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波《草书苏舜钦诗》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dak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玉波,1959年生于山东宁津。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教学部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出版有《姜玉波书法作品集》、《姜玉波书法集》、《墨迹文心—姜玉波信札选》等。
  
  点评:
  老姜的字,朴实敦厚而又风流蕴藉。大字远望端伟魁梧,拙而无滞、巧而不华,智而若愚、和而不流,真如蔼然恢宏之君子。小字或飘摇轻举,或威重山安;或踟蹰潦倒,或娴雅自若,令人玩之不厌。总之,老姜笔下表现出一种相当宽阔的笔性容度—不仅包括笔法、结字、墨法的丰富多变,而且在格调、气息的营造上,都能随机生发,风味无穷。我想,这既得之于他对传统资源的多方汲取,也和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修养,甚至是秉性气格相关。在老姜身上,我看到山东人那种朴厚兼聪慧、持重又不失灵动的艺术天分。他凭着自己的坚定、沉着和对艺术的感悟判断,营造了一个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气息贯注,妙造自然的书写的世界。
  姜勇(吉林大学博士)
  
  创作感言:吾之所书,法宗魏晋,气慕秦汉。初学“二王”,复于米芾用功最勤,后得谢无量之风流余韵,尤崇尚其结体奇妙,天真烂漫之神采。故于创作中心慕手追,以期精妙。此幅作品是吾信手所做,用笔轻松自然,随情感流露一泄而下。字之结体力求奇险。章法疏密有度,墨色浓淡相宜。传递一种轻松淡雅之美。
其他文献
王蒙是“元四家”中最晚的一位,卒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其晚年生活在明代。元代的山水画演变以赵孟頫为先导,而后有“元四家”,五人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面貌与最高成就。“元四家”以黄公望为首,至王蒙已经经历了较多的变化。  黄公望生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王蒙生年一般都据《吴修续疑年录》卷三定在元至大元年(1308年),又有1301年之说的①。两人年岁相差三、四十岁,从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他们的
期刊
梁连生笔下的《葵》体现出东西方艺术的融合,蕴含着东方传统笔墨意韵,融合着中西的绘画语言,以此表述着当代画家情感,令人震撼而感动。这不是笔者一个人的观感,而是迄今所有看了这些画作的人共同的感受。梁连生的《葵》之所以能让很多的人都为之心动,是与《葵》所呈现出来的强烈的独创性、艺术性、思想性和时代性密切相关的。  梁连生是积极倡导“大美术”理念的艺术家。其画作在中与西、大与小、远与近、墨与彩、虚与实、亮
期刊
一  要讲中国百年来的美术,首先就牵涉到“美术”一词是怎么来的?什么是“美术”?如果我们美术工作者,或者是美术爱好者,对于“美术”或者“中国画”这两个词的来龙去脉却讲不清楚,那是说不过去的。中国古代其实并没有“美术”这个概念,我们看一些古代史籍,只有“水墨”、“丹青”、“图画”之说。如《全唐诗》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歌》里有“天教水墨画罗汉,魁岸古容生笔头”;《汉书·苏武传》有“虽古竹帛所载,丹青
期刊
王家春,陕西社会主义学院(今陕西中华文化学院)党委书记、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出版有《普通宣传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哲理中国画》等多部著作。    中国绘画的发源虽然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即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中国绘画又不是完全摹写自然,它在发展过程中,从极尽全力模拟自然到超脱于自然,这其中的变化就是中国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强化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给予绘画本体的影响。因此,中国绘画与自然若即若离
期刊
张大千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其多变风格可以分为仿古临古期、敦煌壁画摹写期、中西融通期三个典型阶段。三个阶段之间并无严格界限,而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从家庭熏陶到仿古师古到敦煌之行,再到西方多国的羁旅,执着的艺术追求,使其绘画从不粘滞于一个特定的艺术风格之中。从日本求学染织,到曾熙、李瑞清二师的“二石”(石涛、石谿)收藏,“元四家”以降的文人画笔意和壁画复线重彩的影响,以及西方现
期刊
一、康熙皇帝南巡与《康熙南巡图》    康熙皇帝在位共61年,他一生励精图治,呕心勤政,屡建功绩,被后世尊为圣祖仁皇帝。  康熙帝继位之初,仍致力于国家统一大业,其后转向农工商各业发展。在他执政六十余年中,为更好治理大清江山,曾多次巡幸各地:三次东巡,远赴盛京地区;六次南下,驾临江浙之地;三次西征,统兵平定西北;数次东巡泰山、瞻拜孔庙,以示本朝正统;多次北上塞外,招见蒙古外藩。而在民间私坊,百姓所
期刊
而今,薛晓源的著作《飞动之美—中国文化对“动势美”的理解与阐释》正式出版了。因为他有丰富的图书出版经验,所以该书印得图文并茂,豪华典雅,无论内容结构,还是装帧形式,都相当精彩,令人叹羡。  此书在选题上极有创新价值,美学水平极高,但在此还是愿意就我最感兴趣的第五章—《飞白—中国书法艺术对“动”的理解和阐释》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价值和创新观点,向读者们做作一简单绍介和肤浅述评。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期刊
摘 要:数学拓展课是一种强调让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课型,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习得数学思维策略,开拓数学思维方式,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提高数学素养. 在“直角三角形”的拓展课教学中,通过设置开放引入、自主展开、逆向思考、纵向拓展和设问结尾五个教学环节,并采用“学生先行—交流展示—教师归纳”的教学形式,实现过程深刻的拓展课教学.  关键词:开放;自主;深刻;拓展  一、教学缘起  《浙江省教育
期刊
摘 要:高质量的问题设计应该从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引导学生经历抽象、归纳、类比等学习过程,加强学生从整体视角看问题的能力,有逻辑的问题串就是一种精心而又不着痕迹的有效设计方式. 文章以“分式”单元教学为例,从研究方式、思想方法、特殊性和差异性等关键细节、知识建构角度思考问题串的设计逻辑,并给出“有逻辑的问题串”的三个特征.  关键词:问题设计逻辑;问题串;分式  高质量的问题设计是当下提升课堂教
期刊
摘 要:数学专题教学设计,既要关注主题内容的本质,又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基础. 从基础出发,可以让学生轻松切入研究主题,引导学生低起点、小步子、层层深入地进行研究,使学生自然地发现方法、获得经验、运用经验. 通过由浅入深地实施专题教学,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促进学生调动经验有效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专题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深化思维;轴对称  在教学中,教师常设计专题课来加强学生对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