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张悟本、李一等欺世盗名的“养生大师”被媒体曝光后,2010年12月29日,央视《焦点访谈》对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院长刘逢军的“医术”和“资质”进行了揭露。
这位连从医经历都造假的院长,竟然宣称能通过养生调理根治绝症,并且可以隔空望诊,通过照片就可以望诊。
作为中医养生的圈内人,看了这样的“神奇医术”,也不免想“班门弄斧”,给大道堂做做“望诊”。
坚称“不看病”——气虚
有媒体将刘逢军比作张悟本式的“神医”,两人确有惊人的相似,都知道自身底儿潮,想搞医却底气不足,但又都想从患者身上挣钱,于是就只能从食疗上做文章。凡是找刘逢军购买“食品”者都必须要提前一周进行电话预约,还要签上一份公告合同书。合同书中有这样的重点内容:一个是大道堂不是医疗机构;另一个是,他们的产品属于食品,不是药品。
大道堂为什么要声明这项内容呢?明眼人一看便知,大道堂是在有意逃避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及其行为的责任。这些年政府对于非法行医的监管越来越严,很多非法行医者为了在城镇行医又不被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千方百计逃避政府打击,其技术人员不具备行医资格便声称是在养生,其产品不具备药品批准手续就声称是食品。看来,刘逢军早就意识到了其行为的性质,并且知道其后果,因此想出上述办法对付政府的监管。然而,这种愚蠢的举动毕竟是在掩耳盗铃,只能欺骗那些缺乏常识的人们。
3个小时望诊254人——
太不“中医”了
刘逢军在与其销售对象接触时,看几眼对方,便开出“食品”方,全程不超过一分钟。刘逢军在其书中这样解释他的“望诊”:“3个小时望诊254人,靠的是《易经》的高度哲学抽象法和全息论。”
那么,中医“望诊”真的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吗?
在中医诊疗体系中,望诊是指中医大夫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排泄物、小儿指纹等的异常变化,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
望诊的重点在望神、望面色和舌诊。因面、舌的各种表现,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脏腑功能变化,而全身神气的存、失又是生死吉凶的重要指征。在临床上,掌握望神、望色和望舌,并结合形态、头面五官、皮肤等望诊方法,可对脏腑病变的诊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而刘逢军却只是对患者“看上几眼”,就连中医起码要看的舌象都不进行望诊,这种行为太不“中医”了!
隔空望诊≈相面算命
中医看病还有个规矩,叫作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临床上,望诊只有同闻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保证中医大夫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并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像刘逢军打着望诊的幌子,根本不进行闻诊、问诊、切诊,不可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因而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的望诊过程纯属装样子糊弄患者。
再者,中医望诊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诊察疾病的方法。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脉(五体)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耳为肾之窍。因此,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推断内脏的变化,同时还可反映全身精气的盈亏。精、气、神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头部和双目,兼反映于全身形态、语言气息、面部色泽乃至脉象、舌象等方面。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征象;精亏、气虚、神耗,是疾病的表现和原因。因此,望诊不仅可诊察内脏病变,还可了解人体精、气、神的动态变化情况。
刘逢军与每个患者接触的时间大都不足一分钟,而中医大夫实施望诊的内容非常丰富,这些内容在一分钟之内绝不可能完成,否则就是敷衍了事,对患者不负责任。更有甚者,刘逢军还曾宣称可以通过看照片为人望诊。这种荒唐的举动使人联想到相面算命之类的活动,他口口声声说,能用中医养生调理为人根治绝症,而请问一张照片能有多少可信性,照片所提供的病理信息与中医大夫亲眼观察患者本人所获取的病理信息会有很大的差异,面对这样一个基本常识,难道刘逢军不知道吗?其实他不是不知道,他就是想利用某些患者就医不便的畏难心态,更多地向这些患者推销大道堂的产品。只要能够把产品卖出去,什么样的销售形式都无所谓,这恐怕就是大道堂的生意经。
千人一方——“辨证论治”哪去了
传统中医大夫运用四诊合参之后,还要进行辨证论治,最后根据不同证型开出相应的中药处方。比如:四诊所获的病理信息综合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治疗原则就应当为行气化瘀,开中药配方时就要以行气药和化瘀药为主。换句话说,中医大夫给每个患者的处方用药因人而异,不应当出现“千人一方”的局面。而刘逢军在给人望诊后,大道堂一律推荐其自制的食疗产品——养生宝,他们这种做法显然是在推销产品,而非按照中医因人而异的原则为人养生调理。不论患者是什么情形,最终都要购买大道堂的养生宝,既然如此,那还装模作样地望什么诊?直接就开票购买养生宝,赚钱的效率不更高吗?
