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n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看能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发展。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是学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石;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条件。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准备活动合理、科学及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有序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将教学的效果和结果最优化。“学生中心论”者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内涵: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20世纪70年代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思考。”[2]确实,教师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要放手给学生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发现自我,勇于创新。面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应该怎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努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才能注意倾听教师的教导,有学好这门课程的愿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1.师生之间平等交流
  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和讨论者的身份来和学生交往,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和教师平等地交流。教师不要以一个“知识权威”者来评价学生,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时候回答问题会感到很轻松,愿意发表自己观点,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气氛融洽。
  2.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都会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得到奖励的可能性,使所有学生获得成功得到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理想之一,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成就动机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控制教学的梯度和难度等方法达到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同梯度的学习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能适应学习,从而能够持续发展。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改善师生关系。
  
  二、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来源于生活,儿童只有在生活中学习,才可能对学习发生真正的兴趣。历史是指事物过去的发展过程。历史源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是学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石。
  1、从身边发现历史
  历史教学内容有很多是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甚至就在学生身边。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历史,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胡萝卜、葡萄、核桃、大葱等实物,并让学生们了解这些实物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在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时候,通过布置学生搜集家庭照片、粮票和采访老人等作业,了解社会变迁,感受生活的变化,从而认识到历史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2、与历史人物进行精神沟通
  我们学的历史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关于人的历史。尽管历史上的人物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他们用生命书写的精神历程却不会消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和历史人物进行精神沟通,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在讲述张骞出使西域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对张骞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张骞身上的坚持不懈和爱国主义等精神,并联系实际,从小立志,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在历史教学中,类似于这样的内容非常多,如玄奘的矢志不渝,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将其有益的成分渗透到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去,让学生主动地吸收、高效地反馈,实现从感性的体验到精神的升华。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建构性的,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和外部环境相互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根据现在教学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活动,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
  1、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地以知识讲授为主,由于历史事件发生的久远,学生很难对其感兴趣。如何在一般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呢?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中精心设计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远古人类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并制作石器标本,标出石器种类、用途、特点等内容,课堂展示、演示后集体评价。通过学生制作和使用石器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2、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巴班斯基曾作过如下概括:“教师和学生互相联系的活动,是指向获取该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教学效率,而且遵守卫生学所规定的时间消耗定额……。”[4]新教材中有专门的活动课,由于教师总是担心活动课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且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常常放弃不上。其实这是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和对课程改革的不理解。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活动课“重走丝绸之路”,让学生从历史、环境和气候、生态、旅游、西部开发等方面,对丝绸之路进行全面的研究。从活动课中,学生不仅认知历史,拓展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史料、组织语言、策划活动和互相合作等各种活动,达到表现自己,达到全面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不断发展
  
  创新是学生发展、社会进步的源泉。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和幻想,害怕约束,喜欢创新,而社会的进步就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人类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学生能不断发展的保障,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条件。
  1、营造创新氛围,提供创新条件
  学生创新思想往往先是以简单而不周全,甚至是违背常理的状态出现的。这主要是由于初中学生知识结构还不够完整,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等原因造成的。如果学生的新观点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或者老师简单的否定,就会产生失败的经验,而畏惧再当众发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对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错误观点中的有价值的成分,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
  历史知识的丰富性和遥远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很多想象的空间,教师要通过设置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只注重知识的讲述,而忽视对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不能以学生考虑不周到而用“正确答案”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课后的“阅读和思考”、“议论”等设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条件。
  2、巩固创新成果,激励不断创新
  要让喜欢思考,喜欢创新,必须有激励学生创新的机制,使创新成为经常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犹如专利保护会鼓励发明创造一样,巩固创新成果,成为激励学生创新的关键。那么,如何巩固学生的创新成果呢?
