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碑学』理论再识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l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比较的视野观看阮元碑学理论可以发现,阮元所提倡的『篆隶遗法』『中原古法』『汉魏古法』同样存在于包世臣、康有为的碑学理念中,其理论内涵并未在后期的碑学运动中消解,而是与之一道不断生发出新的生命.
其他文献
本文拟从大量的金石文献中梳理出留存的唐代石刻刻工资料,通过地域分布和家族集团的生存状态分析,去发掘考察唐代石刻刻工的群体面貌.
当下高等书法教学体系的建构尚未完备,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笔者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等书法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出一些看法.书法教育应当突出表现性与创造性,以行草书教学为重点,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天赋和学习兴趣,培养其敢于创新变革的艺术品质,调动其艺术才情和审美能力,从而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西安凤栖原张安世墓从葬坑出土『张』字巨印一枚,关于它的功用,多年来学界并没有太多关注.汉代印章具备大尺寸印面特征的主要有三类:火印、仓储印和抑陶印.然该印白文印面与火印皆朱文的特点相矛盾,印面尺寸和字口又与仓储印不同.西汉抑陶印虽少见实物,然而保留在瓦甓上的印痕特征和该印有多种相似性,结合出土背景等资料可以基本确定此印属于西汉抑陶印.
本文基于目前书法史研究中,对松江书派的时期界定与流派名称还未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对当代书法史研究中涉及有关『云间』『华亭』与『松江』书派的使用和界定情况进行爬梳和汇总,同时,对明代书论中关于松江书派的名称使用及其体现的文化心理认同进行了辨析.
本文从社会历史与艺术研究的视角梳理了二十一世纪初文艺界对林散之书法艺术的研究,结合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这一时期对林散之书法研究的特色,曾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对林散之书法的研究视角?探讨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时期对林散之书法的研究来看当下书法艺术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