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阈中的《古舟子咏》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xcatca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古舟子咏》充满了神秘、怪诞等色彩,给读者以梦幻般的感觉,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渴望与关注。《古舟子咏》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本文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赏析此诗,分析诗中所体现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从而解读并深刻理解其所表达的生态思想,感悟诗人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生态批评;柯勒律治;《古舟子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0)03-0201-3
  
  1. 引言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或“文学与环境研究”,是一种崭新的文学批评潮流,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着1992年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简称ASLE)的成立,生态批评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学现象。对“生态批评”的界定,最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Cheryll Glotfelty)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转引自张艳梅等,2007:6)它关键的特征是研究和揭示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文学,探索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和道路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影响、决定自然环境的全面恶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危机。它将文学研究同生态学思想联系在一起,深刻考察了自然整体以及自然万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和文化研究来重新审视与探讨人类和自然的共生关系,使人类进一步领悟自然的魅力及人类在进入高度发达的工业时代所面临的生态困境(ibid.: 8-9),从而进一步懂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柯勒律治(S. T. Coleridge)的《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分析诗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诗人的生态意识。
  柯勒律治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发展时期。为了快速积聚财富,当时的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开始任意掠夺自然资源,急功近利地征服自然。往日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逐渐远离了人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最终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此时出现的“湖畔派”诗人倡导对自然的尊重、关爱与崇拜,认为自然是美丽而神圣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应该与自然界的事物相协调、相一致,不应随意去践踏和破坏(张伯香,2000:161-162)。《古舟子咏》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诗中所描写的自然是二维的,既是仁慈、善良、有益于人类的,又是残酷、暴戾、有害于人类的。这首歌谣体的长诗充满了神秘、怪诞等色彩,给读者以梦幻般的感觉,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渴望与关注。著名生态评论家罗伯兹和杰弗德将《古舟子咏》誉为“最伟大的生态寓言”(转引自刘国清,2006:106)。
  
  2. 仁慈、善良的自然保护着人类
  
  《古舟子咏》笼罩着一种超自然的神力。诗人以广袤无垠的大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离奇且充满宗教神秘色彩的航海故事。这似乎是一个因果报应的宗教性说教故事,但事实上诗人感悟到的真理远远超越了宗教教规,他是对宇宙万物和谐相处的憧憬。诗中的老水手无名无姓,他并非只代表着他自己,而是代表着人类。他和同伴们航行在风和日丽、万顷碧波之中,突然狂风大作,云雾弥漫,如墙的冰山从船旁漂过,冰雪怒吼。过了一会,穿过云雾飞来了一只信天翁,于是坚冰迸裂,它带领船只脱离险境,陪伴着船员,使航行顺利进行。信天翁是一只来自于自然的鸟,代表着美丽、高贵、神圣与纯洁。当人类处于困境时,它及时出现,保护了人类。鸟伴船而飞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象征。鸟、兽、人等都是自然之子,它们的生命是平等而不可侵犯的,人类没有随意剥夺其他生物生存的权利。在这种前提下,自然表现出善良、仁慈和温顺。从宗教寓意上看,信天翁象征着基督之灵,前来拯救受难的人类。当船只陷于困境时,水手们以上帝的名义向信天翁发出了由衷的致敬,视它为基督。信天翁果真像基督一样,拯救了大家的命运,直到最后像基督一样被无辜地杀害。诗中描述道:“At length did cross an Albatross,/Thorough the fog it came;/As if it had been a Christian soul,/We hailed it in God’s name.”(刘洊波,2001:105)然而,人类却违背良知、肆意伤害自然。老水手恩将仇报,无端地射杀了信天翁,也许是觉得它不再有任何用处,便随意将其杀害。诗中对他杀害信天翁的动机没有交代,但他的行为却表明:人类开始不再敬畏自然,不尊重自然中非人类的生命,人与自然开始处于不相融的对立状态,这预示着人类在破坏自然的同时,也将开始对自己无情的伤害。同时,当老水手射杀信天翁时,他的同伴们没有阻止他,反而称赞他,充当老水手的帮凶。他们的行为反映出人类漠视其他生命的可悲。自然在人类的眼中成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只要失去可利用的价值,人类便对其生存价值熟视无睹。人类这种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愚昧心智终将遭到自然的严重惩罚。
  
