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对单排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的影响

来源 :水电能源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ang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流量对单排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的影响,确定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最优的流量条件,采用CCHE2D模型对单排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淤积区形状、坝后最大淤积长度、坝后最大淤积宽度、坝后最大淤积高度及坝后淤积面积随流量变化的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表明,当流量为524~950 m3/s时,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淤积区平面及纵断面形状特点相似且促淤效果较其他流量条件较好;当流量在120.95~1750 m3/s范围内,随着流量增大,坝后最大淤积长度、坝后最大淤积宽度、坝后淤积面积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在流量为737m3/s时达到最优.
其他文献
针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限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了现有防蒸发技术研究现状,提出在对输水和用水过程节水控制的同时,还需加强对源头节水控制,降低平原水库无效蒸发
众所周知每堂课都有其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它分为复习、导入、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几个环节,但每个环节怎样衔接,如何将素质教育目标落实到每节课中,如何
针对泡璇结构难以监测的问题,基于无人机悬停测量模式采集河道表面流态的高清图像,提出了天然河流泡漩结构的识别与运动追踪算法,对铜锣峡河道出口进行了大量原型观测,研究泡漩结构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无人机平台及提出的泡漩结构识别与追踪算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大尺度的天然河流复杂流态测量与分析;提出的泡漩中心适量判别模式和标准化泡漩速度场卷积算子,及基于泡漩运动估计的泡漩中心快速匹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高效地
为避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实施造成地下水污染,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 表明,22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的影响分为3个
针对城市河道水质监测技术现状,建立了一种面向智慧水务的城市河道水质实时监测系统,以自主研发的SFM600WS浮标水质分析仪自动、连续、准确地监测所研究河道水体水质多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