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系统信息熵的初步研究:以乌鲁木齐—玛纳斯地区为例

来源 :内陆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uu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石试验及许多震例研究表明,地震的孕育过程以及地震前兆的演化过程均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地震预报之所以成为当今公认的科学难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地震孕育的前兆表现是个非常复杂的变化系统。因此如何描述,尤其是定量化描述这种复杂性是致力于地震预报研究的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近年来朱令人等人引用新的学科方法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借鉴前人的工作,试算了地震前兆的信息熵,结果
其他文献
破坏性和灾害性大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地点以及是否还会发生强余震都极为关注,于是,大震速报的速度和质量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迅速正确地确定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对抗震救灾、减轻地震灾害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乌鲁木齐地震台是大震速报台之一,该台的台基岩性为三迭纪砂岩,主要以DD—1型可
本文在对临潼—长安断裂带挽近构造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垂直形变监测资料,指出它是一条可以提供前兆性信息的敏感性断裂,其主次断裂带具有对称活动的特点,其中主断裂,特别是其北段尤为活跃,应重点监测。断裂带形变趋势表明,其形变尚处于稳态阶段,近年内不会发生大震。
使用临时地震台网对西隆高原下面上地幔Pn波速度进行了研究。在此研究中,我们利用了多对台站记录到的浅源远震(M>3.0)的Pn到时,这些台站相对于给定的震中的方位角之差在2&#17
<正> 1.1989年地震活动概况 今年我国大陆至今未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发生7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6次在西南地区,表明大陆地震活动仍处在起伏活跃中,西部乃是主体活动地区。 1989
库尔勒形变站建于一九八二年,位于库尔勒市东,库乌公路456km碑右侧,北邻天山腹地,南接塔里木垦区,处在天山中央隆起带上。地貌上处于库鲁克塔格山与焉耆盆地交界处。 台站所布设的水准形变测线构成一个三
1987年1月24日新疆乌什发生了6.4级地震。震前乌什地震台RZB—1压容式钻孔应变仪记录到的短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十分明显,曾据此作了成功的预报。这次地震位于乌什县城东北英阿瓦提乡一带,震时乌什县强烈有感,东至阿克苏、拜城,西到阿合奇一带也感觉强烈。震区房屋破坏较严重,所幸无一人死亡。
<正> 1965年以来,塔吉克(Tadjik)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利用GS—12(N182)重力仪,采取重复重力测量在阿什哈巴德地球动力学试验场开展了区域重力变化的研究。1971年以来,又与苏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