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词翻译当细酌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53d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基于学习型词典的释义特征,切实把握原文释义,并充分利用词典其他部分提供的信息,同时参阅各种参考书来翻译对应词,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双语或双解词典的对应词翻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双解词典 学习型词典 对应词 翻译 语义等值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2009,以下简称“7版”)对应词的翻译是根据原文释义提供最“等值”的对应词。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充分认识原文释义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同时充分捕捉词典提供的一切信息,进行判断,并通过查阅各类参考书加以确认,最终达到翻译中所谓的“等值”,即语义、语体、语法、语用等的等值。本文简要介绍7版在对应词翻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双解或双语词典的对应词翻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讨论语义等值的问题。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是学习型词典的始祖和典范。它采用牛津3000核心词进行释义,其释义有如下特征:1.简略性。释义采用的牛津3000词是最常用的词汇,这些单词看起来最易理解,即对读者来说“最简单”,释义又采用读者最易理解、“最简单”的句式,加上词典本身寸土寸金,不容编者多费笔墨,因而可以说其释义又“简”又“略”。2.复杂性。牛津3000词是英语中最常用的词汇,但语义复杂,用法丰富,同时适用于各种语境和语体,组合起来千变万化。这两个特点交织在一起,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必须炼就火眼金睛,从词典的各个角度,解读出编者想要赋予义项的确切含义,提供准确的对应词。在翻译过程中,为达到语义等值,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各点。
  一、准确理解原文释义
  因为原文释义采用人们最熟悉的3000词,所以要准确理解原文释义,就必须掌握这3000词的基本用法,了解单词组合成短语时的各种含义,这样才能透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翻译时才会得心应手。例如:
  monument noun③-to sth a thing that remains as a good exmnple of sb''s qualities or of what they did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6版”)的对应词是“丰碑,永久的典范”。该对应词并不准确。译者并没有把握good与example搭配后的准确含义应是“successfulexample”(典型的例子)而不是指“好榜样”。同时,monument的本义是“纪念碑”,其汉语意义都是正面的。译者由于思维惯式会想当然地认为义项3中的用法也带有褒义,即monu-ment to sth中的sth都是正面的事物,因而给出了片面的对应词。事实上,monument to sth可用于各种情况,如7版的例证:These recordings are a monument to his talent as a pianist.这是与正面事物搭配。《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2004)中monument词条下有与非正面名词搭配的例证:Those empty office buildings are a monument to bad planning.《美国传统词典》(2006)中monument的释义是:an exceptional example,其例证为:Thousands of them wrotetexts,some of them monuments of dullness(Robert L.Heilbroner).《柯林斯英语词典》(2003)的释义是:an exceptional example,其例证为:His lecture was a monument of tedium.而6版的对应词都是褒义的,只能用于修饰正面的事物,并不恰当。《英汉大词典》(2007)的对应词是“典范;典型”,是中性的,比较合适。7版宜将monument此义项的对应词改作“典范,典型”。
  二、原文释义包含多种含义,对应词不能以偏概全
  有些词条的义项中采用的看似简单的牛津3000词却高度概括了多种含义,所有含义都可能是编者想要包含在此义项中的。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对应词时就需要思路开阔一些,正确理解原文释义,尤其要结合词典提供的例证等其他信息,多方查证,使对应词更全面。例如:
  bounce verh①if sth bounces or you bounce it,it moves quickly away from a surface it has just hit or you make it do this
  6版的对应词是“(使)弹起.弹跳”。表面看这两个对应词与英语释义完全相符,译文很完整。然接下去的例证:Shoa sound waves bounce off even small obiects.The light bounced 0ffthe river and dazzled her.指声音和光的反射,似乎与释义不符。仔细研读原文释义,“反射”的含义也包含在内。New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1998)(以下简称《新牛津》)中就有这个义项:(0f light,sound,or an electronic signal)come into contact with an obiect or surfaceand be reflected back。因此,7版中该义项的对应词增加了“反射”。6版对应词没能给全的原因一部分在于英语释义本身太过简略,一语双关,容易让我们忽略释义用词的其他含义。另一部分原因在于译者翻译时忽略了下文的例证与释义“表面不符”的问题,没有继续查证。又如:短语动词build sth around sth的英文释义是:to create sth,using sth else as a ba.sis;其例证为:The story is built around a group of high school dropouts。6版的对应词是“在……基础上创作”。释义中create也属牛津3000词,但其词义复杂,可以与各种名词搭配,不容易确定其确切含义,而译者看到例证就给出了“创作”这个对应词。这正好与上文的例子情况相反,译者反因例证限制了思路。如果多查证一下,就能发现,build sth aroundsth这个短语用法也很广,不仅仅限于“创作”。例如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中就有个例证:Successful businesses are built around good personal relationships.因此,7版将对应词改为:“在……基础上创出”。此处,由于原文释义过简且不明确,而译者对create的多种搭配用法没有足够重视,止步于例证,未查证该短语的用法,从而给出了片面的对应词。   三、原文释义有特指,对应词也应特指
