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乱花渐欲迷人眼——试卷评析课现状及剖析
(一) 当前试卷评析课现状透析
考试,作为最直接有效的评价方法,依然是目前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试卷讲评是否有效地开展,对考试的成绩甚至学生后继学习的深入都有着较大的调控作用。每次期末复习阶段,总见教师课后埋头批试卷,课堂上唾沫横飞地讲试卷,台下的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或忙着改个不停。很多题目做了又做,错了又错。究其原因,教师在试卷讲评时忽视了讲评实效,只求速度和数量,把讲评改成了粗略的校对。细心观察,试卷评析课不外乎三种情况:
1. 教师把答案从头到尾报一遍,尤其是讲评形近字、同音字填空,干脆报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等;
2. 教师逐一报答案时作出一些分析,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么答;
3. 教师不仅会分析,还会举一反三,从一道题中引申出同类的题来。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课堂上的主角总是教师,学生只是听众,一堂课下来,教师往往讲得浑身冒汗,嗓子嘶哑,学生在试卷上改得满满,但效果呢?是值得置疑的。
(二) 试卷评析低效原因
试卷评析课出现上述令人揪心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试卷评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对试卷评析课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很多教师认为,试卷评析简言之就是答案校对,无技术技巧可言,更有甚者,认为试卷评析无关紧要,课前不作任何准备,上课铃响,就拿起试卷进入课堂,从头到尾报答案,偶尔挑几题写在黑板上,若在课堂上碰到有争议的题,教师还要手忙脚乱地再借助词典、电脑等工具。
2. 试卷评析犹如路边之草。该课型不是语文课型中的主流课型,缺少研究,也很少对这种课型进行听课交流活动。因此,对怎样上试卷评析课感到茫然,走进课堂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40分钟讲完整张试卷,就题论题,把该讲的、不需讲的统统塞给学生,若学生改不及还不忘批评几句。
殊不知,这样的评析课事倍功半,弊端多多。
1. 它违背了新课程中关于师生关系的阐述。以教师一言堂的评析课来看,教师无疑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一最基本的理念,失去了教师导的作用。
2. 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占据了所有课堂空间,学生没机会与知识直接对话,更不能进行有效的探究反思,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知识的容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出,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
3. 不利于知识的获得,教师滔滔不绝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人脑根本无法把排成一路纵队行军而过的大量知识记住,对知识的掌握只是一闪而过,似是而非,因此会出现有些知识一错再错的现象。
二、 一枝一叶总关情——试卷评析策略
为了使试卷评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小结。尤其在迎接市毕业调研考试复习阶段,我深刻体会到,试卷评析要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把评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 润物细无声——自评究因
学生刚拿到批阅后的试卷,教师该让学生独立找出自己出错之处,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所出现的错处也不同。即使错题相同的同学出错的原因也不一定一致,有的是审题不清,有的是记忆错误,知识点模糊,也有的是因为粗心,或拓展阅读与积累少,所以更该让学生自己分析出错原因,并做好旁注。深入自主地对出错原因作细致的分析,这一过程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或其他测验、作业中,再碰到类似题型或知识点,学生就能很自然地减少或不再犯同样的错。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独立作错题分析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且在自我分析订正时,有一个反思、推敲的过程,这比在课堂上光听老师讲,听后改强得多。
[情景回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卷下发,我照例让学生先作错因分析。在看拼音 “yǐn bì” 写词中出错的周同学面对红色的叉叉嘀咕着:“这个词我和课堂作业本中写法一样,怎么那边老师给我打钩,这里却打叉呢?”听到嘀咕声的我当即就把她的课堂作业本打开,想弄个究竟。
[错因分析]原来她在本子中第一遍写成了“隐敝”,经订正后,出现了黑笔写的“隐蔽”。教师批阅后让她在旁边再写两遍,以加深印象,还特别强调“蔽”中的一竖。没想到订正通过后的她,心不在焉地用蓝笔写了两遍“隐敝”,且一直留在记忆中。
[自查所得]此时,她深知对订正马虎不得,在对该题的错因分析中她认真地写道:“因订正不重视而记了错词,真不该。”之后的一段时间,每次提到“隐蔽”一词的写法,她总表现得很积极。更可喜的是,从这以后,她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作业中,总能认真对待。对错题进行自我分析,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一个学生可能在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这种“恍然大悟”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在儿童的意识里逐渐积累起来的。
