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子与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保罗一家的畸形关系,浓墨重彩地描述保罗与母亲之间的两性爱恋。本文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切入,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简要论述了小说中明显的恋母情结,籍以窥视作家的心理世界与精神轨迹,同时,也对人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劳伦斯;《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1885-1930)的成名作,也是一部带有他早年独特家庭经历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中矿工沃特·莫莱尔一家的畸形关系,正是作者劳伦斯一家生活的写照。《儿子与情人》出版于1913年,当时劳伦斯28岁,这部小说正是劳伦斯对早年生活反思后创作出来的,正因为此,才使得这部作品向读者更多地展示了劳伦斯精微隐密的心理世界,这个世界幽邃而复杂,甚至是扑朔迷离的,充满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但它却密切地联系着劳伦斯的艺术创作,对深入理解劳伦斯的许多作品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精神创伤——文学创作的精神源泉
  
  二十世纪以来,众多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艺术家早年的某种精神创伤可能是他从事艺术创造的精神源泉,那些在早年生活中留下伤口的艺术家们,在逃避和寂寞中寻求着某种补偿,他们在艺术世界里矢志不移,艰苦磨砺,他们的艺术作品就成为了他们精神创伤的“抚慰剂”,借助于艺术创作来照亮他们心理的阴暗面,消解一直萦绕在心头的精神压抑,通过完成艺术创作最终获得满足和解脱。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曾把这样的艺术家当作逃避现实的精神病患者来对待,文学艺术作品是作家艺术家隐藏在无意识当中的欲望变形后的升华。
  
  二、早年经历——《儿子与情人》的模板
  
  在劳伦斯的早年生活经历中,是否也存在着某种精神创伤;在他精神世界的幽闭之处,是否也存在着某种有目的、有意志的幻想,从而使他在艺术世界中矢志不移地寻求某种解脱和满足?
  劳伦斯于1885年9月11日诞生在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一个矿工家庭。父亲是矿工,缺少教育,母亲出身于上流社会,有良好的修养。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夫妻二人之间经常吵吵闹闹,丈夫经常在醉酒之后打骂妻子和孩子。敏感的劳伦斯对此十分痛苦与不安,这种生活使得劳伦斯对父亲充满了怨恨,却对母亲充满了同情;而此时,劳伦斯的母亲正是因为婚姻的不幸,将感情更多地投注天真无邪的儿子身上;再加上劳伦斯哥哥的早逝,劳伦斯更加成为母亲感情生活的唯一,既包含了母爱,更多的却是两性之爱。也许是母亲过分溺爱,使劳伦斯长期依赖母亲而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性爱能力。直到1910年11月,母亲病逝后,劳伦斯才挣扎着走出畸形母爱的怪圈。
  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以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角度描绘了小说主人公保罗早年的生活经历。其中,作者以浓厚的笔墨描绘了儿子与母亲的相依相恋,母亲所投注在儿子身上的感情已不再是单纯的母爱亲情,而在更大的程度上应归于男女爱情。劳伦斯以此来探寻人类社会中两性间的相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在孩童与父母的交往中,逐渐凝结在孩童的心间,并对幼稚的童心产生影响。如果这种影响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里形成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以至孩子在长大后也难以从父母所营造的感情怪圈中解脱出来。《儿子与情人》中的儿子(即保罗)毫无疑问闪烁着作者本人早年生活的影子,有着严重的恋母情结。
  
