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标逐步实施的今天,全社会都对教师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教师将怎样适应这股改革的潮流,怎样以最和谐的方式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一直是我们教师共同探討的话题。新形势下的教育是要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许多教师也在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我认为,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既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也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种内部冲力,因此,培养情感,并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则是我们应该孜孜以求的一种教学艺术。那么,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在这里,我来简单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以情导情,情感共鸣
  
  刘勰云:“天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载负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感情“移”到教材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又把作品中的“情”移到学生心上,从而重新品味生活,加深爱憎,最终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使之达到“情感共鸣”。语文教学,就是要在这样的意境中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生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完美的个性。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在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 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为此,老师应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景体验、情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在教学中,应做到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情思维。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可采用朗读引发先声夺天,再补充人物及背景材料,增进了解,有感情朗读《一月的衰思》,描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渲染气氛,虽然“周总理”历史的背影离现代中学生可谓久远,但这种强烈的感情的熏陶,有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引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情感、主题、写作等方面的整体把握。
   “情运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洗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腔报国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一缕游子思乡之情;再加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一片真挚友情……,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让学生怦然心动,终有所悟呢?语文课,应抓住这些语言材料,在认知的基础上,领略其中蕴含和传达的丰富情感,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情感。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在激发感情,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竭力创设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以景传情的情景,这样,就可很好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情弦,感染他们的情绪,达到激发感情、情景交融、以景化情的境界。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教材。读着这样文字细腻,语言逼真,情采并发的文章,那春天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就会纷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如此优美的散文,教师可以采用工笔画的方法,加之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入手,从而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与作者共鸣。“春,列为四时之前,它是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一提起春,我们就很容易记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优美诗句。古今中外的迁客骚人,写下过多少难以数计的春的颂歌,就是我们的同学,也能随意背出几首,十几首。现在,我们正快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里,也正如在这个时候,学习散文《春》,一定会更加勾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在《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先生写春的内容可多啦!他写了春天里的草、花、风、雨、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春天的景物的?这些景物的姿态如何?特征怎样……”就这样,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教师与学生都进入了课文。继而,随着作者的感情,学生仿佛走出了教室,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之中,领略着大自然的无限风光……真正做到用心感悟“春天之美”,充分体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艺术魅力。
  
   三、以行树情,内外品格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再者,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看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己心之悟,最是至深。我相信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爱美、赏美、赞美的情感,还必须热爱学生,并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处于困境之中,这不仅是由于教材滞后于实际,而且与传统沿用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第一线教师有开拓创新精神,要与时俱进,吸收新知识,采用新教法。我的实践是,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采用“二近二点”法。所谓“二近二点”法,即教师在讲授书本理论知识时,选用最近发生的、距离学生较近的、贴近学生思想“热点”、社会生活“热点”和学生行为实践“热点”,并
期刊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学生学习英语,“说”的环境要自己创造,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老师讲跟同学说,除此之外,最妙的补足措施就是朗读。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一、朗读的作用    1.朗读是记忆的基础。朗读的过程要经过:准确地识读单词——再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热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所谓“科学”是指反映自然
期刊
摘 要: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所以教师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
期刊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其实数学教学过程还可以这样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
期刊
二十世纪是物质经济时代,二十一世纪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将来国家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取决于教育水平和教育科技。新世纪呼唤学校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中学物理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学物理教學的特殊功能,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不负国家重托,不负人民厚望。    一、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新世纪
期刊
儿童从入学到熟悉和喜欢学校生活,经历了一个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自己与他人及集体关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将儿童的认识进一步清晰化、有意识化并加以提升。为此,在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带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到生命
期刊
摘 要: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 自主学习 政治课堂教学    主体性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培育和完善人的主体性,使之成为时代需要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
期刊
俗话说“人可无识,不可无趣”,这里说的趣当然是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投入全部的热情,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进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长久保持旺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从日常生活中学生能
期刊
二十世纪末,《北京文学》发表了“忧思中国语文教学”的专栏文章,由此引发了文学界、学术界有识之士对现行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含金量高的大讨论,来自四面八方的观念,可谓仁者見仁,智者见智,但概括起来无非是:教师拼命获取的一无所有,学生不希望得到的却负荷了许多;应试知识大行其道,真正的知识没有一席之地;教师虚度了光阴,学生的个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甚至不同程度地将充满人性之美、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