  3. 暴戾的自然惩罚人类
  
  老水手射杀信天翁,象征着人类杀死了衣食之母——大自然,人类的灾难在所难免。很快,灾难接踵而来。风停了,船无法前行,阳光酷热,水手们口干舌燥。诗中描写到“Water, water, every where,/And all the boards did shrink;/Water, water, everywhere,/Nor any drop to drink./The very deep did rot: O Christ!/That ever this should be!/Yea, slimy things did crawl with legs/Upon the slimy sea./About, about, in reel and rout,/The death fires danced at night;/The water, like a witch’s oils,/Burnt green, and blue and white...”(ibid.: 107)此时的景象是恐怖、骇人的,似炼狱一般。自然不再是博大雄伟,而是似凶神恶煞,开始疯狂地报复人类。这种报复始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人类对自然的恶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恶。这一切是对狂妄自大、漠视生命的人类最沉重的打击与警告。当人类对自然进行无情的征服与掠夺的时候,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失衡了,由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演变为被报复者与报复者的关系,人类开始饱尝自己种下的恶果。人类违背自然,无度地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如今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正是大自然对人类罪行的有力报复。通过此诗,诗人对人类的自私、冷酷、残忍、无物道的行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在当时人们普遍将自然视为可以随意役使取用的时代,诗人能看到自然不屈服的一面,并呼吁人类善待自然,关爱自然,由此体现出诗人超前的生态意识,他比其他浪漫主义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具敏感性和前瞻性。
  
  4. 人类反省,开始敬重非人类生命
  
  当死神夺走了一个又一个船员的生命,只剩老水手孤零零一人在茫茫的大海上,如同行尸走肉般地活着,饱受心灵的煎熬。他开始反省自己深重的罪孽,不断地谴责自己的良心。在这种情形下,他决心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界里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倾注爱心,开始敬重非人类生命。当他见到第一个生命——水蛇时,在心里虔诚地为它祝福。虽然水蛇来自于没有生命的大海,是邪恶的象征,是罪之子,但此时它是有生命的,一切生命都是美丽而神圣的。当老水手看到它时,爱从心底涌起,不知不觉地为它祈祷。他的行为是无意识的,祈祷是出于真诚的爱,因此神接受了。诗中写道:“O happy living things! no tongue/Their beauty might declare:/A spring of love gushed from my heart,/And I blessed them unaware:/Sure my kind saint took pity on me,/And I blessed them unaware.”(引自网络)诗人用了一系列比喻和象征手法描写水蛇,“I watched their rich attire:/Blue, glossy green, and velvet black,/They coiled and swam; and every track/Was a flash of golden fire./Their beauty and their happiness./He blessed them in his heart.”(引自网络)此时的老水手由衷地对生命的活力发出了赞叹。慢慢地,他领悟到了生命的价值,意识到不仅人类的生命是宝贵的,而且一切物种的生命都是美丽的,他赋予了生物与人类平等的地位。这是人类痛定思痛后的深刻反思,是对自然界生命的珍爱,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从对立冲突演变成和谐相处。正是由于这种顿悟,冥冥之中神灵宽恕了老水手,他安全返航。此后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罪恶感,他不断地寻求听众,承认自己的错误,虔诚地赎罪和忏悔。
  
  5. 对后人的启示
  
  《古舟子咏》博大精深,尝试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解读其所表达的思想和精神,挖掘和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尤其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赏析此诗,更能深刻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生态思想。老水手不断的忏悔,目的在于让后人吸取教训,告诉人类热爱一切生命,警示人类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老水手敬重所有非人类的生命,对人类超越自己疆界的行为进行反思,希望人类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从根本上保护人类自身。这一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对人类都有极大的启发。
  通过此诗可以看出,一方面,诗人笔下的自然被赋予了与人一样的纯洁的个性与美好的精神,是有神性的。人类的灵魂依存于自然,自然是神性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精神存在。所以,人类要亲近自然,回到自然中去,从自然永恒的范式中寻找理性,调整与自然的关系,恢复与宇宙万物相和谐、相协调的美好状态。另一方面,诗中还表现了人类生命与非人类生命的平等关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通过描写自然报复人类时的残酷与狂暴,从反面昭示出人类与自然的不可割断性。诗人笔下的自然既是客体,也是主体,是人类的态度与行为决定着自然的态度与行为,强调了人类的责任与义务。因此,诗人对自然的认识更客观、更深刻、更全面。在18世纪,诗人就预见到工业革命潜在的巨大灾难,他不愧是一位伟大的生态预言家。
  
  6. 结语
  
  《古舟子咏》表达了柯勒律治的生态思想。他警示人类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认为人类与自然同为宇宙的组成部分,人类要真正关爱自己,就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独立于自然之外、与自然割裂。人类应该按照客观的自然规律美化自然,而不是凭借主观愿望不切实际地改造自然。人类应该平等地与自然共处。只有这样,人类的未来才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刘洊波. 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5,107.
  刘国清. 人类成长的寓言史诗[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6.
  张伯香. 英美文学选读[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61-162.
  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 生态批评[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8-9.
  http://etext.lib.virginia.edu/stc/Coleridge/poems/Rime_Ancient_Mariner.html. 2003-10-15.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科学、合理、高效的电力物资管理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电力领域创新更是新一届政府不断提倡和鼓励的经济发
把整个翻译系统看作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是把握翻译本质的一种整体思维方式。广义翻译有机体可以看作社会有机体,翻译主体就是社会主体人;狭义翻译有机体是由五大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