  三、恋母情结——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普斯情结。俄狄普斯之名来自一神话故事:俄狄普斯在不识双亲的情况下杀死父亲,娶母为妻。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情结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弗洛伊德认为,某个主体随着他自身心理的成长与发育,这个主体便进入他生命的最重要的时期,即性欲潜伏期,这时,主体便不再被“俄狄浦斯情结”所包围,这就是恋母情结的消除与隐退时期,即自恋的阶段。当然,恋母情结的消除并不意味着从主体中完全消失,这一情结将作为永难磨灭的心理创伤留在主体日益成长的心灵当中。
  这其实正是作家自我的矛盾,是作家心灵冲突的外在反映:一方面是爱恋与欲望,一方面却是恐惧与排斥;一方面是恋母情结的早年精神创伤,一方面却是俄狄浦斯情势的隐退与自恋意识的觉醒。正是这样的内心冲突才使作家劳伦斯把葛楚德太太塑造成一个对儿子抱有畸形爱恋的母亲,这个人物形象并对儿子所交的女友表现出了神经质般的妒忌和排斥。
  保罗结识的第一个女友是他的同学米丽安。母亲葛楚德和保罗谈到米丽安时,保罗说:“你老了,妈妈,可是我们却年轻。”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葛楚德,她绝望地回答道:“是的,我非常知道——我老了。所以我得站开——我不再和你有什么关系了。你只要我侍候你,剩下的都是米丽安的。”最后葛楚德把头放在保罗的肩上,哭哭啼啼地说:“我可以容忍任何人,就是不能容忍她。”同样的一句话,劳伦斯的母亲也这样对他说过。
  同时,劳伦斯也细腻刻画了处于对母亲爱恋和恐惧之中的保罗,他在成长中始终忍受母亲强加给他的爱恋,并最终造成了保罗在成年之后仍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
  
  四、煎熬与逃避——恋母情结的消退与人格的完善
  
  《儿子与情人》中的第一代是瓦尔特·莫莱尔和葛楚德夫妇。瓦尔特原本充满了活力,乐观、讨人喜欢;但是后来却脾气变坏,酗酒打人,成为行尸走肉。妻子葛楚德原本是教师出身,而且又会写诗,她的感情极为丰富、细腻以至敏感。伴随着丈夫的变化,葛楚德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她在资产阶级的教育下希望丈夫成为一位有教养的人;但实际情况是“有三个月她完全快活满意,有六个月她很幸福”,然而这幸福感却逐渐消失了。
  对丈夫的失望使葛楚德在精神上受到压抑,她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起初她钟爱威廉,不幸,威廉早夭,于是她对保罗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保罗则在幼年时崇拜母亲,长大后,他的恋爱生活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在保罗的心中形成了严重的恋母情结。
  但是,保罗一天天的长大,随着自身心理结构的日趋成熟,连同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下,日渐意识到自身欲望的不可实现性,意识到原来自己对母亲的爱欲是不可能的,他就决心放弃这种欲望,试图摆脱恋母情结的包围,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恋母情结的消退。在恋母情结消退的过程中,欲望的主体(保罗)日渐意识到欲望的丧失,但同时对欲望的丧失也感到“焦虑”和“忧郁”。
  保罗的另外一个女朋友叫克拉拉,她是一个注重感官生活的人,身上带着风尘人物的气息,她给保罗以男欢女爱的快乐。克拉拉向保罗揭示了男女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帮他打碎了他母亲加在他身上的枷锁。但是克拉拉缺乏的是精神的一面,也不是保罗的理想伴侣,她的纵情给了保罗以压抑。
  葛楚德早就看出来克拉拉与保罗势必分手,她对保罗说:“是的,我喜欢她。不过你会对她厌倦的,你知道你会的。”这里也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女友的妒忌与排斥。
  在保罗与克拉拉分手后,保罗意识到并对母亲说:“只要你活着,我就找不到合适的人。” 这句话已经表明在保罗心中的恋母情结正在逐渐消退,他已经意识到这层畸形爱恋的根源。在以母亲生命的终结为代价挽回自己的正常,又是作为儿子同是又作为情人的保罗所不愿看到的,于是便激起了心中的“焦虑”和“忧郁”。
  在小说的最后,葛楚德去世了。她生命的终结同时也预示着保罗恋母情结的终结。保罗终于从母亲畸形的爱恋关系中解脱出来,他的人格也得到了相对的完善。
  保罗决定离开家乡,到城市去。“他急转身,向着城市的金色的磷光走去,他紧攥着拳头,闭着嘴。他不想追随他母亲,向那个方向走。他快步走向那发出听不清楚的嗡嗡声的光亮的城市。”
  