在学生自我分析阶段,教师该对得分率低的试题认真查找失分原因,分析归纳造成学生答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或审题不清,或知识缺漏,或语言表达,或卷面书写,或心理因素),以此发现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这一举措更为在评析课中的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授人以渔——有取舍 求延展
在学生自我订正、自找错因、教师阅卷后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在试卷评析课中就可有选择、分主次地与学生共同探究卷中题目。在讲评时,不只在校对答案,可把重点放在与学生探讨为什么可这样解答,出题者意图是什么,如何表达最贴切,个别开放性试题则可寻找多元解答……尤其是讲解基础题时,不仅仅停留在告诉学生该题答案是什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而这一个“为什么”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因为学生经过考试后自我分析这一过程,已经有自己的想法,能说出个所以然,当然最后教师少不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小结,在小结中,一定要让学生把握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方法,所谓“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1. 如对于阅读题的评析,不仅要与短文对话,明白该回答什么,更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规律。一般,阅读理解考题设置分三个层次。即文本之中,文本之上,文本之外。对于文本之中的考题,要学生学会严格依据文本、深入文本,进行认知、筛选,找到准确的答案。对于文本之上的题目,学生答题时要立足于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发挥。而对于文本之外的题目,学生答题时,要调动语文积累,大胆发挥,言之成理。善用比较法,教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审题,学会抓题目中的关键词;在比较中学会优化自己的答案;在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认知弱点;从而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试卷评析课和其他课型一样,仍强调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讲评课变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才能使评析课取得最佳效果。
2. 在每份试卷中,有一定量的题目具有延展性,教师该把握这类题目通过拓展,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真正地把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得以提升。以选择正确的字填入括号为例,在评析时,不仅仅停留在选哪个字上,该讨论为什么选这个,从理解词语的意思出发,还可用再为该字找朋友的方法加以巩固。
3.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内容是以手为话题写一件事。教师在评析课中除了组织讨论如何写好这篇作文外,还可让学生思考类似的写作思路还可取哪些题材,学生自然能想到眼睛、目光等,从而在周记或成长日记中,写以眼睛、目光为话题的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这样的延展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试卷评析应该进行大容量、广角度、深层次的讲评。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要帮助学生借题发挥、类比延伸,通过典型的例子,联系到若干相关或相同的其他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力争讲活一题,就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 映日荷花别样红——能反思 会积累
经过评析,再对照错题及独立订正的题目,很多学生能恍然大悟,尤其是高段学生。因此,在试卷分析课后,让学生作自我反思很有必要。学生的自我反思能成为下一阶段学习的导航灯、指路人。
试卷评析课后,不忘让学生综观整张试卷作分析,填写评价表。寻出真正不懂的题目,写在积累本上,平时多翻,通过看、读、记,做到真正地熟记于心。
表格如下:
细读学生的反思,他们有的用陈述句式,有的用感叹句式,有的则用警句告诫自己,为自己粗心一时看不清题意而后悔自责;为同桌不应该的失分而惋惜,并能鼓励考试不理想的同学。这里摘几句学生的赠言:吃一堑,长一智;风雨过后是彩虹;痛了,恨了,更该记在心上了……
通过写赠言和寄语,旨在用这种形式激励学生,同时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探索试卷讲评的有效策略是重要的、必要的、有着实际意义的活动。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从中受益匪浅。试卷讲评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今后的学习应该更注意什么、加强什么、改进什么,让学生获得应当获得的语文综合素养。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315400)