  原文释义简洁,采用的释义词本身有多重含义,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有些条目中编者却只用其中一个意思。在提供对应词时要加以辨别,了解编者的意图,给出准确的对应词。例如:
  burrow
  verb①to make a hole 0r a tunnel in the ground by digging6版的对应词是:挖掘(洞或隧道);挖洞。根据释义,对应词看起来也很贴切。但下文bur-row做名词时的释义为a hole or tunnel in the ground made by animals such as rabbits for themto live in,可以看出,burrow与“隧道”风马牛不相及。另外,《新牛津》中burrow的释义:(ofan animal)make a hole or tunnel typicauy for use as a dwelling,更明确指出该词只与动物有关。据此,7版将对应词改为:挖掘(洞或洞穴通道);挖洞。此处,译者将释义词中的tunnel最常用的“隧道”义(7版中tunnel的第一个义项)包含在内,其实burrow做名词时的义项与“隧道”义并不相关。
  四、不能完全依赖原文释义
  虽然译义要依据原文释义,但不能绝对迷信。我们已经从上文各个例子中看到了释义的不明确性。因此,准确的对应词是英语释义的有力补充。另外,还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原文释义有知识性的错误,这时就需要准确的对应词来弥补原文的不足。例如:patination是7版增加的新词,其原文释义是a shiny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metal,wood,etc.the processof coveting sth with a shiny layer,该词的对应词修改了很多次,最开始7版译者将其译为“绿锈;生绿锈”;后审订者改为“(金属、木器等的)光泽;生成光泽”;最后出版时的译文是:绿锈;生绿锈;(金属、木器等的)光泽;生成光泽。
  英文释义中有shiny一词,而锈这种氧化物一般来说是不亮的,不能用shiny来形容,所以“绿锈”做对应词可能不妥。patination这个词来源于patina,patina在7版中有两个义项:1.a green,black or brown layer that forms on the suiace of some metals.(金属表面的)绿锈,铜锈,氧化层2.a thin layer that forms on other materials;the shiny surface that develops onwood or leather when it is polished:薄层;(木器或皮革的)光泽。根据这两个义项,patination用于金属时指锈,但如果用于木器等则指光泽。但patination的英文释义中将metal和wood并列了,说明编写者的初衷是想把这两个意思合并为一个义项,但不知是否由于疏忽,用shiny来修饰二者,从而造成锈与shiny的不对等。考虑到编写释义的目的是想简化释义,我们最后还是决定保留锈、绿锈这两个对应词。这个例子表明,在提供对应词时不光要考虑单个的词,还要上下查看源语词或派生词等相关词的词义,综合考虑后再给出准确的对应词。另外,遇到原文释义似乎不合理现象的时候,更要仔细揣摩编者的初衷,以发现产生不合理现象的原因。
  五、专科词语的英语释义只能作参考
  此次7版增加了5000条涵盖文理、工商、科技等领域的专科词语。可想而知,用牛津3000词进行释义,很难达到专业要求。如上文提到的patination也可以算作一个专科词语,但很明显其释义并不专业。在翻译这类专科词语的对应词时,其英语释义只能用作参考,真正的依据应为英语专科词典的释义。要译作汉语,还得参考英汉专科词典中是否有规范的译文,并通过汉语专科词典反查对应词与词目是否等值。例如:
  presbyopia
  the condition,that is usually found in older people,when sb is not able to see clearly ob—jects that are close
  最初译者提供的译文是:老光;老花;远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译名、《不列颠百科全书》(2000)、《英汉医学辞典》(2002)都只有一个对应词:老视。根据这个对应词,反查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老视通称花眼或老花眼。另外《辞海》第6版上“老视”的释义是:“亦称‘老光’,俗称‘老花眼’。眼的生理性变化。多发生于40岁以上成人。由于眼的晶状体逐渐硬化,看近不能随着睫状肌的调节而增加其屈光力,使阅读和近距离工作发生困难。可戴凸球镜片加以矫正。”再反查《辞海》第6版“远视”的释义:“屈光不正的一种,远近视力均差。由眼球前后径过短或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过弱所致。当眼球处在调节静止状态时,从远处来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所结成之焦点,落在视网膜后,因而成像不清。除视力模糊外,常伴有头痛、视疲劳等症状。可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根据《辞海》第6版对“老视”和“远视”的释义,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朗文一清华英汉双解科技大辞典》(2000)的英语释义是:Long sightedness and impairment of vision dueto loss of accommodation of the eye in advancing years.根据这些信息,最终7版的对应词改为:老视;老花眼;老光。
  综上所述,7版是学习型词典,其既“简单”又“复杂”的释义特征要求在翻译时不能孤立地只看原文的一个义项,而应该纵观整个词条甚至相关词条给出的各种信息,敏锐地捕捉各种信号,再查阅各类参考书,以提供准确的对应词。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一直是英语学习者权威可靠的工具书之一。2009年推出的7版比6版更上一层楼,不仅内容更丰富(增加新词2000条,文化词2600条,常用百科词5000条),学习功能也更完善(附录更详细,正文中增加语法提示、用法说明、同义词辨析等)。就其翻译来说,7版的译者与编辑也是用尽心思,为的只是为读者呈现准确可靠的译文。
  参考文献
