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体会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均行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就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对患者采用一系列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中较为常见,此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1]。以往常采用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仅能降低患者颅内压,对血肿扩大及血肿对脑部压迫效果不明显。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已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按照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35-80岁,平均(65.3±3.2)岁;出血量30-90ml,平均(69.1±8.9)ml;发病至手术时间2.5h-6.5d;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3-81岁,平均(65.9±3.1)岁;出血量29-91ml,平均(69.2±8.4)ml;发病至手术时间2.2h-6.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出血量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降颅内压、吸氧、预防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确定手术靶点,根据CT图像确定血肿位置,选择血肿最后处的中心点为手术靶点,避开脑部重大血管和重要功能区,穿刺进入后开始抽吸血肿,再采用生日盐水冲洗血肿腔。对于机化血块或血肿凝固,将3-5万单位尿激酶注入血管腔,钳夹引流管6-12h后重新开放引流,术后第2日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清除情况,若血肿消失或血肿清除达70%以上可拔出引流管。
  1.3 护理方法
  干预组:采用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手术的主要步骤和必要性,以及術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2)术中护理: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瞳孔变化、神志,若发现异常及时协助主治医师给予抢救。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引流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准确记录。(3)术后护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每30min测量血压1次,血压稳定后可每1h测量一次。若患者血压出现明显升高,则表示可能出现再出血,应及时给予硝普钠静滴治疗。术后3日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超过38℃的低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若体温超过39℃,则需查明高烧不退的原因,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物理降温一般可采用头部戴冰帽或擦浴的方式,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语言、肢体情况。(4)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因患者动作过大导致引流管脱落,并观察引流管的受压、折叠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后引流管放置于患者床头,低于血肿水平进行引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师。(5)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①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患者处于昏睡状态导尿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将导尿管与无菌引流袋连接,定时开放,详细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尿管1尺,每日需采用0.5%碘伏擦拭尿道口2次;②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一般意识不清,无法自主排痰,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和口腔的分泌物,并观察患者痰液的量和性质。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扣背,患者清醒后鼓励咳痰,必要时刻给予雾化吸入治疗。③预防褥疮的护理: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褥疮,护理人员应按时给予翻身扣背,按摩患者长期受压部位,指导患者家属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嘱咐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对于昏睡患者,可采用垫棉圈、气垫床等方式,防止褥疮。④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应激性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出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脉搏细速,则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若患者呕吐物呈现咖啡色或大便呈柏油样,则证明上消化道出血,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合理应用预防出血的药物,发现出血立即停止进食,给予冰盐水洗胃,又胃管注入止血药物,必要时给予输血。(6)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且大部分肢体瘫痪,以产生焦虑、悲观情绪,加上术后出血停止,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对语言和肢体功能丧失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3],故护理人员应给与真诚、热情的关怀和支持,针对不同患者给予相应的安慰和鼓励,避免因患者情绪激动导致再出血。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为σ=0.05。
  2 结果
  干预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护理后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血压患者约有30%的几率发生脑出血,而约有95%的脑出血患者伴有高血压。锥颅血肿穿刺软通道外引流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其可快速消散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费用较低,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选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故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相关研究表明,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会出现预后不良[4]。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前护理能缓解患者手术前的紧张心理,增强患者信心,术中护理可使手术风险降低,术后各项护理干预能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对经皮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针对性护理后术后总有效率为92.5%,常规护理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充分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马庆俊.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4):50-51.
  [2]李素珍,杨丽鹤.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甘肃医药,2010,29(6):699-701.
  [3]吴翠干.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0):2649-2650.
  [4]周玉琛.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2-23.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作为医院“三类小科室”的保健科往往不被重视,然而,保健科作用的发挥不仅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生存压力加大的实际需求,也会对建设新型医院起到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保健科作为医院的保健专业管理科室,不仅发挥着它应有的职能作用,同时还对医院建设和长远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本人结合所在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保健科的工作实际,谈谈保健科在医院发展中尤其是新立医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郑州市第七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ICU发生非计划性拔除导管的原因及护理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126例ICU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几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126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8例(14.29%)以导管固定不当为主。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
期刊
摘要:中职护理专业的解剖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多为验证性实践教学内容为主,在以往教学基础上,教学内容以“模块”进行整合和重构了实践教学. 将实践内容分为“五个”模块. 通过模块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师素养,但也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关键词: 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中职卫校护理及相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门诊清创缝合术过程中患者出现晕厥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门诊清创缝合术中出现头晕、恶心以及晕倒现象的6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出现不适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现患者出现晕厥的主要原因有疼痛的耐受性低、心理因素如晕血或者是晕针、在空腹以及饥饿状态下进行清创缝合,清创的时间过长以及夜间生理变化和季节性生理变化。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间需化疗5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方法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家庭护理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家庭跟进式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家庭护理组病人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引入家庭跟进式护理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手段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4例耳鼻喉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1d、2d、4d和6d的疼痛程度,采用问卷方式来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随后的
期刊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极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残废甚至死亡的疾病,其病因及临床病症复杂多变,如何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医学护理是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简单介绍了高血压病人护理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和认识误区,分析当前几种比较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给临床医护人员一些具体有效的护理建议。  正常人的血压会随着身体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不同幅度的波动,这种正常范围内的合理波动对身体的危害微乎其微。所谓高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满意指标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