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岩羊寄生虫研究现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對我国岩羊寄生虫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岩羊可感染的寄生虫共42种。其中,线形动物门有尾感器纲的圆线目线虫共有16种,无尾感器纲的毛尾目的线虫共有2种,共18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42.86%;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复殖目有9种,绦虫纲的圆叶目有5种,共14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33.33%。蠕虫(线虫、吸虫、绦虫)共计32种,占感染总数的76.19%;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中的真球虫目有6种,鞭毛虫纲阿米巴目有1种,共7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16.67%;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中的虱目、双翅目、蚤目各有1种,共3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7.12%。岩羊感染的寄生虫以蠕虫为主。
  关键词岩羊;寄生虫;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S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3-07785-03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L13EA01);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410225169);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作者简介史沁欣(1993- ),女,辽宁丹东人,本科生,专业:动物医学。*通讯作者,刘振生,教授,从事野生动物行为学研究;*通讯作者,侯志军,副教授,从事野生动物寄生虫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0710岩羊(Psuedois nayaur),又名青羊、蓝羊、石羊,隶属偶蹄目、牛科、羊亚科、岩羊属,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宁夏和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岩羊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动物生存委员会(IUCN/SSC)收录为低危物种,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二级物种[1]。
  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野生动物寄生虫病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岩羊作为一种典型的野生反刍动物,其可以感染多种寄生虫。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岩羊寄生虫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1材料与方法
  收集公开发表的记录岩羊感染寄生虫情况的研究论文,按照寄生虫学的分类标准,分析岩羊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并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与分析
  据报道,岩羊共感染42种寄生虫,分布于线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原生动物门等4门中。
  由可知,其中,线形动物门(Nematoda)有尾感器纲(Secernentia)的圆线目(Strongylata)线虫共有16种,无尾感器纲(Adenophorea)的毛尾目(Trichurata)的线虫共有2种,共18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42.86%;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吸虫纲(Trematoda)的复殖目(Digenea)有9种,绦虫纲(Cestoidea)的圆叶目(Cylophyllidea)有5种,共14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33.33%;蠕虫(线虫、吸虫、绦虫)共32种,占感染总数的76.19%。 原生动物门(Protozoa)中孢子虫纲(Sporozoa)中的真球虫目(Eucoccida)有6种,鞭毛虫纲(Mastigophora)阿米巴目(Amoebida)有1种,共7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16.67%;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中的虱目(Phthiraptera)、双翅目(Diptera)以及蚤目(Siphonaptera)各有1种,共3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7.12%。
  3讨论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野生岩羊感染寄生虫种类要多于动物园内人工饲养岩羊。这可能与动物园岩羊居住环境与野生岩羊相比相对单一以及动物园内对岩羊寄生虫病采取的药物预防有关。
  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着动物区系的分布。寄生虫除本身受地理气候的直接影响外,地理气候还通过影响宿主来间接影响寄生虫的分布。吴宝山等[4]报道岩羊寄生虫种类和地理分布与岩羊一致,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4]。野生岩羊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西部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岩羊喜居于高山的习性,决定了野生岩羊感染的寄生虫以土源性的线虫(圆线目、毛尾目)和以陆生动物为中间宿主的绦虫(圆叶目的裸头科和带科)为主。此次调查发现岩羊感染需要水生动物作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主要发现在城市动物园内(复殖目),这可能与迁地保护岩羊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改变有关。
  我国岩羊感染寄生虫名录
  42卷23期史沁欣等我国岩羊寄生虫研究现状刘继荣等[21]2004年对绵羊体内优势虫种毛圆科线虫的虫卵和幼虫进行不同温度下发育情况的观察,发现无论是虫卵还是幼虫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可能是该病普遍流行的原因。家养反刍动物毛圆科的线虫主要寄生于宿主小肠与胃内,主要引发小肠以及胃的一系列疾病。其中,毛圆科的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最强。岩羊感染毛圆科线虫的现象也非常普遍,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毛圆科线虫对野生岩羊的致病性,但与其他家养反刍动物感染毛圆线虫的致病性相类似。
  笔者发现岩羊感染的寄生虫以容易分离的蠕虫为主,与其他同域分布的家养反刍动物相比岩羊发现的寄生虫种类较少,这可能与目前对岩羊寄生虫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将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必将推动岩羊寄生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感染野生岩羊的其他寄生虫将会不断被发现。
其他文献
摘要 利用金华市1961~2011年的年降水量和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梅雨特征量(梅雨起讫日期、梅雨期长度、梅雨量、梅雨强度)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梅雨汛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周期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最后探讨了各梅雨特征量对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的响应。结果表明,金华市梅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大致存在22年的周期;厄尔尼诺年,金华市出梅偏迟,梅雨期长度偏长,梅雨量偏多,梅雨强度
期刊
摘要 从烤烟散叶收购模式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便更好、更广地推广烤烟散叶专业化分级收购模式。  关键词 散叶收购;优势;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335-02  作者简介尚和友(1989- ),男,湖南邵阳人,烟叶生产技术员,从事烤烟生产技术工作。  烟叶收购是烟叶生产的重要环节,随着烟叶种植模式、复烤方式的变革
期刊
摘要[目的]优选常山胡柚果皮果渣提取物制备泡腾片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乙醇提取和大孔树脂纯化后的提取物粉末为原料,采用酸碱分开制粒的方法通过药辅比、颗粒大小、温度和压力等工艺参数的优化获得泡腾片的制备工艺。[结果]采用酸碱分开制粒方式,其中酸源由常山胡柚果皮果渣提取物粉末5%、柠檬酸27.7%、糊精20%混合,以无水乙醇2.25%作为粘合剂,24目制粒得到;碱源由常山胡柚果皮果渣提取物粉末5%、碳
期刊
摘要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其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烟草中化学成分含量而在烟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概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领域的主要应用对象,探讨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针对烟草分析的主要建模方法,展望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烟草;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
期刊
摘要 滩涂资源作为后备土地资源,对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地区的滩涂特性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介绍了盐城市沿海滩涂的自然资源状况,分析了盐城沿海地区的滩涂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盐城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滩涂;盐城;效果;问题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257-04  作者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益。[方法]通过利用2种不同的烟叶采烤方法,即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处理A)和一次性带茎割收,挂竿烘烤法(处理B),以相互对比烤后烟综合效益优劣的方式来进行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烤后烟,烟叶成熟度高、色彩橘黄、光泽度强、色度强、油分多、身份中等和叶片结构疏松,为优质烟品质,上等烟比例达到55.2%,
期刊
摘要 耕作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农业人才至关重要。阐述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系统授课与专题报告”“三结合”教学法的实施目标、主要做法及实践效果,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耕作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416
期刊
摘要 以袁州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未利用地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处理做适宜性评价。根据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值,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叠加分析,得出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为确定未利用地开发的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层次分析法;袁州区  中图分类号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
期刊
摘要 介绍了葫芦岛市气象局基于Surfer绘图软件开发的等值线绘制程序,主要包括程序的设计原理及各项功能模块。论述了程序在决策服务材料撰写、气象网站、气象微博、微信中的应用,并且指出了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关键词 Surfer;等值线;气象服务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389-02  作者简介周春晓(1987- ),男,江苏赣榆人,助理工程师
期刊
摘要[目的] 揭示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LEC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方法]测定不同含油量品种不同发育时期LEC1基因的表达量及含油量。[结果]甘蓝型油菜LEC1基因与含油量密切相关,其相对表达量在花期和角果期均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且花期的相关系数大于角果期相关系数。[结论]该研究为选育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LEC1基因;相对表达量;含油量;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