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里的老人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er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奥多因为在世时做过一些坏事,死后便进入了地狱。在地狱里,他受尽了折磨,幡然悔悟,决心要好好改变自己,于是表现越来越好。
  后来,上帝见西奥多真心悔改了,就批准他来到了天堂。天堂里没有争斗也没有嫉妒,更没有可怕的陷害,到处都歌舞升平,人们也都和睦相处。西奥多兴奋地大喊起来:“我到天堂了,我终于来到天堂了!”他的叫声引起了一个老人的注意,老人看上去非常和蔼慈祥,但他的目光和神态却十分的萎靡不振,他正懒懒地坐在一座大房子外面晒太阳,听到西奥多的叫喊声,他慢悠悠地问道:“你在说什么?”西奥多又兴奋地告诉他说:“我说我终于到了天堂了,我可盼了很久了,天堂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没想到,老人却吃惊地问:“什么?你说这里是天堂?我怎么从来没有感受到?”西奥多也很吃惊,他纳闷地问老人说:“是呀,上帝亲自把我从地狱带到这里来的,难道你不知道这里是天堂?”老人好奇地问:“你是从地狱来的?我没去过地狱,我活着时因为冲进火灾中救人而被烧死了,刚一死去我就来到了这里,已经住了70多年了,我从来不知道这里是天堂。”
  西奥多点点头,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对老人说:“这里的确是天堂,你之所以没有感受到天堂的幸福,是因为你从未经历过地狱的痛苦。”没错,只有经历过漫长的黑夜,才能真正明白光明的宝贵;只有经历过内心的痛苦,才能深刻体会幸福的滋味。
  【哲理思索】
  有的人不知道地狱的模样,就算身處天堂也不懂得珍惜与感恩;而真正经历过地狱折磨的人,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幸福。黑夜能够给你黑色的眼睛,用它来寻找到的光明会更加光彩夺目。
  【写作方向】
  地狱与天堂;黑暗与光明;乐观;珍惜;磨难;历练……
其他文献
近日,有关袁隆平用英语流利演讲的新闻引发全民热议,年近90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语向全世界分享自己的“杂交水稻”梦想。  很多网友评论说,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才是中国真正的骄傲,还有人觉得袁隆平耄耋之年在科研一线操劳太辛苦,应该给“袁隆平们”更好的待遇。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国家还真给了袁隆平“不凡”的待遇。在青岛,就有一座属于袁隆平的“豪宅”。  这座“豪宅”坐落在青岛市李沧区的青岛国际院士港,大喷泉
期刊
1994年,王明清的女儿走失了,从此以后他就踏上了23年的寻亲路。王明清是一名网约车司机,他的车贴满了寻人启事,每天辗转于成都的大街小巷。他觉得有生之年一定能找到女儿,当女儿坐上他的车并认出父亲的那一刻,将是人生最完美的时刻。  从2015年起,王明清当起了网约车司机,他的车很容易辨认出来,白色的汽车后面贴着红色的寻人启事,打开车门,里面也贴了寻人启事,汽车的中控屏幕不停播放着媒体采访王明清寻亲的
期刊
【就事论事】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远没有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一辆贴满寻人启事的网约车,不止是在充当一个载人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一位父亲满满的寻女寄托。王明清相信,终有一天这辆网约车能够搭载到自己的女儿,透过这辆网约车,我们能够看到一条坚持了23年的寻亲路,看到一位父亲的悔恨与自责,看到众人的点滴援助,看到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希望。  所有无法割舍的,都硬生生地压在一张单薄的照片里。  ——题记  白衬
期刊
【古籍概览】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二十卷,韩非撰。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大都出自韩非之手,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該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而没有仁爱,强调以法治国,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
期刊
【就事论事】  尽管人与人之间性别会有所不同,国籍会有所不同,种族会有所不同,但人们体内流动的热血温度却是相同的。哈萨克斯坦小伙就用自己的善良之血,浇灌了中国人的心田,融汇了两国人民的真情。  拨动心弦的炫耀  沙洋县纪山中学 李诗怡  一个人最大的炫耀既不是财富,也不是地位,更不是权力,而是理解、体谅和善良。  前几天,我在妈妈手机微信上的“好文推荐”里看到这样一篇微小说,题目是“最大的炫耀”,
期刊
唐代杜羔,在贞元年间登进士第,后官至工部尚书,赠右仆射,很有才能。其为官从政,颇有建树,深为人们称赞。而杜羔之所以能登进士第,走上仕途,还多亏了他的妻子呢。因为杜羔的妻子很有才华,曾写下了三首当时被人们传诵一时的劝夫诗。  那还是在杜羔未中进士的时候。因为唐代的进士每年都要到长安去考试,这一年,杜羔也去了长安,可是却名落孙山,只好打点行装回家。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家中,他的妻子知道了,马上提笔写了一
期刊
一对到英国去探亲的老夫妻,因语言问题,他们除在儿子的居所周围转转外,从不走远。难得到国外一次,有一天,他们在儿子媳妇上班后,决定出门欣赏一下伦敦的风光。  沿泰晤士河行走,无意中,两位老人发现,那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上,不时会出现一两枚硬币,静悄悄地,在阳光下闪着光亮。可从硬币边上走过的人,一个个熟视无睹,没有一个人弯腰去捡。  “英国人真有钱啊!”两位老人感叹。又觉得这些钱扔在地上太可惜了,决定捡起
期刊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纪孝行》  【编辑解读】  《孝经》中的这段话告诉人们:真正的孝道,是要以最大的敬意去侍奉父母,以最愉悦的心态去奉养父母,父母生病时要怀着忧伤焦虑之心去照料,父母去世时要极尽悲哀,在祭祀亡父亡母时要极尽崇敬肃穆。百善孝为先,对父母尽孝,付出多少都不为过。  水盆里的鱼,轻轻地摆动了一下尾巴,它似乎要说什么,但
期刊
素材导读  一个海外名校的女硕士,回国后一头扎进农村的垃圾堆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就连当地的村民远远地看着她,也十分不理解。但对陈立雯来说,这是一场严肃认真的垃圾分类实验。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垃圾是肮脏的,人们丢弃它、远离它。但陈立雯不这么看,在她的逻辑里,垃圾是由人产生的,她实际不是在和垃圾打交道,是在和人打交道。  这个女子到底有多痴迷于捡垃圾?她已经和垃圾打了超过八年的交道,还在认认真真做
期刊
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于2017年8月8日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钢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中国电子显微镜事业的先驱者”“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开拓者”“我国金属物理专业的奠基人”“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这所有的荣誉和称号,都属于同一个人——柯俊。  柯俊,1917年6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英国伯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