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的有效形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uesen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汉字教学与中国文化教学相结合是近年来在高校新兴起的一门课程,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取有效形式进行教学以提高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浅见。 As one of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with the longest history in the world, China, as a symbol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its own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Chinese culture teaching is a new curriculum emerg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practice, on how to better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dopt effective forms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a Culture and teaching talked about some of their own humble opinion.
其他文献
摘要 余上沅与梁实秋都是20世纪20年代“国剧运动”的倡导者,在译介《莎士比亚全集》问题上,他们既有共识,也有意见相左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对戏剧的本质、中西戏剧的融合、戏剧的地位等方面的认识异同。  关键词:余上沅 梁实秋 《莎士比亚全集》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梁实秋先生(1903—1987)在散文创作、文学评论、辞典编撰以及文学翻译等方面成就卓著。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