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英国教育家普德曼说过:“在孩子的心灵中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就是人一生取之不竭的道德资本。”这些名言都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对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我认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创设情境,规范养成教育。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行是不可分的。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坐立姿势、学习用品的摆放、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如弯腰捡起地上的杂物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并非人人能做到、处处能做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习惯,我向学生讲了因为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而被大公司破格录用的故事,使学生知道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弯腰,只是一个小小的纸屑,却折射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所以,在我们班如果谁主动捡起了操场上的纸屑,我会对他大加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弯腰捡拾的好习惯。
  二、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我们可以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三的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
  四、开展评优树先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升旗手”、“争当护旗手”、“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校长小助手”等活动。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五、家校联合,促进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所以,要征得家长的力量,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统一。班里有些小朋友在学校完成作业很认真,书写工整,可是家庭作业书写潦草。时间一长,孩子的字会写不好,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两面性。所以我在家长会上请家长协助检查孩子家庭作业的书写情况,同时讲清了为什么这样做。家长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重点检查书写情况。和家长沟通不一定总是召开家长会,一封告家长书、一个电话都是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桥梁。
  养成教育关乎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前程。让我们记住乌申斯基的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我们为人师者必须以狠抓学生行为习惯为己任,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让我们共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吧!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一方面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情感教育,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精心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加强现代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障;另一方面要钻研新教材,抓纲务本,正确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 思路方法 有效教学 教学模式  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
期刊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
期刊
摘 要:信息迁移类题题型新颖,材料陌生,起点高,落点低,构思别致,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将信息题分类做了阐述,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文字信息迁移 图像信息迁移 图片信息迁移  信息迁移类题是指把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与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设计而成的形式新颖的试题,通常以文字资料、图像、图片(或照片)、表格等为载体,其形式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新信息、新知识,使学生在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后经
期刊
CCTV-10《讲述》栏目曾播放过一个叫“真假瘫痪”的故事,看后感触颇深。  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一生共养育了八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叫桂英,从小体弱多病,因此受到了母亲及姊妹们特别的照顾。特别是她生病的时候,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吃饭有人喂,喝水有人吹,头痒痒了都有人挠,好吃的归她,好玩的归她,母亲哄着,姊妹们让着,最最难得的是可免去下地干活的责任,这对当时的农村孩子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尝着了甜头
期刊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培养 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
期刊
摘 要:语文作业设计如何更好地突出开放性、趣味性、人文性、创新性、发展性,把语文作业设计推向深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天性得以张扬,有待我们语文老师继续努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作业设计 优化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教学中,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还大量存在,反复的听、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和老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呈下降的趋势。这篇文章中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两大方面着手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语文素养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成绩也有所下降。当问到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他们只是感
期刊
摘 要:激励促读——感知:在课堂上把勇气、信心、热情散播给每一个学生,把学生朗读的兴趣“炒”得沸沸扬扬,使课堂上朗读的氛围因老师的只言片语迅速升温。表演促读——感受:孩子们忍俊不禁的表演也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这便是以表演来促进朗读的最大收获——在朗读中感受、在感受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想像促读——感悟:大胆合理地运用想象给文字配“画”,在图画与文本的巧妙联系中,文字变得有声有色,
期刊
初中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但“复习课最难上”却是身边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习题课那样有“成就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复习时能够“温故而知
期刊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对于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