  1.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陆谷孙等.英汉大词典(第2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Hornby A 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Hornby A 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责任编辑 王慧敏)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通过对2010年出版的《麦克米伦搭配词典》的评述,分析了该词典在宏观和微观结构上的特点,指出和同类搭配词典相比,该词典在宏观结构上存在词目词收录具有目标受众鲜明、高频动词处理独特等特点,在微观结构中除了凸显介词构建的搭配关系和并列搭配关系外,其独有的语义群组分类、标注语义韵信息和凸显语体信息为搭配词典乃至学习词典的编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该词典在词目收录的系统性和词典信
期刊
2011年9月15日,中国辞书学会百科全书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家出版社、科研单位的近50名代表参加会议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年会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中国辞书学会百科全书专业委员会主任龚莉对专业委员会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刘继贤中将到会并讲话。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韩敬体也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学术讨论会的学术研讨成果,主要
期刊
摘要文章从“胡”的训释结构出发考察了其词义演变规律,同时探讨了义项的确立和排序问题。通过考察得知,“胡”的训释结构为主训词“牛顄”+义值差“垂”,词义发展为双轨制: 轨道内,以实义主体“顄”为主引申链条,发展出“鸟兽顄下坠垂的皮肉或囊”“物体下垂的部分”“喉、颈、须”等义,受背景信息“垂”统摄;轨道外以“大年”义为节点引申出“久远、大小之大”义,脱离“垂”的统摄。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汉语大词典》和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为例,探讨文学鉴赏辞典的编写原则和方法。认为在眼下大众日益被新媒体阅读所吸引、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目标受众更趋细化的情况下,只有从撰写方式和营销方式上做出改变,才能让辞典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关键词 大众阅读 文学鉴赏辞典 工具书 多元出版 可读性  王明华先生在《辞书研究》2009年第6期发表了《理想的文学鉴赏辞典之初探》一文,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
期刊
辞、书是让人查证字词、明白事理、予人方便的最可靠的工具,但也有大谬不然者。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翻看了几部学生常用的古汉语工具书,在“椎”、“椎鲁”条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代汉语字典》(2005)“椎”字条义项③为“朴实,鲁钝”,引苏洵《六国论》:“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2004)“椎”字条义项④为“迟钝”,引苏洵《六国论》:“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古
期刊
摘要:释义是词典编纂的灵魂,因此研究双语词典的释义模式对完善和提高双语词典的编纂水平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双语词典释义的多元本质,并阐述其意义表征中的自主一依存模式。结果表明:这种特定的结构模式存在于义项粒度、义项结构和义项表征模式等方面,并表现出相对性特征。  关键词:释义 自主 依存 相对性  一、引言  自主和依存作为哲学上的一对范畴,指的是有联系的甲乙两事物间的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徐
期刊
摘要 法国词典学家Henri Bejoint先生新撰的《英语词典学》反映了该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作者立足于欧洲词典学的宏观背景,以一位非英语人士的视角,为我们勾勒了一幅17世纪至21世纪英语单语词典编纂思想、源流、原则、技术、方法发展演变的全景图,并重点阐述了20世纪中叶以来词典编纂的行进态势。该书是作者不断探索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对国内词典编纂、研究与教学是具有十足分量的“他山之石”。  关
期刊
摘要 文章以五大英语学习型词典和《新英汉词典》中的词条“monopoly”的例证为个案,研究英语学习型词典例证的解码与编码功能。配例能否传达明确的编纂意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典编纂者是否正确预测特定用户群在何种情形下可能查询目标词,是否意识到解码意图的例证与编码目的的例证发挥的作用不同。解码例证应主要阐释目标词的含义,而编码例证则应凸显典型搭配和用法;两类例证都应显示目标词的典型语境。  关键词 例
期刊
摘要 文章论述了以检索率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精粹本设条重要原则的依据和必要性;探讨了百科全书条目检索率的界定及操作;论述了与检索相关的种种因素;探讨了检索率与系统性的关系及检索效果等。  关键词 检索率 系统性 检索效果  《中国大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大百科》)第一版因为是从无到有,为了便于编纂,所以采取的是按学科分卷出版的方式,属于第一版系列的共包括74卷。第一版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系统
期刊
摘 要 文章主要从框架设计和体例规定方面分析《水书常用字典》的不足,指出它在条目安排和释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由此分析民族文字字典编纂中的共性问题,思考其理想的编纂模式。  关键词 水书 字典 评述 民族文字字典 编纂模式  在少数民族语文辞书编纂中,民族语言词典的成果丰硕,在编纂理念和编写技术上都达到很高水平,但民族文字字典(字书)迄今品种有限,总体编写水平较低,与其他语文辞书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