛是监管部门对保险中介监管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对保险中介行业的分类监管。据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说,“分类监管、扶优限劣”将是保险中介监管的主要思路,监管机构将针对监管对象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监管,将积极扶持、鼓励业务量较大且遵纪守法的中介机构加快发展。这加速了保险中介行业出现显著的大小分化的现象。
  中国保监会公布的 《2009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多年来持续上升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开始出现下滑,如保险代理公司在今年一季度退出了43家,其中24家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主动解散。一季度,保险代理公司和经纪公司实现保费99.69亿元,仅占全国总保费的3.04%。”
  东方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小罡指出,“保险中介行业的金融集中度还不够高,目前还不会形成一头独大的现象,但是大小分化会越来越明显,未来保险中介行业会有较大的整合空间。”
其他文献
二季度中国黄金总需求上升11%达到89.6吨,其中投资需求同比上升47%。    世界黄金协会新近公布的《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全球二季度黄金需求同比下降8.6%至719.5吨,创6年来新低。其中,占总需求量半数以上的首饰用金需求下降22%,而全球可确认投资需求量达222.4吨,同比增长了46%,黄金ETF的需求量更是同比增加逾13倍。预计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
期刊
理财产品:  某保险公司钟爱一生养老年金保险    案例:  刘先生,30岁,年收入12万元。2008年,刘先生投保了某保险公司钟爱一生养老年金保险,保险金额10万元,10年缴费,每年交费约1.6万元。从60岁保单周年日时起,每年领取一次养老保险金,初始养老保险金额为每年1万元,以后每3年按保险金额的0.6%递增,一直到100岁保单周年日。被保险人生存至88周岁保单周年日可获得10万元的祝寿金。另
期刊
房产中介要求高“返点”,银行推“直客式房贷”产品,甩开中介。银行与中介的鹬蚌之争,买房人能否成为最终的渔翁?    银行与房产中介说再见    在二手房交易最火热的这个夏天,建设银行却与这个二手房市场拉开了距离。记者了解到,从7月底开始,建设银行就开始不再对链家、我爱我家等各大房地产中介公司进行二手房按揭的“返点”。  建行此举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多家媒体报道了“建行暂停二手房贷业务”、“退出二手房
期刊
银行QDII开始回归稳健,选择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还是选择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要基于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和判断。    除了QDII,怕是没有什么理财产品更能让投资者“痛之又痛”,心随之动了。从诞生初期的光环笼罩,到遭遇经济危机而“走下神坛”,再到走出阴影,我们哭过,也笑过,更多了几分“敬而远之”。  2007年以前,监管层是禁止QDII投资于境外股市的,那时银行系QDII产品只能选择投资货币市场、债
期刊
私人银行未来将热衷私募股权和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创业板开闸,或成为私人银行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选择基金专户,看中的应该是其产品的细分以及是否能实现投资预期。    私募股权投资和基金专户“一对多”这两类偏“股”产品将成为私人银行产品发行的主打。  对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往往能够实现高回报,因而创业板开闸,为私募股权投资带来了机会,保守估计平均年化回报在10%以上。这或成为私人银行业务新的利
期刊
饰金实物淡季接近尾声,股市暴跌降低风险偏好,通胀担忧力挺黄金价值,银行黄金理财产品正在步入成熟秋季。    黄金,贵为五金之首,自古以来就是财富与尊贵的象征。“金榜题名”、“金屋藏娇”、“金玉满堂”,从这些成语中可以窥见古代人对于金的崇尚——几乎名誉、地位、财富,当然,还有美人,都与“金”脱不了干系。而储金,似乎也是中国人的习惯,从大贪官和珅巨额家产中多达上亿两的黄金,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结婚大搞
期刊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勤奋的他每年要走访500多家公司。他把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比作“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会找到1只,翻开20块石头,可能找到2只。  很多人认为,要在资本市场中成为大赢家,必须有很高的天赋才行。彼得·林奇这位投资奇才却说了与大发明家爱迪生类似的话:“投资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彼得·林奇曾连续13年战胜市场、年平均复合收益
期刊
银保业务竞争激烈,“黑马”频出,却大多只是昙花一现,后劲不足。    银保业务向来是保险公司争锋之地,不仅中国人寿、平安人寿这样的险企“大佬”热衷于这项业务,新华人寿、泰康人寿这些银保大户也不甘示弱。一如迭爆冷门的法网,银保市场同样注定是“黑马”的温床。今年上半年,“黑马”的偶然闪现,给银保竞争大戏增色不少。  1月,国华人寿银保保费2.6亿元,几乎追平银保大户新华人寿。国华人寿虽然成立还不足两年
期刊
如果你看好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果你担心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从而决定要投资于中国的证券市场,那么,你会面临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第一,买什么好呢?  第二,什么时间买人对?什么时间卖出正确呢?  前一个问题是“选股”,后一个问题是“择时”。这两个问题不仅仅是普通投资者面临的问题,也是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苦恼的问题。汗牛充栋的投资指南书籍,都是在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两个问题;无数穷其才智的专业投资者,
期刊
理财产品  某保险公司护身符定期寿险  案例:刘先生,现年36岁,公司职员,月薪1万元,妻子32岁,月薪3000元,孩子正上幼儿园,每月还房贷3500元。刘先生给自己投保了某保险公司护身符定期寿险保险计划,每年缴纳保费5100元,缴费20年,保险期限20年。  保险责任为:被保险人若在保险期间内身故,保险公司给付身故保险金100万元子受益人;若被保险人发生残疾,保险公司根据残疾程度按相应比例×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