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论坛”主持人的话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自2013年起设立“尼采论坛”与“海德格尔论坛”,按年度轮流进行,时间通常在每年下半年911月期间。2015年11月78日,第二次“海德格尔论坛”举行,我们照例邀请了四位国内外重要哲学家参加论坛。本次论坛特邀的报告人有:美国波士顿学院约翰·萨利斯(John Sallis)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君特·菲加尔(Günter Figal)教授,山东大学张祥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本校张振华博士、梁家荣教授、韩潮教授、孙周兴教授依次对上列四位报告人的报告做了点评。
  萨利斯教授的报告《聚集的语言:海德格尔与日本人的对话》涉及《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中的《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一文,即海德格尔与日本人手冢富雄的一次谈话。这个谈话不仅是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的重要文献,而且也经常被当作东西方思想比较和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备受关注。这次由一位美国哲学家来参与,就更显示出复杂的多元思想文化阐释的解释学意义。菲加尔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论居住:有关人类生活、建筑物和空间的思考》的报告,所涉文本主要是海德格尔的《筑·居·思》一文,后者早已被视为“建筑现象学”的经典文本而得到广泛的讨论。菲加尔教授的报告从“物”、“位置”、“空间”等主题入手来探讨“居住”(Wohnen)问题,试图把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修正为自然状态意义上的“居住”。在第三个报告《“家”的歧异——海德格尔“家”哲理的阐发和评析》中,张祥龙教授从儒家立场出发批判海德格尔思想的“家”概念,认为海德格尔关于“家”的思想虽然对于西方传统哲学来说颇具新意,但在儒家眼里依然是不够的,未臻儒家孝悌化伦理的诗意境界。第四个报告是张志伟教授的《此在之迷途——关于〈存在与时间〉的得与失》,讨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地位,实际上就是处理海德格尔思想“转向”(Kehre)问题,从而关系到我们对海德格尔思想整体的理解。该报告最后也试图提出和解答“海德格尔克服虚无主义了吗?”这一难题。
  语言、居住、家、转向——本次论坛四个报告所涉及的四大命题,都是海德格尔思想的重大问题,已经被学界反复讨论,但四位报告人对之作了更为深入的创造性阐释。词与物是生活世界的基本意义载体,在经历技术时代的现代性变异之后,如何理解词、物、世界以及人之在世、人之居住等等,都成了思想的当务之急。
其他文献
文章用社会心理理论和演化博弈模型解释了城市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化的决定因素,并且以昆明PX事件为例,用实证数据论证了愤怒、恐惧情绪指数及群体的情绪感染在该类事件中起到的作用,为预防和应对此类事件提出了公共治理的方法。  环境群体性事件;城市;社会心理;演化博弈;公共治理;昆明PX事件  D631.43;C912.6A005708  引言  据中国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介绍
期刊
1792年中尼战争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失败,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一直是中西方纠缠不清的问题。西方不少人认为,它是导致使团访华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方亦有学者持类似观点。检阅相关史料档案后,研究发现,两者之间虽有关联,却无直接关系。东西方体制差异、欠缺了解和互相猜忌,无疑成为导致使团访华失败的致命因素。  中尼战争;马戛尔尼使团;中国;英国  K249.205A004107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
期刊
启蒙时期是德国社会的转型期,也是德国市民社会的形成时期。启蒙精神要求人独立、理性、思考、行动。然而,这是对抽象的、普遍的人的要求。市民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要求却是依附、柔弱、顺从、感性、被动、接受、贞洁。从文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出发,分析启蒙时期莱辛的戏剧作品,可以看出人在各种变化着的社会关系中作用的改变,也能折射出女性在双重要求下的两难境地。  启蒙;市民道德;女性;莱辛  I516.073A0016
期刊
持续七年(20052013年)的“老城南保卫战”是南京旧城改造运动的转折点,也是南京当代城建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文章以该事件中数度出现的一幅明代古画《南都繁会图卷》为主线,对事件进行剖析,为该事件提供一种新的诠释的可能性——该画卷在2005年以景观雕塑的形式首次介入城市空间,这使画卷中的“场所精神”被唤醒,对“老城南保卫战”的进程产生影响,最终带来画卷中的空间形态、使用方式的回归。  《南都繁会图
期刊
一、 施米特:一个霍布斯主义者?  施米特(Carl Schmitt)最为人知的论点,便是他对“政治”(the political)的界定:政治即划分敌友。人类构成的“世界”,是一个政治的世界,那是因为:“敌人”总是一个事实性存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敌人的坚实可能性”。而“战争,就是敌人的显现形式”,“只要敌人这个概念仍然有效,战争便具有现实的可能性”。①人类不能摆脱敌友划分,这也就意味着,人类无从
期刊
加缪与卡夫卡都对普罗米修斯神话做了新的演绎:加缪以绝望的普罗米修斯对美的感知力与创造力来反抗历史意志与宗教审判,而卡夫卡则以化作山崖的普罗米修斯来预示无法获得神圣审判与救赎的现代人之绝境。加缪的“局外人”默尔索与卡夫卡的“乡下人”K皆非因“罪”被处死,两个现代普罗米修斯神话同两场现代人不得不出席的法庭审判,构成了一次深刻的对话与交锋:加缪强调卡夫卡的作品是“普遍的”,不属于真正伟大的荒诞性作品,而
期刊
文化空间具有双向维度,与文化生产的双重性一脉相承。文化生产是文化硬生产与文化软生产的结合。文化软生产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是不同因子在文化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网络游戏是文化空间软生产的一种形态,对上海文化空间软生产体系的延伸与活跃具有关键作用,其示范效应成为构建上海文化软生产体系的起点。上海文化软生产的集聚是一种“R(现实)&V(虚拟)模式”。文化软生产的发展格局、态势与趋向将牵引上海文化空间格局
期刊
作为同济人的杰出代表,李国豪的70多年的科教人生留给中国高教界和科技界以深远的影响。文章试图结合德国的洪堡教育思想与大学理念来解读作为大学校长的李国豪的办学理念和作为教育宗师的李国豪的教学教育思想。同时也通过李国豪与同济大学的办学实践来分析洪堡教育思想与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对洪堡大学理念的再思考。  “同济魂”;李国豪;洪堡;大学理念  G640A000110  一、 学之师表,国之英
期刊
文章以212名本土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利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工作疏离感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并揭示了中国人传统性在以上影响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疏离感显著负向影响知识收集,且中国人传统性对二者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即高传统性的中国员工更容易因为工作疏离感而减少知识收集;但工作疏离感并不显著负向影响知识贡献,中国人传统性对二者无显著调节作用。  工作疏离感;知识共享;中国人传统性
期刊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时间叙事不仅仅是一种叙事技巧,更多的是一种哲学观念对文本的直接参与。卡夫卡的时间哲学构成其时间叙事体系内各部分之间的本质性关联。卡夫卡的时间叙事技巧与时间哲学在根本上具有不可调和的双重性悖反特征。就时间叙事艺术而言,对立物表现为运动与静止、循环与延宕、断裂与绵延;在更深的时间哲学层面,则是有关永恒与瞬间、艺术时间与日常时间、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行动与徒劳、希望与绝望、存在与虚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