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及实效反馈机制研究

来源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发挥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其责任使然。图书馆要依托自身资源,凸显自己的特色,让"协作的道德"在图书馆生根,让道德教育的"代际互动"在图书馆成为常态,让自身的资源价值成为道德生成的促进剂,并通过实效反馈点、实效反馈方式、实效反馈信息的处理与利用等途径,实现对图书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反馈。
其他文献
美国高校图书馆确立长期战略规划以保障其长远发展,并通过外部认证和馆内自评等质量保障机制对其发展战略规划进行评估。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借此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实现战
图书馆本质观具有应然的走向。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历史发展过程表现的权力“道德教化”的本质属性、图书馆历史延续的本质具有社会伦理“自由保障”价值理性色彩,明确了政治意
本文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职业精神,并从公共治理理论角度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图书馆顶层设计,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发挥馆员积极性,强调公民参与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弘扬志愿精神
本文试图从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的一些理论与实践,探索民族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方法,
恩施州土家族先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和遗存的书籍、铭刻、文书、讲唱类等具有本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古籍资源,散存于境内外相关收藏机构和民间私人。土家族古籍文献资源建设是民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就读中国的高校.他们在中国高校的学习、生活以及适应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的形象,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本文采用LibQ
真人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存在一些“异化”现象,其原因是对Human Library的关节点包括人书、读者、阅读过程和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缺乏准确把握,对Human Library的定位不清。图书
本文对《大仓藏书》中的二十四部钤“翰林院印”之典籍逐一描述、鉴定,其中二十二部是“四库进呈本”,其余两部为“四库进呈本”作伪.
本文通过对知识异质性的来源、吸收能力和知识异质性的相互影响途径的分析,建立了图书馆联盟生命周期模型,指出了图书馆联盟生命周期受到知识的异质性、相对吸收能力之间的直
侯外庐先生1950-1958年间曾任西北大学校长,主持该校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在千万师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本文仅以侯外庐先生在图书馆领域开拓与发展的实践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