(一) 当前试卷评析课现状透析
考试,作为最直接有效的评价方法,依然是目前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试卷讲评是否有效地开展,对考试的成绩甚至学生后继学习的深入都有着较大的调控作用。每次期末复习阶段,总见教师课后埋头批试卷,课堂上唾沫横飞地讲试卷,台下的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或忙着改个不停。很多题目做了又做,错了又错。究其原因,教师在试卷讲评时忽视了讲评实效,只求速度和数量,把讲评改成了粗略的校对。细心观察,试卷评析课不外乎三种情况:
1. 教师把答案从头到尾报一遍,尤其是讲评形近字、同音字填空,干脆报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等;
2. 教师逐一报答案时作出一些分析,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么答;
3. 教师不仅会分析,还会举一反三,从一道题中引申出同类的题来。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课堂上的主角总是教师,学生只是听众,一堂课下来,教师往往讲得浑身冒汗,嗓子嘶哑,学生在试卷上改得满满,但效果呢?是值得置疑的。
(二) 试卷评析低效原因
试卷评析课出现上述令人揪心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试卷评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对试卷评析课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很多教师认为,试卷评析简言之就是答案校对,无技术技巧可言,更有甚者,认为试卷评析无关紧要,课前不作任何准备,上课铃响,就拿起试卷进入课堂,从头到尾报答案,偶尔挑几题写在黑板上,若在课堂上碰到有争议的题,教师还要手忙脚乱地再借助词典、电脑等工具。
2. 试卷评析犹如路边之草。该课型不是语文课型中的主流课型,缺少研究,也很少对这种课型进行听课交流活动。因此,对怎样上试卷评析课感到茫然,走进课堂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40分钟讲完整张试卷,就题论题,把该讲的、不需讲的统统塞给学生,若学生改不及还不忘批评几句。
殊不知,这样的评析课事倍功半,弊端多多。
1. 它违背了新课程中关于师生关系的阐述。以教师一言堂的评析课来看,教师无疑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一最基本的理念,失去了教师导的作用。
2. 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占据了所有课堂空间,学生没机会与知识直接对话,更不能进行有效的探究反思,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知识的容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出,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
3. 不利于知识的获得,教师滔滔不绝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人脑根本无法把排成一路纵队行军而过的大量知识记住,对知识的掌握只是一闪而过,似是而非,因此会出现有些知识一错再错的现象。
二、 一枝一叶总关情——试卷评析策略
为了使试卷评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小结。尤其在迎接市毕业调研考试复习阶段,我深刻体会到,试卷评析要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把评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 润物细无声——自评究因
学生刚拿到批阅后的试卷,教师该让学生独立找出自己出错之处,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所出现的错处也不同。即使错题相同的同学出错的原因也不一定一致,有的是审题不清,有的是记忆错误,知识点模糊,也有的是因为粗心,或拓展阅读与积累少,所以更该让学生自己分析出错原因,并做好旁注。深入自主地对出错原因作细致的分析,这一过程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或其他测验、作业中,再碰到类似题型或知识点,学生就能很自然地减少或不再犯同样的错。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独立作错题分析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且在自我分析订正时,有一个反思、推敲的过程,这比在课堂上光听老师讲,听后改强得多。
[情景回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卷下发,我照例让学生先作错因分析。在看拼音 “yǐn bì” 写词中出错的周同学面对红色的叉叉嘀咕着:“这个词我和课堂作业本中写法一样,怎么那边老师给我打钩,这里却打叉呢?”听到嘀咕声的我当即就把她的课堂作业本打开,想弄个究竟。
[错因分析]原来她在本子中第一遍写成了“隐敝”,经订正后,出现了黑笔写的“隐蔽”。教师批阅后让她在旁边再写两遍,以加深印象,还特别强调“蔽”中的一竖。没想到订正通过后的她,心不在焉地用蓝笔写了两遍“隐敝”,且一直留在记忆中。
[自查所得]此时,她深知对订正马虎不得,在对该题的错因分析中她认真地写道:“因订正不重视而记了错词,真不该。”之后的一段时间,每次提到“隐蔽”一词的写法,她总表现得很积极。更可喜的是,从这以后,她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作业中,总能认真对待。对错题进行自我分析,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一个学生可能在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这种“恍然大悟”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在儿童的意识里逐渐积累起来的。