  首先,可以通过创新答案署名给学生以成就感。例如,在回答武则天为什么会为自己立“无字碑”时,教师把学生的答案给予署名权,并告诉他们哪些答案是和专家的答案相似或者一致的,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学习很有意思,历史研究并不是那么的遥远,产生强烈的自信感和成就感。
  其次,学生把自己的观点以板报、自制报纸、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学生的深度创作,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趋于成熟,使创新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从而激励学生更热爱创新。
  3、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
  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或者改变问题的条件和结果,都可以引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训练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例如,对岳飞的忠君和爱国思想的评价,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当教师提出“如果岳飞打败金国,并夺取政权,历史的发展将会是什么结果”的问题时,学生思想的阀门则被彻底打开。在教学的实际运用中,通过敞开学生思维进行想象,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多种途径,更能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极大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9-30.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与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
  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3]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0.
  [4]巴班斯基.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81.
其他文献
摘 要: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生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事业单位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与财务管理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事业单位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因此,做好事业单位财务控制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管理者通过告
期刊
摘 要:调解制度是中国最具有文化代表性和最富有文化韵味的司法形式,其自身的价值与魅力也逐渐被法治化程度较高的欧美国家所认识。本文将从我国的历史以及文化的角度对传统调解制度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以对当代调解制度有借鉴之处。  关键词:调节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审视    调解制度是中国最具有文化代表性和最富有文化韵味的司法形式,一向被视为我国的优良司法传统,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经验”。我国传统的调解制度
期刊
摘 要:碎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作为荒诞戏剧的特征之一,碎片化在塞缪贝克特《终局》体现的淋漓尽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西方社会的重重危机,荒诞几乎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荒诞派作品风行一时,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就碎片性在荒诞派戏剧《终局》的体现,加以分析,从一个侧面去观察荒诞派戏剧。  关键词:终局;碎片性;荒诞派    在
期刊
摘 要: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关主体必须根据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不断改善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基础条件,采取适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才能达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的不断渗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每一个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图书馆阅览室环境的优化是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环境与健康的角度,阐述了阅览室的污染源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告诫广大读者,营造一个绿色环境的阅览室,是我们图书馆人的职责,也是广大读者的心声。  关键词:阅览室;污染;绿色环境    阅览室是图书馆读者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是读者进行学习、研究、整理、升华、出成果的重要场所,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图书馆的窗口与门面,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
期刊
Abstract:"To My Dear and Loving Husband" was written by America's first female poet,the Puritan,Anne Bradstreet.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ants to review and examine Anne Bradstreet's poem "To My Dear
期刊
摘 要:“荒诞派”作家贝克特的戏剧中死亡话题独特而深邃,他的关于出生与死亡,回忆与慢性自杀,自杀与救赎之间一系列死亡意像的阐释,揭示了人的一生中存在着精神的痛苦和肉体的痛苦与如何救赎之间的冲突。本文以叔本华的死亡哲学为凭借,剖析贝克特的戏剧作品中关于叔本华死亡意象的话题,指出作家以此话题为契机试图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关键词:叔本华;死亡哲学;出生;回忆;自杀;贝克特    1、引言 
期刊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以“世界工厂”屹立于远东,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农产品、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国之一,在全球新增能源消费比例上更占据着50%以上的份额,“中国因素”成为全球商品价格的风向标。庞大的现货基础能够支撑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国家法律明文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所以,中国期货经纪公司只
期刊
摘 要:为了探究高中生英语元认知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本文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对15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笔者具体分析了调查问卷中各个策略的使用现状及其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高中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不高,他们只是有时使用这些策略。(2)大多数元认知学习策略都与英语成绩呈正相关。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英语成绩;相关性    一、引言    学习策略作为教育心理
期刊
摘 要:冬泳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能锻炼人的意志,并且还能使人性格开朗,热爱生活。长期坚持冬泳练习,不但能使神经、呼吸和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机能等到改善,而且还能有效促进身体的全面、匀称、协条地发展,并使肌肉发达,富有弹性。  关键词:冬泳    游泳是人们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由于冬游泳水温比较低(兰州冬游最低水温在5度左右),它不同于普通的游泳,它对身体刺激很大,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冬泳锻炼,才能使
期刊