近些年来,广大患者对“看病难,看病贵”十分不满,而且非常担心医疗机构的药品与手术等疗法会带来严重反应,很多人不得已把维护健康的希望转向养生保健领域,于是养生保健商业机构迅速崛起,但由于相关政府机构对其监管滞后,导致此类机构良莠不齐,不法商人常常假借中医之名兜售劣质服务或产品,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刘逢军的大道堂就是此类机构,利用广大患者对中医药保健技术的信任,骗取患者的钱财。
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的今天,广大患者务必认清那些江湖术士的真实面目,以免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这位连从医经历都造假的院长,竟然宣称能通过养生调理根治绝症,并且可以隔空望诊,通过照片就可以望诊。
作为中医养生的圈内人,看了这样的“神奇医术”,也不免想“班门弄斧”,给大道堂做做“望诊”。
坚称“不看病”——气虚
有媒体将刘逢军比作张悟本式的“神医”,两人确有惊人的相似,都知道自身底儿潮,想搞医却底气不足,但又都想从患者身上挣钱,于是就只能从食疗上做文章。凡是找刘逢军购买“食品”者都必须要提前一周进行电话预约,还要签上一份公告合同书。合同书中有这样的重点内容:一个是大道堂不是医疗机构;另一个是,他们的产品属于食品,不是药品。
大道堂为什么要声明这项内容呢?明眼人一看便知,大道堂是在有意逃避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及其行为的责任。这些年政府对于非法行医的监管越来越严,很多非法行医者为了在城镇行医又不被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千方百计逃避政府打击,其技术人员不具备行医资格便声称是在养生,其产品不具备药品批准手续就声称是食品。看来,刘逢军早就意识到了其行为的性质,并且知道其后果,因此想出上述办法对付政府的监管。然而,这种愚蠢的举动毕竟是在掩耳盗铃,只能欺骗那些缺乏常识的人们。
3个小时望诊254人——
太不“中医”了
刘逢军在与其销售对象接触时,看几眼对方,便开出“食品”方,全程不超过一分钟。刘逢军在其书中这样解释他的“望诊”:“3个小时望诊254人,靠的是《易经》的高度哲学抽象法和全息论。”
那么,中医“望诊”真的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吗?
在中医诊疗体系中,望诊是指中医大夫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排泄物、小儿指纹等的异常变化,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
望诊的重点在望神、望面色和舌诊。因面、舌的各种表现,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脏腑功能变化,而全身神气的存、失又是生死吉凶的重要指征。在临床上,掌握望神、望色和望舌,并结合形态、头面五官、皮肤等望诊方法,可对脏腑病变的诊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而刘逢军却只是对患者“看上几眼”,就连中医起码要看的舌象都不进行望诊,这种行为太不“中医”了!
隔空望诊≈相面算命
中医看病还有个规矩,叫作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临床上,望诊只有同闻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保证中医大夫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并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像刘逢军打着望诊的幌子,根本不进行闻诊、问诊、切诊,不可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因而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的望诊过程纯属装样子糊弄患者。
再者,中医望诊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诊察疾病的方法。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脉(五体)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耳为肾之窍。因此,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推断内脏的变化,同时还可反映全身精气的盈亏。精、气、神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头部和双目,兼反映于全身形态、语言气息、面部色泽乃至脉象、舌象等方面。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征象;精亏、气虚、神耗,是疾病的表现和原因。因此,望诊不仅可诊察内脏病变,还可了解人体精、气、神的动态变化情况。
刘逢军与每个患者接触的时间大都不足一分钟,而中医大夫实施望诊的内容非常丰富,这些内容在一分钟之内绝不可能完成,否则就是敷衍了事,对患者不负责任。更有甚者,刘逢军还曾宣称可以通过看照片为人望诊。这种荒唐的举动使人联想到相面算命之类的活动,他口口声声说,能用中医养生调理为人根治绝症,而请问一张照片能有多少可信性,照片所提供的病理信息与中医大夫亲眼观察患者本人所获取的病理信息会有很大的差异,面对这样一个基本常识,难道刘逢军不知道吗?其实他不是不知道,他就是想利用某些患者就医不便的畏难心态,更多地向这些患者推销大道堂的产品。只要能够把产品卖出去,什么样的销售形式都无所谓,这恐怕就是大道堂的生意经。
千人一方——“辨证论治”哪去了
传统中医大夫运用四诊合参之后,还要进行辨证论治,最后根据不同证型开出相应的中药处方。比如:四诊所获的病理信息综合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治疗原则就应当为行气化瘀,开中药配方时就要以行气药和化瘀药为主。换句话说,中医大夫给每个患者的处方用药因人而异,不应当出现“千人一方”的局面。而刘逢军在给人望诊后,大道堂一律推荐其自制的食疗产品——养生宝,他们这种做法显然是在推销产品,而非按照中医因人而异的原则为人养生调理。不论患者是什么情形,最终都要购买大道堂的养生宝,既然如此,那还装模作样地望什么诊?直接就开票购买养生宝,赚钱的效率不更高吗?
近些年来,广大患者对“看病难,看病贵”十分不满,而且非常担心医疗机构的药品与手术等疗法会带来严重反应,很多人不得已把维护健康的希望转向养生保健领域,于是养生保健商业机构迅速崛起,但由于相关政府机构对其监管滞后,导致此类机构良莠不齐,不法商人常常假借中医之名兜售劣质服务或产品,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刘逢军的大道堂就是此类机构,利用广大患者对中医药保健技术的信任,骗取患者的钱财。
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的今天,广大患者务必认清那些江湖术士的真实面目,以免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