在学生自我分析阶段,教师该对得分率低的试题认真查找失分原因,分析归纳造成学生答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或审题不清,或知识缺漏,或语言表达,或卷面书写,或心理因素),以此发现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这一举措更为在评析课中的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授人以渔——有取舍 求延展
在学生自我订正、自找错因、教师阅卷后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在试卷评析课中就可有选择、分主次地与学生共同探究卷中题目。在讲评时,不只在校对答案,可把重点放在与学生探讨为什么可这样解答,出题者意图是什么,如何表达最贴切,个别开放性试题则可寻找多元解答……尤其是讲解基础题时,不仅仅停留在告诉学生该题答案是什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而这一个“为什么”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因为学生经过考试后自我分析这一过程,已经有自己的想法,能说出个所以然,当然最后教师少不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小结,在小结中,一定要让学生把握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方法,所谓“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1. 如对于阅读题的评析,不仅要与短文对话,明白该回答什么,更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规律。一般,阅读理解考题设置分三个层次。即文本之中,文本之上,文本之外。对于文本之中的考题,要学生学会严格依据文本、深入文本,进行认知、筛选,找到准确的答案。对于文本之上的题目,学生答题时要立足于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发挥。而对于文本之外的题目,学生答题时,要调动语文积累,大胆发挥,言之成理。善用比较法,教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审题,学会抓题目中的关键词;在比较中学会优化自己的答案;在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认知弱点;从而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试卷评析课和其他课型一样,仍强调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讲评课变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才能使评析课取得最佳效果。
2. 在每份试卷中,有一定量的题目具有延展性,教师该把握这类题目通过拓展,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真正地把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得以提升。以选择正确的字填入括号为例,在评析时,不仅仅停留在选哪个字上,该讨论为什么选这个,从理解词语的意思出发,还可用再为该字找朋友的方法加以巩固。
3.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内容是以手为话题写一件事。教师在评析课中除了组织讨论如何写好这篇作文外,还可让学生思考类似的写作思路还可取哪些题材,学生自然能想到眼睛、目光等,从而在周记或成长日记中,写以眼睛、目光为话题的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这样的延展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试卷评析应该进行大容量、广角度、深层次的讲评。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要帮助学生借题发挥、类比延伸,通过典型的例子,联系到若干相关或相同的其他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力争讲活一题,就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 映日荷花别样红——能反思 会积累
经过评析,再对照错题及独立订正的题目,很多学生能恍然大悟,尤其是高段学生。因此,在试卷分析课后,让学生作自我反思很有必要。学生的自我反思能成为下一阶段学习的导航灯、指路人。
试卷评析课后,不忘让学生综观整张试卷作分析,填写评价表。寻出真正不懂的题目,写在积累本上,平时多翻,通过看、读、记,做到真正地熟记于心。
表格如下:
细读学生的反思,他们有的用陈述句式,有的用感叹句式,有的则用警句告诫自己,为自己粗心一时看不清题意而后悔自责;为同桌不应该的失分而惋惜,并能鼓励考试不理想的同学。这里摘几句学生的赠言:吃一堑,长一智;风雨过后是彩虹;痛了,恨了,更该记在心上了……
通过写赠言和寄语,旨在用这种形式激励学生,同时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探索试卷讲评的有效策略是重要的、必要的、有着实际意义的活动。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从中受益匪浅。试卷讲评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今后的学习应该更注意什么、加强什么、改进什么,让学生获得应当获得的语文综合素养。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