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桡骨发育不良的初步治疗体会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治疗先天性桡骨发育不良的初步体会.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先天性桡骨发育不良的患儿7例,共8侧(其中一例为双侧累及).男6例,女1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5.5岁,平均2.5岁.除2例为Ⅲ型,其余均为Ⅳ型.此外1例伴发颈椎畸形,1例伴有马蹄足畸形,1例伴有髋关节发育不良.首先采用手法牵拉减缓软组织的挛缩,到1岁时进行手术,手术方法主要是采用尺骨腕关节中置术,即暴露腕关节,于近侧腕骨中心切一小槽,修剪尺骨远端,然后将其插入腕骨小槽中并用克氏针固定,同时对尺侧松弛的组织进行紧缩.在进行该项手术前先要对患儿前臂桡侧挛缩程度进行评估,若桡侧挛缩程度严重,则用ILIZAROV支架牵拉软组织后再行手术.手术后石膏同定4周,术后8周取出克氏针,术后需佩戴矫形支具.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所有患儿在手术后畸形立即得到明显纠正,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后患肢功能较前也有增进,肘关节活动增多.结论 尺骨腕关节中置术结合桡侧软组织牵拉,术后再辅以矫形支具的佩戴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患儿:男,5岁.因腹痛7~8 d,发现脾大4~5 d而于2009年2月12号入院.患儿在7~8 d前无明显诱因,感腹部疼痛,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不发热,否认外伤史及过敏史.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发现脾肿大,到本院进一步诊治。
目的 总结微创开放切口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经验.方法 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连续开展了57例微创开放切口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取腰肋部开放切口,长度1.5~2.0 cm(平均1.7 cm).最近14例小于3岁的患儿切口均为1.5 cm.手术年龄18 d~7.6岁(平均1.6岁).所有手术均经腹膜后间隙完成.手术时间55~75 min(平均63 rain).结果 所有
目的评价培训者培训(training the trainer,TTT)模式在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和访谈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名临床教师,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首先,对A组临床教师进行TTT模式培训,然后两组临床教师均给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6名本科四年级学生授课,课后采用斯坦福教学能力测评问卷(汉化版)调查学生对
目的 通过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突触素和神经丝蛋白的表达,对UPJO神经肌肉连接进行研究,探讨UPJ0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和10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标本在神经肌肉连接处行突触素和神经丝蛋白标记,光镜下观察其免疫反应表达.结果 对照组突触素和神经丝蛋白的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实验组突触素和神经丝蛋白免疫反应呈阴性表达.结论 UPJO狭窄部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妇产科学临床见习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编问卷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5名学生的妇产科学临床见习现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7.1%(20/35)的学生认为在妇产科学见习过程中存在困难,知识点繁杂琐碎、见习时间不足、理论专业性强和患者拒绝配合是最主要的见习难点。85.7%(30/
目的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探讨以教学指导库为教学载体在辅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乳腺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学习的2015级16名外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在乳腺外科学教学中,随机抽取8名研究生设为实验组,采用常规教学之外加入指导库学习内容;另外8名研究生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即入科后参加入科培训和每周2次的专题
目的将多点触控虚拟解剖系统虚拟解剖台(anatomage table,AT)技术,配合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方法,应用于外科学实验阑尾切除术教学,了解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2015级"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学生。实验组学生采用多媒体配合CBL教学+虚拟解剖技术,对照组学生采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