  五、结语
  
  综上,本文从《儿子与情人》这部自传体小说的叙事结构入手,分析了其所表现的艺术世界,并依据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简要论述了这篇小说中明显的恋母情结的精神倾向。《儿子与情人》这部书很大程度上取材于劳伦斯的个人生活经验,因此对这部小说的分析也即是对作家劳伦斯早年生活的无意识精神领域作了某种窥探。同时,对于理解劳伦斯的其它作品也有建设性意义。在劳伦斯的作品中,他所探索的人性问题、两性之间的相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迷惘的模糊不清的。
  
  参考文献:
  [1]Leech and Short.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
  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Laurence. D. H. Sons and Lovers.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3]查尔斯·米尔斯·盖雷:《英美文学与艺术中的古典神话》,北塔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4]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理哲学》,杨韶刚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5]弗洛伊德:《释梦》,孙名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殷企平等:《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在各学科中展开。对于政治理论教学,多媒体技术使其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应用至今,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对策,是适应政治理论教学改革,提高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政治理论;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教学内
期刊
摘要:推行村民自治使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形成了以村为主体,村干部依据自治章程、合同、制度管理,村民积极参与和监督的村民自治计划生育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 计划生育; 村民自治; 对策    村民自治,即农村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我国1982年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村民
期刊
如何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任务十分艰巨。要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除政策对头外,还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探索新的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是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组织工作创新的需要。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党组织,发挥其在个体私营企业党建中的积极作用,作为一种探索是有益的。  第一,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党组织有利于确定隶属关系,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党组织体系,从组织
期刊
幼儿美术活动是儿童步入人生的早期的精神活动。绘画伴随儿童成长,反映着人的生命印迹。其实小孩子画画是不同于大人的,他们把画笔当成玩具,把画画当成游戏,在绘画过程中以他们自己的视角反映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他们用画儿来表达他们心中的“话”,所以儿童画充满了天真、稚拙,充满了童真、童趣,。所以解读儿童画不仅是了解儿童心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发展幼儿兴趣、能力、情感、个性、习惯等的有效途径
期刊
摘要: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评价是指运用各种可行的方法,对其投资成果进行分析和考核,主要目的是客观反映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水平,以便正确认识和衡量投资活动的成败或其预期成果的大小。本文从从速度、质量、成本和比率等几个方面,建立了军队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关键词:军队工程;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投资效益指标,是计算、分析、比较和考核投资效益的基本尺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不同角度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外语教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先从自主学习的定义入手,接着结合中国国情谈一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尝试着针对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几条教学建议,希望对中国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主学习;英语教学    引言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它的产生和发展顺应历史的潮流。二十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期刊
摘要:中国当下的休闲消费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整体变革的一部分。这一转变带来了中国百年来审美风尚的一次根本性变化。由以崇高为形态的审美道德教化文化向审丑的、享乐的、消费文化转化。但文化同时又被经济这一相当坚定的力量所控制,消费文化的背后是经济这只无形的手在拨弄。必须有新的健康向上的精神信仰力量不断将之提升,必须有多元的文化选择展开现代文化的多样化层面。  关键词:消费;休闲;文化    一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司马迁《史记》的人文精神,即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经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人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这四种精神值得弘扬。  关键词:弘扬;《史记》;人文;精神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的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第一次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反映了中华民
期刊
摘要:女性主义美学是20世纪下半期以来,在欧美兴起的一种美学思潮,他从性别冲突的角度重新审视西方美学传统,并在对他进行颠覆性的批判中表达女性主义的审美主张。本文从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兴起的背景、原因、对传统美学的批判以及女性主义美学关心的中心性别政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及任务。  关键词:女性主义美学;父权艺术;女性本质;反美学    一、西方女性主义美学的缘起    随着20
期刊
摘 要: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简称漏电保护器,又叫漏电保护开关,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进行保护。   关键词:漏电保护器; 安装; 运行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漏电保护装置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乃至国际电工委员会都先后建立和修订了漏电保护装置的产品标准及其关联标准和法规。在我国漏电保护装置生产厂家众多,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