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常谈》有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年轻一代对我们华夏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朱自清先生通过这本书,为我们的古代文化做一个诠释、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让我们的华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传。
  关键词:朱自清;《经典常谈》;趣味导读
  作者简介:冯聪颖(1988.5-),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01
  朱自清先生曾在《论大学国文选目》一文中说:“大学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文从字顺’是语文训练的事,‘辞明理达’,便是文化训练的事。……所谓文化训练就是使学生对于物,对于我,对于今,对于古,更能明达。”[1]他认为应该把语文教育的目的确立在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上,重视语文教育的思想性。认为语文教育既是语文训练,同时更是文化训练。这些表述虽然针对当时的大学教育而发,显然对当今语文教育业有着相似的启发意义。
  而作为语文老师,我意识到,对于传统文化,我积淀太少。利用暑假时间,我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用先生的话说“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必须得惭愧地承认,即使本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对书中提到的有些经典书籍我也未曾认真读过。读过先生的《经典常谈》,觉得似乎经典不是想象的那么枯燥无趣,只是我还没找到法门,没有真正走到经典的大路上去。当然,我也谨记先生教诲:“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荃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读了本书,我发现我关于部分经典的一些文学常识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比如,先生在介绍《说文解字》时提到的关于“仓颉造字说”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一直也知道凭仓颉一人之力,创造出整个汉字体系是不可能的,那是神话传说,但我并没有探究这个传说的成因和其中深意,先生的解释让我觉得醍醐灌顶:“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原来对待传说,我们不光应该知道其然,更可以探究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自己发现读书的乐趣。他还指出,“‘史籀’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正好指出了我的错误认识。
  先生的提出的一些观点也为我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比如先生在介绍《说文解字》时提出“形声字才该叫做字,‘字’是‘孽乳而渐多’的意思”,还提出“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而“天雨粟.鬼夜哭”说的是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虽然这种解释本身就有神话传说的成分,但细细想来,确实是讲出来人之本性特点。
  再如传奇是最先有结构的小说,文人创作传奇,“原来只是向科举的主考官介绍自己的一种门路”,当时的应举之人在考试之前,得请达官显贵向主考官介绍自己,介绍的方式就是先呈上正经文章,再呈些有趣味的杂文如传奇等,因为“传奇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人又爱看”,所以传奇就逐渐流传开了。这么看来,传奇的广为流传,跟当年词的逐渐兴盛的过程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不也是先作为当时大部分读书人不屑的“流行歌曲”的形式出现,逐渐在坊间流传,之后逐步被一些有影响力的文人墨客接受,才作为一项的文学创作登上大雅之堂的嘛!
  “经典常谈”,其实更多地还是包含着“经典导读”这更深一层次的含义。当下,年轻一代对我们华夏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为我们的古代文化做一个诠释、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让我们的华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传。而先生是真正阅读过经典之后才为大家认真介绍这些经典书目的,他知道读者常见的误区在哪里,他也知道读者一般读不下去的原因在哪里。他是真正从经典中讀出了趣味,也知道如何带领读者寻觅经典的有趣之处,知道趣味导读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带领读者在趣味阅读中,汲取经典的营养与力量。
  总之,朱自清先生的这部《经典常谈》确实激起了我对这些经典的阅读兴趣,即使书中提到的一些书我之前草草阅读过,现在也是有再细读的迫切需求。因为先生向我们展示了所站角度不同,思考方向不同,同一部经典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趣味。先生的导读也启示我们,阅读应该自己寻求阅读的趣味性,可以从先生的导读开始,但也要主动发掘阅读的趣味,这样阅读兴趣才能得以持续,才能展开真正的阅读,也才能获得更多的阅读的愉悦与满足。感谢先生的这部书,提醒我,对一些经典的阅读我还是荒疏了,阅读经典的乐趣竟然被我忽略了。
  注释:
  [1]朱乔森编,《朱自清全集》第二卷,朱自清著,《国文教学》之《论大学国文选目》,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第18页。
  参考文献:
  [1]朱乔森编,《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朱自清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
  [2]朱自清著,《经典常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在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新旧知识更换的过程中、在挖掘教材智力因素中,大胆提出设想,开展各种尝试。如利用校园网络环境,组织网上研究,学生讨论及BBS 论坛等。要改变传统考试方式,真正地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的考试应以注重学生主体在整个教学项目活动中是否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是否实现了主体发展,是否有利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我台从美国哈里斯公司引进DX-600水冷中波发射机一部,经过20天装机,哈里斯公司技术人员近1周调试,现在已经顺利投入使用,目前运行稳定。下面就装机、调机工作谈几点体会。rn
[摘 要]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须在诵读时,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关键词]熟读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TBT)越来越广泛地被利用,成为不少发达国家用来充当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摘 要]要求教师在理出“读”的训练序列的基础上,根据每一个“能力点”训练的具体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根据每一个能力点的具体训练要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以实现“写”的能力训练目标。  [关键词]感受 赏析 尝试 辨听  初中语文”四能一体”训练,就是按照教学大纲对语文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有重点地,高效地进行读、写、听、说的序列训练,使学生这四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我们应当承认并重视这些差异,针对差异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在现行班级统一的授课条件下,教师面对不同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学生群体,应根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教学”的理论,由点到面对初中历史进行“分层教学”。  一、历史学科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现代学校以班级为基础进行教学,教师要同时面对几十名学生,同一班级的学
一、愉快教学的内涵和作用  愉快教学,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 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 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
在机构为主导的市场,特别是以基金为主导的机构投资者,因为其追求目标的短期性以及考核体系的短期性,必然导致国内机构投资者缺乏理性、追求短期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