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心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心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心内科收治患者中抽选,将100例随机分成不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化的静脉滴注及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则于静脉留置针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预后评定效果。结果:干预组预后并发症者3例,占比6.0%,低于26.0%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干预组护理满意率98.0%高于对照组78.0%,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于心内科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总体质量,值得学习。
  【关键词】 心内科 静脉留置针 护理效果
  心内科是临床收治病情复杂、病程长患者的主要科室之一,静脉滴注过程中需反复性穿刺处理,间接加大心血管损伤度。因此,临床研究安全、有效的留置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问世,不但可满足临床治疗、抢救需求,还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疼痛度。为了更好地判定静脉留置针期间的护理效果,本文将我院收治者作为对象,详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调查对象从我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心内科收治患者中抽选,将100例随机分成不同组:对照组50例,男性、女性分别30例、20例,年龄段55-85岁,平均(70.3±1.3)岁;疾病类型:20例高血压,15例冠心病,13例心肌梗死,2例心律失常;干预组50例,男性、女性分别31例、19例,年龄段56-86岁,平均(70.4±1.4)岁;疾病类型:21例高血压,16例冠心病,12例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2组患者年龄段、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静脉滴注及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则于静脉留置针中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
  1.2.1 穿刺
  借助透明贴和静脉留置针,行穿刺处理工作,选择弹性良好、走向直的静脉血管。当然,需避免于患者关节处穿刺,并根据心内科的实际情况观察稀释静脉回流、血液流速等情况,预防静脉栓塞。临床穿刺过程中,需确保一次性成功穿刺,穿刺结束后缓慢粘贴敷贴,再次固定,预防留置针移位,便于更换。
  1.2.2 留置期间护理
  一般情况下,静脉留置针时间处于3-5天之间,最长不超过1周;留置针留置期间,护理人员需详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红肿、静脉炎等症状,观察留置针通畅情况;告知患者禁止随意活动,尽可能的穿戴宽松衣物,预防置管挤压;加强和患者的交流,认真听取患者意见,以及时处理不良事件。
  1.2.3 封管
  针对伴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来说,需于体液滴注完成后及时封管处理,使用药物为肝素盐水;对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征兆患者而言,需即刻使用生理盐水封管。若两次液体滴注间隔时间较长,护理人员需于中途行再次封管处理。
  1.2.4 更换敷料
  待静脉留置结束后,护理人员需每天更换一次敷料。若存在年龄相对较大,且穿刺周出现渗血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2]。当然,该敷料更换前期,护理人员需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待消毒部位彻底干后再行敷料更换处理。
  1.3 评定项目
  临床护理结束后评定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程度,标准:将医院自拟调查问卷发放到患者及其家属手中,填写结束后统计两者总分,即:总分在90分以上表明护理满意,总分在60分以上表明护理比较满意,总分在60分以下表明护理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发症属于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并发症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率有区别:对照组高于干预组,P<0.05,相关数据详见下表。
  2.2 临床护理满意程度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预后护理满意率有区别:对照组低于干预组,P<0.05,相关数据详见下表。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保护患者静脉,预防反复性穿刺,减轻患者疼痛度的效果;并且,该留置针还具有提高药物治疗可靠性,保护患者血管,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的效果。因此,临床疾病治疗中可广泛使用静脉留置针措施,以提高服务质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将静脉留置针用于心内科患者中,预后渗血、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者3例,占比6.0%,低于对照组的26.0%,P<0.05,有区别,说明静脉留置针期间实施穿刺护理、留置期间护理、更换敷料、封管等综合护理措施,可尽早发现静脉炎、导管堵塞等症状;经由医护人员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保护患者血管,预防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符合张金迎等[3]研究成就。
  综上,临床于心内科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总体质量,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淑珍,段雨.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69-70.
  [2]褚伟红.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3):185-185.
  [3]张金迎,侯树贞.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5):647-648,79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统计分析肿瘤患者接受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案后各项身体指标,分析比较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案与常规治疗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随机抽样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01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分别采用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案以及常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护理后的数据可
【摘 要】 目的:探讨对牙体牙髓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18例牙体牙髓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者抑郁评分为57.58±9.37分,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为43.28±5.36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摘 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手术前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依据患者情况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差错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对照组  50例
【摘 要】 近年来,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妇产科这一高医疗纠纷的群体,加强安全管理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安全管理可以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强化医院的整体形象。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加强安全管理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妇产科 护理 安全隐患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人们的
【摘 要】 目的:分析患者颅脑外伤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原因,并对其护理方法作定向总结。结果:现实中,引起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主要同术后硬膜或皮下积液、切口处存在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不当、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等因素相关;对此为避免患者出现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应结合各类因素的基础上,在术前充
【摘 要】 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施行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2组,即对照组(n=43)、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予以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5%,与对照组的72.1%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
【摘 要】 目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皮牵引术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自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60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是采用的皮牵引术进行治疗,其中痊愈的56例,迁延不愈合的4例。结论:皮牵引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常用保守治疗手段,皮牵引护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治疗的结果。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皮牵引术
【摘 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老年痴呆患者使用整体护理干预后对其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痴呆患者共102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0例对照组和52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整体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为(26.5±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3.3±3.4)分,P0.05),有
【摘 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及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摘 要】 目的:对头颈肿瘤患者焦虑及抑郁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头颈肿瘤患者50例,另选取5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的抑郁及焦虑平均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抑郁及焦虑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即患头颈肿瘤的患者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的可能性大于健康人群。头颈肿瘤患者中,年龄<50岁的患者更易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