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澍的建筑艺术风格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un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解读王澍的建筑,分析其建筑艺术风格,了解其建筑艺术风格背后蕴含的文化与气韵,从而引起我们对于建筑以及其他设计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王澍;建筑;风格
  一、关于王澍
  王澍,是201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是1983年之后继贝聿铭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后第二位中国获得者,也是获得这奖项的第一个中国公民。在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前,王澍并没有像与他同时期的建筑师那样,有着众多的建筑作品,他没有出过国,可谓中国土生土长的建筑师。
  在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学奖之前甚至只是一个不太出名的大学老师,身为建筑系高材生,他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在高速发展的现在去承接比较赚钱的高层建筑的设计,而是和他的夫人一起,开设“业余建筑工作室”,在《业余的建筑》的文章里他这样写道:“强调一种建筑观是业余的,实际上就是在强调自由比准则有更高的价值,并且乐于见到由于对信用扫地的权威的质疑所带来的一点小小的混乱。” [1]在这种信念下,他只是开始营建自己的居室,后来慢慢收集宁波一带的旧砖瓦,并且把他们有尊严的重新组合在宁波博物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筑里。在象山校区内,王澍还雇用农人在校园里栽植农作物,而有一些同学会抱怨的说:刚从农村考出来上大学,来到象山校区却发现又回到了农村。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普利兹克奖的评委们选择了王澍。综观王澍可数建筑就不难发现,王澍的建筑充满了他对过去的回忆,这种回忆可以是路边见过的旧砖瓦,也可以是一次爬屋顶的儿时的经历,但可以纵观全部建筑的一种称为风格的东西,则是王澍骨子里的文人情怀,他这个建筑师总是喜欢称呼自己是一个文人,他会在闲暇时间临摹中国书法,也会购买原比的中国山水画,他喜欢的书籍,也似乎是一些与建筑不太相关的中国文人的案头闲书,但就是这种文人情怀,形成了王澍特有的建筑气质:很少建筑高层、身体力行的运用旧砖瓦营建新建筑、用文人的思维去构思,去布置一座建筑的位置,大小……
  二、王澍的建筑的风格
  主动选择中国传统思想的王澍,他的建筑语风格呈现出古朴与典雅、记忆与传承、及具有江南特色的水墨气韵。
  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毕业的王澍既没有出国学习西方建筑,也没有像其他建筑师那样一毕业就融入建造摩天大楼的浪潮,而是在风景如画的杭州蛰居了十年,在这十年时间里,王澍并没有建筑项目,只是偶尔接几个朋友的室内设计的零活儿。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读书、画画、写字上面,闲暇时间和妻子在西湖边饮茶、漫步。也是在这十年时间,他得以充分了解江南文化,并发现宁波一带留存在民间的或即将消失了的建筑工艺:“瓦爿墙”,这是一种流行于江浙一带运用旧砖瓦堆砌新建筑的工艺,王澍花费近十年的时间在当地大量收购从老建筑物上拆下来的旧砖瓦,正是这些旧砖瓦成就了王澍,宁波博物馆,红色的波纹瓦在建筑物的上空,远远望去,像是永不消逝的晚霞。象山校区的旧瓦,成了教室走廊的屋檐,下雨的时候,同学们会伸出手去接瓦檐滴落的水滴,而这些旧瓦有的也被规矩的排列在教学楼旁边的步道上面,一场大雨过后,会有青翠的苔藓冒出。而这些本来要被当做垃圾填埋的旧砖瓦却在王澍的设计里被赋予新的使命,以极富文人气息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王澍的建筑风格还表现在他对于传统建筑语言的现代化诠释,在象山校区,有大的连接山林的廊桥,也有小河流水将断不断处的小石板桥;有带瓦的屋顶;有满是向日葵的校园,当然也会有水稻;他的建筑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却也有他自己的理念。比如他在象山校区的教室里设计可以不装空调的教室:加大开窗,加厚墙体,抬高层高,最后建筑物上面加盖屋顶;并且,他设计的教学楼还可以没有台阶,学生信步往上走,往往因为不记得该在哪里停下而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走上了屋顶;象山校区的很多建筑是可以站在屋顶的,屋顶还设置椅凳,师生就得以在屋顶激扬文字;王澍将屋顶的设计发挥到极致的要数他在威尼斯双年展名为“瓦园”的作品,整个建筑是低伏在地面的瓦作屋顶,上面搁置一曲折游道,走在上面宛若波光粼粼的水面,让人不禁想起五代董源的溪岸图。
  工作时,王澍经常和工人一起和水泥,研究怎样堆砌砖瓦和土墙,吃饭也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和工人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了项目经理。他说他喜欢民间的体量小的建筑,认为那才是属于我国本土的鲜活的建筑生命,他总是能从乡间的建筑里提取创作灵感,他收集的旧砖瓦、沿袭的瓦爿技艺加上他自创的“竹条模板混凝土”技法汇作他建筑。他喜欢看各国艺术史、哲学、文学,从李渔到柯布西耶,又从沈从文到罗兰.巴特,从中国的山水画到书法,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他建筑的灵魂,也是他建筑风格的源泉,
  三、结语
  王澍的建筑往往造价不高,因为绝大多数是利用废弃的旧砖瓦,石块建造,但无论是砌出的砖墙,石墙,夯土墙,亦或是简单的竹条模板混凝土墙都散发古朴的气息,这些朴素的因素配合白墙灰瓦、竹篾篱笆显得生趣盎然,这同时也向我们传达出了环保、可持续以及尊重传统的理念。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群里读出了传统的山水与书法,从宁波博物馆上面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沧桑,在宁波美术馆找到了一部分人的集体回忆,王澍的建筑充满了人文情怀,普利兹克建筑将评选委员会说他们第一次看到了真正属于中国当代建筑风格的作品,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合理循环利用废弃建材,着眼于未来,以他独特的建筑语言向世界发出信号,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王澍,陆文宇.业余的建筑[J].时代建筑,2008,(03).
  [2]王澍.设计的开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郝倩倩,女,汉,河南平顶山,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大多以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但却在对其爱情、婚姻的平淡叙述中探讨了异常深刻的话题。短篇小说《逃离》讲述了女主人公因不甘忍受婚姻暴力而出
<正>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博园联合国馆内发布了《着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对话》的报告,这份联合国成立65年来第一次关于文化的世界报告,提出21世纪全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平面设计和摄影艺术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视觉传达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人们对摄影这两个字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真正了解摄影的人却少之又少。摄影艺术创新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还能为平面设计增加新的活力,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求。因此,本文对摄影艺术的创新以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便摄影艺术与
摘 要: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工作当中,对塑造小学生人格以及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精髓,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产生深远影响。文中将具体从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意义分析入手,探究了传统文化促使小学生德育发展的实践途径,从而更好地将德育教育的目标实现。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德育发展;实践  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也同样是人生当中不能或缺的环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称呼语可分为自称称呼语、面称称呼语和背称称呼语。我们以《红楼梦》中人物言语交际所使用的称呼语为语料,主要对背称语和面称语的使用进行比较分析,尝试总结了背称语的使用
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  摘要:毛泽东在不同时期,针对党内不同情况,提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两个命题,纠正党内错误思潮。然而通过查询资料发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的提及多余“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是因为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带有列宁思想,而且在毛泽东看来,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联系实际是否紧密。毛泽东重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
期刊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渐渐迎来新机遇、新挑战。语文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最基础的学科而存在,中职语文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整个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但在当下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却存在很多的不适应性。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性出发,旨在探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适应性的相关策略,以期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