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巧借思维导图提高高年级课堂实效的实践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2017年正在试行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定义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相对2011版的《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提高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在当今深化教育改革,打造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不断优化。任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方法都值得实践探索。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通过一幅幅形象的“图”直观呈现大脑的放射性思维过程。英语教学中,将关键信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运用线条,符号,图像,词汇等,将信息系统化,有利于理清思维的脉络,提高学习效率和发散思维能力。
  本校班额较大,英语课时不足,学生所用鲁科版教材年级知识跨度较大,尤其高年级语篇较长。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方式以被动式学习为主,主动归纳,主动思维能力欠缺,学习兴趣较低,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效率较低。
  如何有效的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实践中,笔者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教材编写意图,基于学生实际,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
  一、趣味导入,整体感知是起点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年级语篇较长,句型复杂,笔者认为应进行兴趣导入,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主题,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梳理文本的基础上感知理解语义。比如在学习“He lives next to me.”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围绕如何了解一个人展开发散思维。学生从”是谁,来自哪里,喜欢什么“等方面了解授课教师,然后顺此思路对本课的中心人物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介绍邻居“,并从主要方面整体感知应该如何介绍。
  二、思维碰撞,借助导图出框架
  一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围绕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对文本相关细节进行预测。
  比如在学习”What club would you like to join?”这一课时,从单元主题school导入,引导学生对学校的科目,设施,活动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围绕本课主题clubs对本课进行预测。
  二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走进文本,在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导图梳理文本,在梳理文本的过程中解码语言,学习巩固。
  三是活用导图,合作拓展新语言。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梳理文本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习目标语言,为更好的理解文本扫除障碍,同时为接下来的语言运用打好基础。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
  本环节借助思维导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境语言的实际需要,围绕本课目标语言,适当扩展情境语言,在相對真实的情境中活用语言,提高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总之,笔者以课程标准的指导性理念为导向,在研究所有与思维导图助力英语课堂教学的相关文献基础上,立足课堂,立足学情,在传承中创新,将思维导图巧妙地应用在课堂实践中,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维,逻辑讲述等英语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利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习惯。过去的课堂学生被动参与,课堂上机械重复目标语言,思维参与少,死记硬背多,课堂效率低。在本课题的慢慢渗透下,学生对于思维导图这样一种工具从陌生到熟悉进而主动使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整体意识认识文本,并在问题引导下主动思考文本框架,自主构建文本中心脉络,英语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了,变得主动了,积极了,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了。在课后的作业中学生们从课时到单元,在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梳理文本脉络,自主提炼语言框架,学习能力提高了。
其他文献
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点,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特殊性,幼儿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幼儿往往通过游戏活动对这些事物进行探索和认知,其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已经做出明确规定,三至六岁的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可少于两小时,户外游戏
期刊
案例背景: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职生今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当前,中职学校主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然而,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一直是中职学校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试想我们如果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中职生偏好实践动手学习的特点,加强在实践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否能达到更好的成效呢?基于这种
期刊
教學目标
期刊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思考能力又是关键能力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张楚廷教授指出:“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学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学生思考”
期刊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跳绳可谓是一项非常便捷有趣、男女老少皆宜的终身健身运动项目,也是在各项民俗体育运动中最普遍的项目。一根绳,一块小空地,便可摇出生命的多彩!其动作可易可难,变化多样,趣味无穷,更不受年龄、性别、场地的限制,人人可行,校校可做,家家可玩。这项运动特别适合于人多场地小的中小学校开展,其普及性、可行性、健身性都很强。  跳绳是基本运动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是以四肢肌肉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项
期刊
一、前言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说明”部分强调(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强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作为实施《指南》的重要指标之一,并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指南》中明确指出,如果幼儿教师及家长忽视幼儿的专注力,一味让幼儿学习知识与技能,这种不合理的做法对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专注力作为幼儿学习品质中的
期刊
我曾经在执教《认识物体图形时》一课时,发现一个小男孩儿十分好动,处于与学习环境脱离状态。我们知道,一般好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可能性是他对学习没产生兴趣,一旦让他产生学习兴趣,恰当地刺激他的学习兴奋点,他会投入极大的精力支学习。在进行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时,我发现他采用测量法进行学习,这在一年级入学习不久的学生里是不多见的。老师在让同学汇报时,我有意把他叫起来,让他说一说怎样学习的。他把手里的学具
期刊
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把它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了这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后,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活动课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重视实践环节和数学思维的养成与训练,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
期刊
摘要:校外教育历经6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覆盖全国的教育网络,“少年宫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群众活动是少年宫教育当前两大活动模式之一。虽然积累了较多活动经验,但对该活动模式的理念探索非常缺乏。快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群众性教育活动中得到推广于发展。快乐教育理念在群众性教育活动中是如何支撑、融合的?活动中是如何践行的?目的效果又如何呢?接下来我们进行研究!  关键词:快乐教育 群
期刊
自主性是一个人对自身行为意识与自我调控的能力,幼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主动去做该做的事情,通过自发的活动获得发展,如何培养幼儿自主性,心理学和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来源于活动,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活动中与外界产生影响,因此,自主性的培养与游戏活动息息相关。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幼儿年龄特征和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用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幼儿可以个人或与同伴合作,按意愿自主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